另类思维,走向成功
典型案例:
游戏高手陈天桥,17岁时就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了,1993年,因学习成绩出色,被学校获准与另外17名优秀学生一起提前毕业。这样提前毕业意味着给他有多种优越选择的机会,可以出国留学、直升硕士、去外企工作等。但他选择了留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集团公司。10个月后总公司派他到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管理200多人的队伍,这对于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前程似锦了,并且不久又直接晋升为集团董事兼总裁秘书。但他并没驻足在这令人看来十分美好的位置。4年后的1999年秋季,他辞职转行,与另外几个伙伴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创办了一家名为“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新型民营科技企业。陈天桥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互动娱乐”这样一个没有物流的产业方向,用东拼西凑的50万元,开始启程。主要以动画、卡通为主,另还开出了“天堂硅谷”(Home valley)的虚拟社区。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在创办短短几个月中,就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并于2000年1月获得了中华网巨额的风险投资,收购价达到300万美元。由50万元,几个月中换来了300万美元,这种成功实在是太惊人了。
但200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网络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许多网站的经营都开始走下坡路。“盛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陈天桥的心情也变得比较沉重,但在沉重之中,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更加认真地思考了创业的得失及运营目标。2001年6月,“盛大”与韩国一家公司合作经营,“盛大”用30万美元的入门费和27%的分成获得运营权。但是中华网并没有因此看到“盛大”的未来,而坚持了撤资,结果协商之余,留下了几十万美元,而陈天桥也拿回了公司的掌握权,开始正式运营《传奇》游戏。虽然暂时经营处于低谷中,但陈天桥始终相信一句话:“胸襟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2001年11月底,《传奇》游戏开始收费。惊人的奇迹顿时出现,仅一个月时间,《传奇》投资便全部收回,陈天桥的个人财富也火山爆发一样地发展起来。
思维分析:
陈天桥大学毕业后,有许多更好的机遇,但他都放弃了,而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从定式思维角度来说,反映出了另类思维的主要特征。
所谓另类思维,就是指用奇异独到的观念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在采取与众不同的方式中,将机会悄然转化为成功的一种思维方法。另类思维的特点及作用主要表现于如下方面:
首先,另类思维是对主流思想的叛逆,并且通过这种叛逆能发挥巨大的功效。
主流思想,就是指按照常规思维方法形成的一种从众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主流思想有时往往显得过于保守,它会对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创业过程出现的困惑感到力不从心。而另类思维却往往能对这些矛盾的解决带来希望,并由此发挥巨大的功效。
如说起炒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股市有一个人数众多的股评家队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近年来在散户高手里面活跃着一批“另类股评分析师”。他们的工作,主要分析的不是股价走势,也不是股市政策,而是专门以股评家为分析对象,分析他们对股市行情预测的准确性如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归纳,他们发现,有的股评家完全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有的股评家的预测在短期内有效,而在中长期里却适得其反;有的股评家的预测在短期内会引起反向运动,在中长期里却基本正确。于是,另类股评分析师根据这些统计得出的资料对股评家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有的股评家短对长错,有的股评家短错长对,以及正二八与倒二八、正三七与倒三七等几种样本,然后按照做短线,或做长线的要求,对股评家的预测各取所需。这一招很灵验,很多人使用后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如果能按照样本提供的数据,再加上自己对大盘、个股的判断来买卖股票,成功的概率往往会大大提高。
另类股评分析师,采取与众不同的股市分析方法,打开了投资者的眼界,取得了极佳的投资效果。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投入股市运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另类思维是对主流思想的变革,在变革中能将成功的机会悄然捕捉和把握。
另类思维的最大特征是规避固有的框框,打破传统的束缚,由此产生新观点或新方法,从而把握住不易觉察的机会。
最后,另类思维是对主流思想的超越,并且从中可以寻找到成功的切入点。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产生新想法,就要善于寻找切入点。一旦寻找到切入点,许多新的蓝图,美景就会出现。那么如何寻找这个切入点呢?
用另类思维超越主流思想就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如美国俄亥俄州乔葆德城的“书丽雅海滩”酒店,经营就很特别。他不设泳池、球场、影视放映场、健美中心之类的娱乐设施,却利用书籍吸引顾客;客房分别以20位文学大师的名字来命名,房间里陈列的书也以这些文学家的著作为主,摆设也以这些书中的情节为依据,形成一定主题。酒店实际上成了旅馆与图书室的组合体,开业以来,日日顾客盈门,每晚房价在77~128美元之间。顾客非常喜爱这家酒店,热情地称它为“读书乐酒店”。
这个酒店成功的案例,正是用另类思维寻找到切入点的典型表现。
变换视角,成就品牌
潘石屹,人称老潘,出生于1963年10月,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现中国石油管道学院),甘肃天水人,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年龄未及知天命,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是一个精于策划的地产商人。
大学毕业后,潘石屹被分配到国家石油部管道局工作,后因生计所迫到深圳打工。1988年,潘石屹转到海南创业;起初出任当地某砖厂厂长。
1991年,潘石屹与别人合作,成立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之后取得北京某集团公司贷款500万人民币,用于炒楼、炒别墅,赚得他有生之来的第一桶金。1992年,潘石屹再次回到北京,创办了万通地产公司,并斥巨资兴建了万通新世界广场,被看做是北京房地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创立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项目公司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现代城。1999年4月,现代城23名销售骨干人员被对手中国第一商城挖走。在此情况下,潘石屹化危机于无形,不但取得了媒体的同情,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1999年11月,现代城首推无理由退房,开国内无理由退房之先河。1999年年底,潘石屹与妻子张欣以“SOHO现代城酷COM”一文正式推出SOHO概念。2000年1月8日,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前三天日销售额过亿。2001年2月,潘石屹邀请12位亚洲前卫建筑设计师设计别墅,并在北京长城脚下建设世界建筑师走廊,在国内建筑业引起轰动。2001年9月1日,潘石屹启动海南博鳌蓝色海岸,将发展眼光重新投向海南。
为了统一公司品牌,提高公司在境外的融资能力,2001年12月,潘石屹对公司进行了重组,在香港注册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在香港、纽约同时挂牌上市的努力。
2003年年初,SOHO中国的上市努力宣告失败,潘石屹重新回到房地产行业,一门心思地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和销售,SOHO连续两年成为北京楼盘的销售冠军。同时,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改名为新城国际)。
思维分析:
变换视角法潘石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断变换视角,最终成就了铁打的品牌。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旋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并因此为世人所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最具备创新能力。潘石屹对商业有其独到的理解,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潘石屹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空前成功,项目利润率在中国地产行业最高。据国家地税局公布数字,2003年SOHO中国公司纳税1.778亿元人民币,2005年,SOHO中国纳税3.03亿元,增长幅度超过70%。SOHO中国的销售额及纳税额都连续多年在中国地产行业名列前茅。变换视角法,就是通过改变观察事物的视角而获得该事物的新性质、新现象的创造技法。万事万物都有着众多不同的方面,如果能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寻常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甚至事半功倍的奇效。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变换视角的方法。
改变观察位置。观察要选择一个观察基点,或者说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事物现象也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改变观察者的位置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现象。苏东坡的咏庐山佳作是改变观察位置的最好写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改变逻辑视角。改变逻辑视角,就是要求人们跳出固有的框框去观察事物,既了解表象,更深知内涵,通过改变对事物特性的认识去达到视角的转换。
影响视角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价值观念、知识储备及实践目的。价值观念就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价值大小的看法;知识储备就是指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预备性知识,不同的知识水准,往往对问题的看法会有较大的差异;实践目的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事情时所确定的目标。不同的人去观察同一现象时,会由于受实践目的的影响而不能全面看待所考察的事物。为了更好地创新,应该学会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计划,转移目标,不为实现目的所束缚。这也是获取成功硕果的重要方面。
发散思维(又可称扩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思维会以某一点为中心,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
发展思维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思维目标。发散思维的作用发散思维的作用主要表现于如下方面:发散思维可以引导人们打破旧的框框,并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发散思维可以调用人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发挥人的想象,使其心智潜能充分发挥,从而产生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摒弃习惯、善于变通便是很好的表现。
例如,明代著名画家徐文长小时候非常聪明。一天,他正和一些村里的人在一起玩耍,同村的一位老者为了考考他,拿了一根长竹竿走过来,竹竿的顶上挂着一包点心。他说:“谁要是能够不把竹竿横倒拿到点心,点心就归他所有。”
在别人都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徐文长却想到一个妙法。他将竹竿插入井里,取下点心后再将竹竿拿上来。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不能陷入在思维定式之中,如果这样,就会呆板僵化,难以解决问题。而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就会使困难迎刃而解。
发散思维是发明创造者走向成功的有力武器。发散思维可以解放自己的思想束缚,使思维更加开阔,心灵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样。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言:“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比如,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然而,最好的方法是从哪里而来的呢?好办法是比较多的,是组合出来的。因此,你首先要有许多办法才行。而发散思维正可以为我们完成这些需要,并从中选择出最好的方案。
例如:在美国,有一名收藏家叫诺曼·沃特。他看到收藏家为收购名贵物品而不惜千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回一些劣画呢?他收购劣画有两个标准:一是名家的“失常之作”;二是价格低于5美元的无名人士的画。没多久,他便收藏了200多幅劣画。
后来,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声称要举办首届劣画大展,目的是让年轻人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从而发现好画与名画的真正价值。出乎人们意料,这一画展非常成功。由此,沃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衷谈论的话题。观众争先恐后参观,有的甚至从外地赶来。
运用发散思维常常能够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发散思维的作用,还常常表现于能够把常规思维认为办不到的事而变成现实,使目标得以实现。总之,发散思维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能散发出全新的创意,并为取得创新成果而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