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军训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了解队列基本常识及队列动作训练方法。
(3)了解轻武器常识及设计动作。
(4)了解兵器基本知识。
(5)了解阅兵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军训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队列条例》与队列知识。
(3)轻武器常识及轻武器射击动作。
(4)火炮、舰艇、军用飞机、导弹等兵器简介。
(5)阅兵的目的、意义及我国组织的阅兵简介
第一节大学生军训简介
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生军训的意义
军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功能,其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通过军事技能训练,接受军事化的管理。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可使大学生磨炼意志,锻炼体能,增强体质,从而培养顽强的作风。
(3)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教育,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
(4)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使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有利于广大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因此,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
(5)通过军训可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使学生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二、军训的主要内容
军训包括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其中,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与阅兵。主要教学训练内容是: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简介,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分队的队列动作及阅兵。这是军事技能训练教学中分量最重的内容。
(2)轻武器射击。主要训练内容为;介绍轻武器常识,讲授射击原理,训练半自动步枪的射击动作,进行实弹射击。
(3)军体拳(第一套)。军体拳是一套强身健体、防身制敌的拳法,吸收了我国武术精华,集中了16个常用的搏击动作。按照拳法套路进行训练,—般需要经过6~10学时的训练方可初步掌握;
(4)军事地形学。主要介绍地形对作战的影响,地形图基本知识,以及现地使用地形图的方法。
(5)战术基础与野外生存训练。主要介绍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战斗样式,战术基本原则,单兵战斗动作;介绍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以及野外生存等。
第二节队列知识简介
在本节中,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队列条令》的作用和基本内容,然后简要介绍了队列动作训练要点。
一、《队列条令》的作用与内容
队列是军人进行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在军队的训练、工作和生活中,凡是集体活动都离不开队列。《队列条令》是规范部队和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法规,是全军队列训练与队列生活的准则和依据。认真执行《队列条令》,对于进一步规范全军的队列生活,培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保持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行的《队列条令》共分9章65条,并有5项附录。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则
制定《队列条令》是为了规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保持整齐统一和严格正规的队列生活。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了《队列条令》的作用和意义;二是明确了首长和机关的责任;三是规定了队列纪律。
(二)队列指挥
规定了队列指挥位置,队列指挥方法和队列指挥要求。
(三)队列队形
规定了队列的基本队形,如:班、排、连、营、团的队形以及列队的间距。
(四)敬礼
规定了敬礼的种类和场合。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其中,举手礼主要用于单个军人,分为停止间和行进间敬礼;注目礼主要用于部队接受检阅和携带武器不便于行举手礼等场合;举枪礼用于阅兵式或者执行仪仗任务。
(五)国旗的掌持、升降和军旗的掌持、授予与迎送
规定了国旗掌持、升降人员要求与升降旗的要领,规定了军旗的掌持、授予与迎送人员要求、掌旗姿势与要领、授旗权限、授旗与迎送军旗的要领、程序等。
(六)阅兵
阅兵是展现威武文明之师的风貌,检验部队训练和正规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形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严密组织实施。《队列条令》规定了阅兵的权限、形式、程序和师以上部队阅兵、军兵种部队和院校阅兵的要求。
二、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队列动作是对单个军人和部队所规定的队列训练、队列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制式动作,也是战斗动作的基础。下面首先介绍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一)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军人在宣誓、接受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升降国旗和军旗、奏国歌和军歌等严肃庄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当自行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如图3-1所示。
(二)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蓝,手心向后。不过,携枪时不背手。如图3-2所示。
(三)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枪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
(四)停止间转法
1.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
半面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左)转90°,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半面向右(左)转,按照向右(左)转的要领转45°。
2.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照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
(五)行进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和移步。
1.齐步
齐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着夏季作训服时,与第四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与第五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与腰带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见图3-3)。
2.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三衣扣同高),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3.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见图3-5)。
4.便步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他场合。
口令:便步——走。
要领:用适当的步速、步幅行进,两臂自然摆动,上体保持良好姿态。
5.踏步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
停止间口令:踏步——走。
行进间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照齐步或者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6.移步(5步以内)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跨1步并脚一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2)向前或后退。
口令:向前×步——走。
后退×步——走。
要领:向前移步时,应当按照单数步要领进行(双数步变为单数步)。向前1步时,用正步,不摆臂;向前3、5步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行。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1步靠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六)立定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和正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1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2步,再按照上述要领进行)。
(七)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口令,右脚继续走1步,即换正步或者齐步行进。
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齐步换踏步,听到口令,即换踏步。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2步,然后,换齐步行进。
跑步换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跑2步,然后换踏步。
踏步换齐步或者跑步,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2步,再换齐步或者跑步行进。
(八)行进间转法
1.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2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45°,身体向右(左)转90°时,左(右)脚不转动,同时出右(左)脚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半面向右(左)转走,按照向右(左)转走的要领转45度。
2.齐步、跑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左脚向右脚前迈出约半步(跑步时,继续跑2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约45°,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向后转180°,出左脚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转动时,保持行进时的节奏,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九)坐下、蹲下、起立
1.坐下
口令:坐下。
要领: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坐凳子时,听到口令,左脚向左分开约一脚之长),手指自然并拢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2.蹲下
口令:蹲下。
要领: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腿分开约60度,手指自然并拢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蹲下过久,可以自行换脚(见图3-7)。
3.起立
口令:起立。
要领:全身协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势。
(十)脱帽
1.脱帽
口令:脱帽。
要领: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将帽取下,取捷径置于左小臂,帽徽向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者帽墙前端中央处,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见图3-8)。
2.戴帽
口令:戴帽。
要领: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取捷径将帽迅速戴正。
3.需夹帽时,将帽夹于左腋下,左手握帽墙,帽徽向前,帽顶向左。
(十一)整理着装
整理着装,通常在立正的基础上进行。
口令:整理着装。
要领:双手从帽子开始,自上而下,将着装整理好。必要时,也可以相互整理。整理完毕,自行稍息。听到“停”的口令,恢复立正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