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48455800000029

第29章 心悸(4)

四诊:舌暗红苔白,今晨突然心悸。处方:原方加生龙骨30g,7剂,水煎服。五诊:低头俯身右上肢时麻,晨起头昏。舌淡红苔白,脉滑数。处方:葛根20g,桑枝20g,白术20g,半夏15g,陈皮15g,竹叶15g,甘草20g,威灵仙20g,丹参15g,7剂,水煎服。

六诊:血压上升,180/110mmHg,头胀晕,困倦,右手抖时作。舌淡苔白,脉滑数。处方:牛膝50g,罗布麻25g,杏仁15g,石决明30g,白芍30g,防己15g,石菖蒲20g,丹参15g,葛根20g,7剂,水煎服。

七诊:今晨血压150/90mmHg(服药前),现血压145/80mmHg,晨起头胀,舌淡红苔白,脉滑。处方:上方加黄精30g,地龙15g,7剂,水煎服。

【按语】

心悸恸,是气血俱不足,源于中焦者治以黄芪建中汤,伤于心者,宜炙甘草汤,今苔反厚,又加湿阻,故补益之中当化利湿浊,每不适即尿频,湿邪之象即明。三诊之后已是它病,为气分有湿,血中浊滞,故以活血化瘀开窍祛湿之方。五诊为颈项不利,化浊又加利筋脉之法。六诊为风眩,风痰上扰,故又改以化痰平肝利血脉之方。

【病例33】李某,男,成。心悸,胸闷咽阻。舌暗苔白,脉细滑数。辨证:气虚湿阻。

治则:补气利湿。

处方:远志20g,石菖蒲10g,生薏苡仁20g,杏仁15g,通草15g生龙骨30g,生牡蛎50g,珍珠母30g,黄芪80g,桂枝10g,白芍20g,半夏20g,7剂,水煎服。

二诊:头晕,舌暗苔白。处方:上方减石菖蒲,加黄芪70g,7剂,水煎服。三诊:头晕背痛。处方:上方加葛根20g,7剂,水煎服。

四诊:头晕减,胸中不适。舌暗红苔白,脉细数。处方:上方加竹叶10g,丹参10g,7剂,水煎服。

五诊:困、晕轻,咽中紧。舌暗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石菖蒲20g,7剂,水煎服。

六诊: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处方:上方7剂,水煎服。

七诊:乏力,困倦。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黄芪150g,杏仁15g,通草15g,豆蔻5g,生薏苡仁30g,厚朴15g,半夏15g,远志15g,竹叶10g,桔梗15g,7剂,水煎服。

八诊: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皂角刺15g,7剂,水煎服。

九诊:心悸,头晕。舌淡苔白有齿痕,脉细。处方:黄芪150g,远志20g,柏子仁20g,炙甘草30g,桂枝10g,白芍25g,皂角刺15g,杏仁15g,丹参10g,7剂,水煎服。

十诊:好转,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神曲20g,焦山楂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系气虚湿阻气结日久,结气愈久越难开散,况且虚损之人,不宜猛攻,只宜调理,故治以补气通阳利气化湿之法,方中重用黄芪达150g,结气在上焦,仿三仁汤法调理2月余方见较好的疗效。

【病例34】胡某,女,60岁。心悸,气短,胸闷3年。血脂高。舌暗苔白,脉沉细。辨证:气虚气滞。

治则:补气、理气、调血。

处方:黄芪50g,人参15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5g,柴胡10g,牛膝15g,熟地黄2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仍胸闷,呃逆。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加瓜蒌15g,旋覆花(包)25g,14剂,水煎服。

三诊:显轻,不觉劳累。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黄芪30g,14剂,水煎服。

四诊:近期胸闷气短加重,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人参10g,黄芪50g,枳实15g,生白术30g,防己10g,麦冬15g,甘草15g,黄柏10g,7剂,水煎服。五诊:好转。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人参5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系元气不足,胸中气虚而滞,首诊以补元气合理气调血之品。虽悸轻而仍胸闷,故加瓜蒌、旋覆花以宽胸下气。三诊病安,后移时又发,可能因劳所致,元气虚重者必有水气,故以参芪补气,防己利湿补气。枳术汤行中焦,麦冬和阴气,黄柏清浮火。

【病例35】任某,男,50岁。心悸,胸闷,气短,困倦,首重,乏力。舌暗红苔黄,脉沉细。辨证:痰瘀生热。

治则:清热、化痰、理血脉。

处方:瓜蒌15g,黄连10g,半夏20g,焦山楂30g,银杏叶25g,葛根20g,鸡血藤20g,石菖蒲15g,丹参10g,7剂,水煎服。

二诊:时心悸而困,舌暗红苔白微黄。处方:上方加天竺黄15g,黄芪100g,丹参5g,7剂,水煎服。

三诊:心悸减,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上方减黄连加莲子心15g,丹参5g,杏仁15g,10剂,水煎服。

四诊:偶悸,微困,脘不适,脉弦滑。处方:焦山楂30g,石菖蒲20g,远志20g,银杏叶25g,谷芽30g,神曲20g,葛根15g,莲子心15g,黄芪100g,牛膝25g,7剂,水煎服。另方加地龙20g,4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北方之人,多肥甘重味,少于运动,稍长年龄即多瘀浊,瘀浊不利,血脉不和,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昏重,乏力等症。本案苔黄是痰瘀挟热,治以通瘀活血化痰浊,清利之剂。四诊渐安而调以丸剂。

【病例36】盛某,男,30岁。头晕,心悸,乏力。舌淡苔白厚,脉弦细。辨证:气分湿郁。

治则:利气化湿。

处方:杏仁15g,豆蔻10g,桔梗15g,瓜蒌10g,通草15g,竹叶15g,生薏苡仁20g,半夏15g,厚朴15g,14剂,水煎服。

二诊:头晕减轻,易悸,涕多,鼻塞。处方:上方减桔梗、瓜蒌,加辛夷10g,白芷5g,远志20g,仙鹤草5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案为湿气困阻,气机不利,心气不和,故以三仁汤法。二诊减瓜蒌、桔梗,防气逆及伤阳,加辛夷、白芷开窍化湿,远志、仙鹤草补气宁心。湿化气利,其证当愈。

【病例37】

刘某,女,47岁。半月前因惊吓,易惊,心悸,汗多,少寐,烦闷。舌淡苔白厚,脉动弱。

辨证:心血不足,心气不定。治则:补心通阳,安神定志。

处方:炙甘草30g,桂枝15g,人参15g,麦冬20g,甘草15g,柏子仁30g,远志20g,百合50g,珍珠母30g,茯苓30g,7剂,水煎服。

二诊:显轻,舌淡红苔白略黄。处方:上方加莲子心15g,人参10g,7剂,水煎服。

三诊:睡眠差,余可。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五加皮4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因惊吓心气不定,是为血不足,心阳弱所致,仿炙甘草汤法加珍珠母以安神。三诊即安。

【病例38】

刘某,女,67岁。3月前因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入院治疗,半个月稍好转,现阵发性心悸,心背痛,行路时加重,乏力,夜间口干。舌暗红苔少,脉细。

辨证:精气两亏,心脉不利。治则:补气填精,活络化瘀。

处方:人参10g,黄芪50g,桃仁10g,红花5g,柴胡10g,枳实10g,赤芍10g,甘草10g,黄精30g,葛根10g,熟地黄3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同上,脉细滑,舌淡红苔薄,夜间口干。处方:上方加黄芪50g,蒲公英30g,7剂,水煎服。

三诊:平素心率50~60/min,超过60/min即自觉心悸甚,舌暗红苔少。处方:上方加沙参30g,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

四诊:夜半醒后不易复眠,气短,心悸略减轻,夜半口干。舌暗红苔薄白。处方:上方减枳实、柴胡、蒲公英加桂枝5g,白芍25g,麦冬25g,7剂,水煎服。

五诊:晨起心悸,咽略痒。舌暗苔薄。处方:原方减枳实、柴胡加麦冬30g,珍珠母30g,沙参30g,7剂,水煎服。

六诊:头木,背略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滑。处方:上方加徐长卿25g,7剂,水煎服。

【按语】

气血阴阳虚弱者易治,及其虚衰及精亏者,身体之本已伤,在临床上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年老精亏,多夜间口干,宜填精活络,为通补之法,以小剂血府逐瘀汤加补气填精,精亏者畏燥,故后方渐减枳实、柴胡,加疏理润养之品。

【病例39】

李某,男,65岁。1个半月前心悸,失眠,住院治疗。住院后好转,胸中窒。血压140/90mmHg。“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室速”。舌暗红苔少,脉弦滑数。

辨证:血不养心。治则:养心止悸。

处方:何首乌40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30g,炙甘草30g,黄芪50g,远志20g,莲子15g,杏仁15g,瓜蒌15g,生龙骨3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晨起口干,舌淡苔薄白。处方:上方加三七(碎)10g,7剂,水煎服。

三诊:汗出,少寐,舌淡苔白。处方:上方加五加皮50g,7剂,水煎服。

四诊:偶悸,口舌咽干,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五诊:口干,舌红苔白。处方:上方加天花粉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案系心血不足,神失所养,故治以养心安神,稍加利气之品。

【病例40】

姜某,女,34岁。乏力,胸闷,心悸近1个月,口渴,焦虑,由郁怒而发。舌红伤苔,脉细。

辨证:肝郁伤脾,心气不和。治则:疏肝解郁,调心气。

处方:柴胡25g,黄芩15g,党参15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20g,甘草15g,柏子仁20g,生龙骨3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仍乏力心悸,口渴,焦虑轻,食较佳,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减柴胡,加莲子心15g,黄芪30g,香附20g,7剂,水煎服。

三诊:好转,畏劳,舌红苔薄,脉动数。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30g,知母20g,山药30g,远志20g,柏子仁20g,郁金20g,太子参30g,7剂,水煎服。

【按语】

病起郁怒,发自于肝,致焦虑心悸,为传于心脾,故当肝脾心同调,胸胁不痛,气病不及血,故舍逍遥散而易小柴胡汤,配小建中以调脾胃,柏仁、龙牡以安心。

【病例41】

关某,女,44岁。心悸,面色白,乏力,易郁,大便不调,失眠,时脘痛,自汗盗汗,晨起腰痛,月经尚可,畏寒。舌淡苔薄,脉弦。

辨证:脾气不化,精血渐亏。

治则:健脾助化,强筋骨。

处方:黄芪50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5g,山药30g,生牡蛎50g,续断30g,桑寄生30g,桑椹30g,瞿麦2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红苔薄。处方:上方加麦冬20g,黄芪50g,7剂,水煎服。

三诊:舌红苔白,中心少苔。处方:上方加生牡蛎50g,黄柏1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上方可。上方改生白芍为炒白芍,10剂,水煎服。五诊:舌淡红。处方:上方减黄柏,14剂,水煎服。

六诊:困而少寐,余好转。舌红苔白,中心少苔。处方:原方加莲子心10g,酸枣仁30g,7剂,水煎服。

七诊:胸闷气短,头晕,舌淡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减生牡蛎加黄芪10g,升麻5g,橘叶20g,7剂,水煎服。

八诊:舌暗红苔白而剥,脉弦细。处方:黄芪100g,桂枝10g,白芍30g,葛根15g,吴茱萸10g,柴胡20g,党参30g,白术20g,续断20g,桑寄生30g,薤白15g,瞿麦30g,7剂,水煎服。

九诊:好转。处方:上方加葛根10g,女贞子30g,瞿麦30g,7剂,水煎服。

十诊:腰痛,盗汗,舌暗红苔薄。处方:上方加狗脊30g,生牡蛎100g,7剂,水煎服。

十一诊:舌红苔薄,脉弦。上方14剂水煎服。另方3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十二诊:胃脘痛,少腹痛,时欲便,带下多,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处方:小茴香15g,莪术15g,延胡索20g,牡丹皮15g,赤芍15g,败酱草30g,穿山龙15g,党参25g,鸡内金20g,薤白15g,5剂,水煎服。

十三诊:腹痛而泻,带下多。舌暗红苔薄,脉弦。处方:土鳖虫15g,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20g,败酱草50g,小蓟50g,延胡索20g,黄芪50g,乌药15g,葛根20g,5剂,水煎服。

【按语】

此案为虚劳之疾,当是思虑劳心脾,脾伤及肾,一身之虚,重在心神,取治本之法,即建中也,近3月调理而安。十二诊后为病带下,已非前病,故以除带下之方。

心悸见于多种疾病,治其原发病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心悸的辨证,一是辨脏腑经络,一是定气血精分,一是察痰浊、水湿、瘀血,全面审察、精确用药方可。

(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