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竞争、自信与自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生存的残酷性。大学生必须学会竞争,勇于竞争,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竞争意识使得学生不拘泥于现状,有进取心,勇于拼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情绪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精神过度紧张现象时,能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学生从哈佛学到和获得的终生受用的重要东西之一就是树立了非常人所有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信心,能够帮助他们克服今后的一切困难,驶向成功的彼岸。培养学生受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不自暴自弃,不向命运低头。有一个成才的学生必须有坚强的毅力,耐受挫折,善于使心理平衡。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所有成就伟大事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品质,那就是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看准了目标,就主动出击,积极地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10.和谐与价值
和谐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必须是这三方面内容良性发展,协调互动的社会。“和谐”思想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对于个人自身和谐来讲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需要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必须以“和谐”思想来指导大学生成才,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高尚的价值观
一、构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良好机制
1.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大学是个人由未成年人转化为成人的阶段,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开放性,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其价值观随着各种社会思潮和舆论的引导而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高等学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多样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撞已成为普遍现象。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把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并加以倡导,进而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因为它是稳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大学生明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凝聚民心、保证稳定、保持中华民族的特点。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2.更新和完善价值观教育模式
我们的教育模式,应增强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实行“以德治教”,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做到以德正身,以德修身,以德律己,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3.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来价值观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典籍中关于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的内容,如教育上重视人文精神、人文教养,经济上注重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政治上提倡敬业爱国、团结协作,自然观上尊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德观上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都值得我们加以挖掘和继承。西方价值观也有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方面,如在人的发展领域强调个人的权利、独立的自我意识,对调动发挥个体合理价值的积极性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在经济领域强调自由竞争、重视信誉、遵守法纪,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也有借鉴意义。我们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总结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所有经验教训,立足中国实际,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实现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
4.在社会实践中提炼鲜活的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优秀分子的示范和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英雄形象激励和教育着青年学生。在“5·12”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广大医护人员和军队爱岗敬业、关注生命、全力以赴、不怕牺牲的模范事迹,党和政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对此及时总结并精心培育和发扬,使之成为新价值观的生长点。
5.充分重视网络等现代载体,努力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形式
目前,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网络生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和当代大学生现实交往资源匮乏有密切关系。有27.1%的大学生将聊天、交友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所以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锻炼,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
认真研究时代特点和学生心理,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问题,把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等环节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大学生也面对一系列新问题,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有机联系、就业择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关系问题等。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善于捕捉他们的思想变化,不失时机地创新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参观学习等,开展价值观教育,摒弃空洞的说教。
二、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
(一)加强诚信教育
1.强化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诚实守信是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础性要素,没有诚实守信,就无所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精神也就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诚信在公民道德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离开诚信这样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不可能培养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来的。因此,高校应重视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专题重点讲,并贯穿于其他各门专业课始终,把它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2.建立“诚信工程”机制
完善大学生诚信品格,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约束。人的道德行为,是教育自律和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失信惩戒机制,对严重失德情况,要严格纪律。对那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只有严格纪律和制裁,才能维护“诚信”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使诚信有强大的后盾和可靠保证;二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和奖惩情况,并把信用档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依此对学生进行评优、入党、保送、专升本、考研、参军、推荐就业、发放贷款,使之成为铸造诚信品格的重要手段。
3.打造诚信的良好校风
良好的校风,是诚信品格塑造的外部条件。要使大学生明确:诚信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是个人行为的准则,丝毫不能轻视和马虎。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就非常重要。大学教师是大学生诚信意识树立最直接的榜样和示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揭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职业道德,带头诚实守信,不失信,不接受学生礼物,不打人情分,不对学生舞弊视而不见,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才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起到诚信的示范作用。
(二)树立正确失败观
1.正确对待失败
人人都害怕失败,大学生也不例外。对待失败,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首先,人一般要经历失败,这些失败经历如果变成失败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有助于修正轨道,避免更大的失败,还可能进一步向成功转化;其次,失败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学生的失败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但都会给其他人提供或多或少的启示,即大学生要获得成功,要成才,除了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其认识和行动必须符合规律,符合法律,合符理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虽一字之差,却勾画出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两种不同性格和素质。总之,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有风险可能就会失败。不去做,回避了风险和失败,也就永远与成功无缘。
2.培养理性和健全的心理
由于人际交往的困惑、恋爱的受挫、考研和就业的压力等,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呈现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如何培养健全的心理?首先,增强对失败的耐受力。当大学生发生失败后,要对产生失败的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避免过分夸大,并对产生失败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如果不能归因于自己的原因而产生了失败,就没有必要责备自己,苛求自己;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引起的失败,也得学会原谅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就可以减轻失败感,可以保持冷静头脑,可以更好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其次,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应该实事求是评价,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比别人好,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大学生应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对成败有一颗平常心,赢得起,输得起,笑对人生的各种挑战,这才是成功者。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艰苦磨难和坚持不懈,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的发展鼓励人们积极向上,需要人们明辨是非,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分清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只有持之以恒,价值观才能植根于大学生的头脑之中,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敲响警钟,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校教师也应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化和影响大学生。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往的道德规范和标准受到一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触及大学生灵魂,塑造高尚人格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