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大学生成才动力机制的研究
48456300000030

第30章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5)

(1)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失败感、厌倦的原因,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显著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希望达到的目标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无法达到,导致挫败感,而失去学习动力。②不善于进行纵向比较,去发现自己的个人优势、潜力及学习能力的进步,而是盲目的仿效、攀比,过于注重横向比较,眼睛总盯着他人的“成功”,用他人的“成绩”和自己的“失败”相比较,使自己产生“没出息”、“没能耐”的自卑感,而轻易放弃对学习的努力。③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所有学习上要求达到的目标,都是外部强加的,比如:父母直接提出的学习要求;学校和老师为完成教学、教育目标而强制性的规定,学生只是被迫“为学而学”,心无所系,得过且过,“上课到教室睡觉,下课回寝室打游戏,”学习只是“点名签到”的例行公事。“风不会把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吹进港湾”。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有方向才能有积极有效的行动。因此,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因为:确立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实际行动的方向,能清晰地看到行动的轨迹,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动;确立目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预期,并通过实现目标的过程,获得积极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来说,知道这些十分重要。大学生自己确立了目标,就会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来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去努力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并从中领悟到:他们有能力去决定做什么或完成什么。其次,大学生应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现状、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需求、理想等,并在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目标,将各个目标的价值性大小与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排序,确定一系列的近期的短期学习目标、将来的长远目标;再针对每一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对每一项目标的具体完成时间、可利用的资源、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何获得帮助、如何克服困难等具体事宜都详细地写清楚。通过这个计划的详细制订过程,对要达成的目标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式,有利于自我强化和自我监控。同时,在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中,应该坚信自己的目标是:A.可达到的(Achievable);B.可确信的(Believable),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C.可想象的(Conceivable),可明确表达和测量的;D.可向往的(Desirable),目标是自己想达到,别人也希望自己达到的。这样,就会对自己的目标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增强自信心也增强与他人的亲和力,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班集体的学习目标相结合,积极参与班级的学习活动,并从群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持久的支持力量。

(2)将具体知识点与整体知识结构紧密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知识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意义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实践表明,当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时,学生应先对本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有明确了解,并通过自上而下的认知建构方式,将整体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小单元,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建构关系,了解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意义。然后,通过各个小单元的强化学习,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都喜欢自己的专业,常常在谈论自己的专业如何好、多么有前途时,充满了自豪感,并表现出很高的学习激情,“我一定要学好我的专业,将来……”但是,一落实到具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时,就表现出“兴趣不大”、“兴奋不起来”、“劲头不足”等倾向,学习态度不积极。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整体结构缺乏了解,只有一个情绪性的外貌,不知道具体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如同一个想当建筑师的人想建造一座很漂亮的房子,也知道修房子要用砖头等材料,却不知道如何垒砌一块块砖头,不同位置的砖头对建构整个房子的重要作用。他在行动中就会感到很茫然,无法发挥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将具体知识点学习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紧密联系,明确学习材料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主动把学习活动的近景性目标动机与远景性目标动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利用有效的方式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点有机组合,用不同的变式嵌入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及其较强的建构能力,引发大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心理,促使自己从探索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入手,由浅入深,逐渐深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每一次发现都有新感觉”,从而自发地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过程,对一系列基本知识的类型化、概括化,形成更完整、更概括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套概括化的基本思想或原理,而这些基本的思想或原理构成了对理解来说是最佳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大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大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学习的胜任感。

第四节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构建积极

向上的学习动机

一、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机制

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问题,一方面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让学生认识到,人的兴趣是可以调整和培养的。狭窄、不稳定的兴趣,很可能要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改造问题。因此,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完善自我。例如选课,国内外都有学生专拣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选;再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也会有一些学生对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施加小小的报复,所以,在给与学生权利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规范。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在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矛盾,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1.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弄清“学生有什么需要”、“学生的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什么关联、”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习得最好“等问题。

教育专家曾提出,学生有许多需要,其中包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被信任去承担一定的责任的需要等。学生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社会需求的一种折射,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绝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专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让学生学得更好的非智力条件,如在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活动、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学习内容多样化、对教师和学校充满信任与热爱、有更高的自我期许等条件下,学生在学习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理论研究为我们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改革、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2.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即把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在探讨弹性学习制度问题时,我们感到其核心在于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有人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学生的选择权是有限的,例如课程安排上,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仅有3成的选修课,1成的任意选修课,而4成的课程又是公共必修课程。的确,许多课程不能不修,但绝不是不能选择。选择的含义是丰富的,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选择时间、选择老师、选择不同的教学风格等。所以,我校让学生在公共课程领域跨系、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同名课程有不同层次和模块,逐步完善分层教学。例如,在驾驶的学习上,若学生能通过驾驶证的考核,则可以取得两个选修学分,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

在引导学生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讨论课、讲演课、激情课堂、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增加,设计型考试、结构式学生评价体系也日益向传统的学生考评制度提出挑战。

4.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即学生可以评价老师,也可以评选老师。我校在每学期结束后,学生都会对任课老师做出评价,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老师,在校内公开,全校师生都可以查看。这样,除了可以为学生选课提供一定的帮助外,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他们对老师有评价权,对教学有参与权。

5.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即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改。让学生干部参与教学管理,让学生干部用学生的感知宣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教改举措,反馈学生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建议,学生干部成了学生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6.服务学生

作为服务学生的一项特色工作,告诉新生来到学校会接受到怎样的培养、各项培养工作的具体要求、学生应如何参与和配合,以期将学校为学生设计的培养准则真正转化为更完善的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与探索

1.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不断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还要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一些知名教授、青年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实质性了解,明白主攻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

2.启发引导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之一。一个人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会推动他产生了解它们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对于本身就有兴趣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学校要让他们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对于那些对该专业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学校有责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让他们了解该专业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在世界上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达到世界水平;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对口的工厂、企业、研究所、学校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还可以请该专业的校友回学校作报告或开讲座、座谈会等,让学生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上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热爱专业,认真学习。

3.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这实际上是从动机产生的外在原因——诱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环境心理学曾揭示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由于教育者的期望所产生的在对象身上发生的影响行为。老师对学生的不断鼓励、赞扬会引导学生的某种兴趣点,调动精神因素,引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坚强的意志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需要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包括活泼新异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等。这些条件的满足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需要,从而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

辅导员和老师要共同携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利用各种奖励、鼓励手段,对学风优良的学生肯定、支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见解,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可以提高认识,对自由散漫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形成以良好学风为核心的学生主流力量,为培养良好的学风创造客观环境。

4.开展职业设计与辅导

大学应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职业指导课,通过一些问卷的测试,让学生明了自己的性格、能力、职业倾向,以便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补充所需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学校有责任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上真实的就业情况,让他们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