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11

第11章 智者随情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便考虑着找个人接任新住持。

方丈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有一天,他将这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现在我决定在你们两个中间先一个接班人,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爬上来,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于是,慧明和尘元便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但是他并不气馁,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然而稍事休息之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为气力已经用尽,半空之中又无处歇息,于是重重地摔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方丈不得不让几个徒弟用绳索,将他救了回来。

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想稍作休息,便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然后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回到了崖壁下。接着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方丈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方丈面前时,众人还以为方丈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方丈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师兄弟们解释道:“寺后的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如果使蛮力,只会自己受伤;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道伸缩退变的道理啊。”

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然后方丈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堪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感悟

佛说,不要执著。很多时候,如果一味地执著反而会陷入迷境,如果换种方式就会是另一番景象。“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知道了伸缩退变的道理,我们才能随性随情,才能洒脱自如地做好事情。

佛学常识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十八罗汉分别是坐鹿罗汉、喜庆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佛禅故事窗户和镜子的不同

有一个人拥有很多财产,但他非常吝啬,从不进行施舍。

他感到自己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所以就去求教一位禅师。

禅师声明,在回答他的问题之前,富人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富人答应了。

禅师让这个富人站在窗前,隔着窗玻璃,指着外面的街面,问:“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一群忙碌的人。”

禅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他看,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禅师又问:“窗户和镜子是什么做的?”

富人说:“都是玻璃做的啊。”

禅师再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富人说:“镜子的玻璃上镀了一层银子,而窗户上没有。”

禅师于是说:“这就是你要寻找的答案——单纯的玻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就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你的眼睛全部被金钱所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又何谈快乐呢?”

佛学典籍《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由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译。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全经共计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对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只作简要说明,而重点在阐述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教义,并明示出家学道之要。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是佛教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