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27

第27章 慈悲的师父

有一天,一位法师去了某个地方,正要开门出来,却没有想到迎面撞进了一位彪形大汉。这位大汉由于使的力气过猛,只听得“嘭”的一声,正巧碰到了法师的眼镜上,而眼镜又把法师的眼皮碰青了,然后跌碎在地上,镜片摔得粉碎。然而这个满脸络腮胡撞人的大汉,却没有丝毫无愧疚的表情,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法师心想:这世间的事情大多都由因缘合和而生的,有善缘,当然也就有恶缘,解决恶缘的办法,只有以慈悲相待。所以,他就以一种欢喜豁达的心胸接受了这项事实,并没有和那位大汉讲什么道理。

大汉见法师以微笑的面容来回报他的无理,心里觉得挺奇怪的,于是就问:“喂!和尚,我把你的眼镜碰碎了,你为什么不生气?”

法师微微一笑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即便是生气也不能使破碎的眼镜再重新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立刻消失,消除痛苦。再说了,生气只会把事情扩大而已,如果我生气,对您破口大骂,或是打斗动粗,必定会造下更多的恶缘,甚至会伤害以身体,可是仍然不能把事情化解。以世间因缘果报来看这件事情,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们却撞在一起,或许这么一撞就化解了我们过去的一段恶缘。所以,我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要感谢您助我消除业障!”

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问了许多佛法及法师的称号,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去。转眼间这件事过了半年,有一天法师接到一封挂号信,内中附有五千块钱,原来正是那个大汉寄来的,信中是这么写的:

师父慈鉴:

非常感谢您,那天撞了您,却救下三条活命,事情是这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本来不知道用功也不知道什么进取,毕业之后,在事业上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常常自怨自艾。结婚之后,也没有善待妻子,还常常拿妻子出气。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事包,于是又回家去取,没有想到却发现妻子和一个男人在家中谈笑。我看见了非常生气,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想杀了他俩,然后自杀。可是,当那个男人慌忙回头的时候,脸上的眼镜碎落地下,突然之间,我想起了慈悲的师父。就是师父的那句:“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使我冷静下来。我想:妻子越轨,我必须负全部的责任。因为,过去我实在不该冷落她,经过这件事,我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再也不会暴躁及莽撞了。目前,我们一家和乐相处,在工作上更得心应手了。师父的开示,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让一生受用不尽。为了感谢师父的恩德,我寄去五千元,两千元赔偿师父的眼镜,三千元为我,为妻子,及那个男人做功德,我惭愧以往不知修福,反而造下不少恶业,还请求师父为我们祈福化解,消除业障……

感悟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告诉他怎么样做是对的或是错的。有时候,宽容一个人的错误,更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

佛林百科娑罗树

佛家有三宝树,生于无忧树,悟于菩提树,死于娑罗树。

因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北方的拘尸那迦罗城郊外的“娑罗双树(也有称”娑罗树“的)”下圆寂的。为了纪念佛祖,以及表示对佛教的虔诚,所以佛门弟子都在寺院里种植娑罗树,并视其为“佛门圣树”,而且引以为荣。我国古代的高僧们也是在寺庙中广植娑罗树。

北京种植娑罗树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过去北京最著名的古娑罗树,就要数西山卧佛寺三世佛殿东西的两棵了。相传它们是唐代修建卧佛寺时从印度传来的。因当时三世殿内有一尊大木卧佛,在殿外种植两棵娑罗树有纪念佛祖圆寂之意。据明刘桐和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载,它们是“京师七奇树”之一。书中描写该二树:“寺内即娑罗树,大三围、皮鳞鳞,枝嵯嵯,瘿累累,根转转,花九房峨峨,叶七开蓬蓬,实三棱陀陀,叩之叮叮然。周遭殿樨数百年不见日月。”明蒋一葵著《长安客话》记:“寺内娑罗树两株,可数围,其子如橡栗……诸山皆无。”遗憾的是后来这两棵树死掉了,现在三世佛殿东侧南北的两棵娑罗树是后来补栽的。从前在香山香山寺遗址山门里也有两棵高大的金代娑罗树,清乾隆皇帝还写有两首《御制娑罗树歌》,并刻在碑上立于树旁,今一诗碑仍在。

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个叶片而得名。此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似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像供奉着烛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尽情绽放,花芯七个橘红色的花蕊向外吐露着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黄色,使得小花更显俏丽,而远远望去,整个花串又白中泛紫,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真是绝妙至极。一般认为,娑罗树原产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常见于古老的寺庙当中,是著名的观赏树,花开可供观赏,结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还可供建筑,真是绝好的树种。大觉寺内共有七棵,其中一棵是一级古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佛学典籍《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又称《涅槃经》,或称《大涅槃经》,汉译本为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经录家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本经共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侨陈如等十三品。

《大般涅槃经》义理丰富而精微。其内容要点,即为针对灰身灭智的小乘涅槃说,阐述佛身常乐我净之意;又不同于大乘中的三乘五姓说,而显示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皆成大觉;并广说与涅槃有关的一切菩萨法义。因而,此经可称为大乘佛教的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