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55

第55章 当头棒喝

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他习惯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后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入。常在接引学僧禅入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答,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于此。

义玄禅师在圆寂之前开示弟子们说:“我死之后,你们不可以让我的正法眼藏也随我而去。”

座中三圣之一的惠然禅师极力安慰老师说:“绝对不会的,老师。”

义玄反问惠然:“那如果有人来向你们问道,你们该如何回答呢?”惠然禅师马上学着老师的口气高声大喝,听上去跟老师平时一模一样。

义玄禅师叹了一口气,道:“谁能想象,我的正法眼藏,居然就在你们这些人高声大喝时候永远消失了。我真是伤心啊?”说完,老禅师就在法座上寂然而逝。

惠然大惑不解,对师弟们说:“老师平时不都是对来访者大喝一声吗?我学了好久了,神情、语气甚至声调都学得与老师一模一样,怎么还是不对呢?你们说说,怎么回事呢”

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的时候,义玄禅师突然死而复生,大声问道:“我吃饭你们会饱吗?我死你们能代替吗?”

弟子们大吃一惊,以为是佛祖显灵,连忙跪地请求道:“老师啊,请再给我们多多指教!”

老禅师生平最后一次当头棒喝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然后再也不吱声了。

惠然禅师不是义玄禅师,所以惠然的大声咆哮不是义玄禅师的当头棒喝。

感悟

学习时模仿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你再怎么模仿,也只是形式上的雷同,而不是实质的改变。做人也是一样,与其在表面上模仿成功人士、名媛佳丽的成长之道,还不如搞好自己的特色化、差异化的人生。

佛学常识无我

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依缘而生灭的。他们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佛禅故事做金钱的主人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情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您能慈悲到我家里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慈悲的就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

于是,默仙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夫人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的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成了一个手掌,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夫人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立即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

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

信徒的太太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事和经济观念,以及用财之道,豁然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