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08

第8章 分核桃的启示

一位师父云游回来,带回一包核桃,师父先拿出一颗给小徒弟。当小徒弟正要敲开来吃的时候,师父就拦住了他,因为师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启发弟子的好机会。

只见师父又从包里数了17颗核桃摆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这17颗核桃分成三份——师父一份,师兄一份,自己一份。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二分之一,他师兄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三分之一,师父的一份则是桌面上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开,也不能剩下。这下可以小和尚急坏了。十七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师父的要求分开的呀?他急得抓耳挠腮,还是无计可施。

正在他茫然无措的时候,听到师父在一旁叹道:“要是有18颗核桃就好办了!”

小和尚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悟了师父的点化——赶紧把手里那颗还没来得及吃的核桃拿出来,凑成了18颗。这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兴的是,最后,他先得到的那颗核桃剩了下来,还属于他。

这时,师父对徒弟说道:“这下你该知道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豁达舍得,你要是不能洒脱的舍出自己手里的核桃拿出来,你就永远都解不开这道题的;你要是舍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开这道题。而且,一旦你舍得了你已经有的东西,你往往什么都不会损失。解题是如此,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你要记住,人生也是一道题,时时处处你都必须保持超然豁达的心态,有舍才有得。”

感悟

很多事情看似很难解决,其实,只要把心胸放宽广一些,学会忍让,学会舍得,学会与人分享,问题就能轻易解决。

佛学常识关于“业”的名词

业: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

业力: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业因: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业果: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

业障: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业缘:善恶果报的因缘。善业是招感乐果的因缘,恶业是招感苦果的因缘。一切众生,都是由业缘而生的。维摩经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生。”

业报: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业因与果报。

佛禅故事忘记负担的存在

镜虚禅师带着他的弟子满空云游四方,满空出家不久,还不习惯这样在外面行走,觉得太累了。

一路上,满空不住地嘀咕,嫌行囊太重,想找个地方歇歇脚,而镜虚禅师却总是说:“再走一会儿吧,再走一会儿吧。”但走了半天,镜虚禅师不仅不歇,反而越走越快,满空跟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

师徒俩走了好长一段山路后,进入了一个村庄,满空说:“师傅,咱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吧?再走我就累死了。”

正在这时,一个妇女迎面走来,镜虚禅师赶忙跑过去,抓住了那个妇女的双手。妇女吓坏了,尖声大叫:“救命啊!非礼啊!老和尚非礼啊!”

妇女的家人和邻居听到声音,急忙赶了出来,一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生气,齐声喊打。镜虚禅师见势不妙,赶紧松手,撒腿就跑。满空也被吓坏了,背起行囊跟在师傅后边,飞也似的跑了起来。

师徒俩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顷刻间便跑过了几条山路。回头看看没人追来,二人便一屁股坐了下来。

满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生气地埋怨道:“师父,没想到您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跟您学习,我还能参禅悟道吗?我还是回家算了。”

谁知镜虚禅师听了不仅不生气,还嘿嘿地笑了一下,问道:“现在,你背上的行囊还重吗?”

满空回头一看,顿时明白了师父的用意。

虽然镜虚禅师用此行为说明了一个道理,但其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