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48464100000093

第93章 坚守自己的信念

以前,四川有一户姓马的人家,祖辈以编卖簸箕为生,人称马簸箕。马簸箕有一个儿子叫马祖道一,他生有异相,牛行虎步,引舌过鼻。马簸箕心想,儿子生的一脸福相,不像做簸箕的料子,不能让儿子这么给耽误了。于是,他便让儿子远行,到湖南南岳怀让禅师处学习。

两年后,马祖学到真传,便回到了故乡四川,想在那里弘扬佛法。马祖回乡有两个目的,一是颂扬佛法,二是光宗耀祖。家乡人听说从湖南来了位得道高僧,于是早早搭好了法台,在道路旁迎接。毕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可是,当马祖到来之后,乡亲们一看,原来是马簸箕的儿子。众人开始疑惑,随后是议论纷纷,最后,都散去了。

看到这种情景,马祖感慨万分:“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于是,他准备离开家乡,到别处传学讲道去。

就在他要离开时,他的一位嫂嫂走了过来,要他传授佛法。开始他不想传,但看到嫂嫂如此真诚,就动了心,说道:“你用一根绳子把一个鸡蛋挂起来,每天早晚把耳朵贴到上面去听,等你听到了声音,你也就得道了。”

于是,他的嫂嫂真的用绳子绑住了一个鸡蛋,把它挂在屋内,天天听、年年听。乡亲们见了,开始时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大家都生气了,骂马祖传授歪门邪道,使嫂嫂走火入魔。可这位嫂嫂并不为这些闲言碎语所动,仍然照听不误。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月,有一天,正当她听得入神时,忽然“啪”的一声,鸡蛋掉在了地上,打破了。原来,是挂鸡蛋的细绳子断了。

就在这一刻,嫂嫂恍然大悟!

感悟

当我们决定要做某事时,就应该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不要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也不要受别人的异议所干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也变为现实。

著名寺院灵渡寺

灵渡寺是香港有史据可查的三大古刹之一,位于新界元朗厦村之灵渡山山谷。此山又名大头别出,状似老虎之头,山势奇雄。而灵渡寺所处的位置,流泉林木,山野花香,清幽雅致,身在其中,自有人间净土的感觉。

相传灵渡寺建于唐代,但亦有说是建于南北朝期间。据《广东考古辑要·释老篇》及《宝安县志·人物略》所载,南北朝元嘉初年(424-430),杯渡禅师以杯渡海,驻锡屯门之杯渡山,后又到数里以外的娄渡山开创灵渡寺,原址比现今寺院的位置稍高,宋明两代均多次修葺及重建。据资料所载,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时,将寺院稍向下迁移至现今寺院位置,至咸丰十一年(1861)又重建,1928年再重修。现时所见的寺貌是1970年由厦村乡的乡民,集资大修建后的形状。当时恭请圣一法师上香,新界民政署署长陵鼎堂先生剪彩,盛极一时。

由于此地山形肖虎,寺庙所处是虎头所在,灵气所钟,所以在1970年大修建后,已将寺门改移至寺内大雄宝殿左侧,原先正向大雄宝殿门框,向右在已封上的墙上隐约可见。现时大雄宝殿内有金身佛像,村民以香火及水果供奉。两旁分别为禅房和客房,中有露天的透光花砌,前面是韦驮宝殿,左边为关帝宝殿,供奉关帝,右边为纯阳宝殿,供奉吕祖,显示了此寺院早期曾一度是道貌岸然教的道场。整座寺院面积不大,但设施一应俱全,而且由大门进入,穿过一道道圆型拱门建筑,清幽古朴,素净出尘,寺貌庄严。

由于灵渡寺历史悠久,寺内悬挂不少极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名联。正门的对联为云石所刻金字:“灵气所钟山独秀,渡杯而至石犹新”,显见与杯渡寺(今青山寺)的渊源有关。在二进的拱门上,有清朝状元梁耀枢之题额:“道从此入”,此外,各殿之门前均有不少名对。至于正殿右旁的壁间,有光绪三年乡人邓惠麟所立的《先父宠荣公轶事碑记》石刻,颂扬寺内所奉之佛,极为灵验,普度众生,曾使其父宠荣公病愈并延寿。

灵渡寺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果普法师任住持,历四十多年。1994年果普法师圆寂。现由乡民委派之管理员看守并供奉香火,假日至此旅游者亦有不少人预定午膳的斋菜。寺外的后山斜坡,可见百年苍松,千竹掩映,流水分两旁绕着寺院而下,寺后与寺前的空地,尚可见种菜之田畴。据说寺旁的流溪,曾有一泉水涌出,旧称为杯渡井,但因经年沙石所填塞,井已不复见,但仍有泉水轻渗。寺内均以泉水煮食烹茶,茶味清香甘洌,游人至此,除上香礼佛之外,不忘品茗清溪香茶。

佛禅故事不奢求才会真正得到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四处云游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不一定呢,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交情甚笃,我写封介绍信给您,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地招待您。”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给住持过目,而是潜身在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对他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雪窦,曾会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求,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

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的交还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