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
48468500000017

第17章 高校校园网管理与(2)

校园网管理与引导是一种网络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宣传活动,牢牢把握舆论控制权,构建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网络文化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现有网络舆论控制体系不能有效控制外网有害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不能对大量垃圾信息进行过滤,不能实时监控网络言论。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稳定工作的影响作用,在畅通师生民主参与的现实的制度性渠道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弱化网上公共论坛对大学生的影响力,避免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民主参与行为的异化;要提高防范有害信息渗透的能力、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疏导不稳定因素的能力、调查网络案件的能力,对网络舆论进行及时、有效地关注、引导和应对,建立基于网络的舆论危机管理机制。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网上引导与网下疏通相结合,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与态势,利于危机的有序处置。二是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负责基于网络的思想动态跟踪调研机制,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三是形成和完善网络舆论危机处置机制,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五个工作环节,既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又要避免对非危机性事件反映过于强烈。四是高校要建立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特别是通过校园媒介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形成以权威信息发表渠道化解或弱化舆论危机事件的有效制度。五是要建立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资料库,吸收经验,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因此,通过校园网的管理与引导,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在内容上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2.校园网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形式和拓展大学生活动空间

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不断广泛和深入,校园网络已经进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形成了具有高校特点的网络文化传播载体。正是基于校园网络媒介,大学生们在互联网上建构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场所,创造和发展着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文化空间。可以说,校园网络文化群体正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会保持和发展自身文化的产物,它承载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成为大学生自我相互教育的载体和形式。

校园网络文化不同群体是大学生拓展交往空间,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校园与网络紧密联系,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校园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从消极方面看,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倾斜,影响其情感世界和行为方式;主流文化弱化和不良文化入侵,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网络虚拟性导致人格的虚伪、网络道德失范。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本着丰富和提升大学公共生活的内涵与品质的目的,坚持弘扬“红色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加强校园网管理与引导的重要定义

校园网作为发挥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平台,对高校提升教学科研和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校园网一般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四个空间层次,充分体现了“数字化空间提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点。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分,如人、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是校园网应用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建立的交互和连接的空间,它可以非常广阔,但不是无限空间,仍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和资源,也反映人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利用等智力活动,因此它是介于虚和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限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全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辐射和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传递的众多数字化信息,有效便捷地开展教育教学,吸收相关研究的最新信息与前沿动态,推进自己研究的深入和上新台阶。

同时,校园网的构建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而且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极大促进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以往书本为核心的知识传递载体,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应有者。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教育现代化,除教育思想、观念、教材的现代化外,还突出地表现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即传输信息化、网络化,并构建适应个别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资源。我国的电化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以个体操作为主要方式、以局部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的各种电教设备、设施,都不足以实现上述要求,唯有校园网络可以实现。校园网集中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中最重要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必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起到先锋的作用。校园网络将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校园网普遍建立并广泛应用,能够使学校突破空间的围墙、时间的界限,极大地扩大教育规模和节省教育投资;进而能够实现跨越校界、省界及至国界的资源共享,促进满足高校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促进大学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模式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总之,无论是从教学科研角度,还是从校园服务质量和效率角度,校园网站的出现,都将有利于促进学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四、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成绩与经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日益扩大,校园网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网站已经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几乎每所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开设了形式丰富的思想政治专题、栏目或网站。这些网站从内容、规模、形式到采用的技术和具有的功能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而水平高、知名度大、效果好的思想政治网站相对较少。为了不断提高校园网站的整体质量,探索校园网站的建设规律和完善现有校园网站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着眼于对现有高校校园网站的认识深化、经验总结和评估激励,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成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及各高校等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制度,极大地规范和保障了高校校园网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建立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初步建立校园网络体系:1994~1997年

比较国外而言,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建设起步相对较晚,1994年我国才正式介入互联网。随着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信息网、金桥信息网等国内互联网体系的壮大,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布的网络安全、信息、域名和商务管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陆续出台,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和氛围。1994年底国内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到电子科技大学校内的西南节点的建设,掀开了高校网络建设的序幕,高校也成为全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网络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的制作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从无到有,但并未形成特别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积极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由无到有。同时针对互联网的不良影响,一些高校采取了比如对不良网站和信息进行封堵的办法,关闭了一些网站,通过一些管制性、过滤性的软件来控制校园网络中的信息流通。

2.校园网茁壮成长和制度化:1998~2001年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级政府和部门,尤其是国内各重点院校日益认识到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网络建设的力度。硬件和软件设施大量增加,校园信息网络环境基本形成。在网络成为各种社会信息重要载体的状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也日渐凸现,并进一步活跃和发展起来,如1998年11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71班党课学习小组建立的“红色网站”,为互联网上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第一步。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同年,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所作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重点对在高校校内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活动进行了规范。此后,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在网络建设、网上监控、队伍培训等方面都迅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构筑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