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共关系基础
48474200000030

第30章 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3)

(2)对外:第一,要注重同平时与组织息息相关的公众保持联系,及时告诉他们危机后的新局面和新进展;第二,要针对社会组织公关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某些有益于弥补组织形象缺陷、恢复良好公关状态的公共关系活动,全面沟通广大公众;第三,设法提高社会组织的美誉度,通过对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优化,从本质上改变公众对组织形象的不良印象。

三、组织防范公共关系危机的意识

随着众多企业危机的出现,我们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如何有效地防范危机,已经成为组织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组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无不担心,危机有可能就在下一秒诞生。因此,组织应当树立起危机防范的意识,归纳而言,组织应当具有以下五种公关危机防范意识。

(一)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特指组织在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该有防范与应对组织危机的思维意识。引起组织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清楚: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时刻都处于危机之中,我们必须把公司潜在的危机规避到最小。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失误或失职而将整个公司拖入危机。企业的全体员工,上到高层管理者,下到一般的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现今许多组织都十分注重内部管理,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危机可能表现在:

1.因员工对组织的逆反心理而出现的跳槽、传播对组织不利的信息影响组织形象和泄露组织机密等,严重的向媒体或劳动部门反映组织问题而带来报道或审查。

2.因传播虚假信息带来的工商、行业监管、媒介等行业和部门的查处及报道等。

一些知名企业管理者都将危机意识看得很重,并不断落实到管理和经营中去,如比尔·盖茨的著名危机论:“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张瑞敏也说在他的管理工作中“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任正非提出“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联想柳传志也对他手下的管理者一再强调“我们一直在设立两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的“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来,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可见,危机意识在这些知名企业的管理者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也都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企业的运行已经相当规范良好,但还是不可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会突遇危机,所以,要随时做好危机的防范工作。

(二)公众意识

公众意识,是指组织要关注那些对自己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或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意识。组织面临的公众有内都公众和外部公众,面对内部公众,应当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员工将组织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将组织前途看做是自己的前途等方面重视内部公众,树立重视内部公众意识,避免出现员工向政府职能部门投诉的情况。而对于外部公众必须坚持公共关系的活动原则“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组织拥有一个健康的公关环境。在面对外部公众开展公关活动时,要坚持“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这一企业经营的常识在危机状态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危机发生后,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保障顾客的利益,经受住危机对企业的考验。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在1985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譬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真诚到永远”等等,这样的一系列面对内部和外部公众采取的防范危机的措施,无疑也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组织要重视来源于科学、技术、教育等新思想的产生,重视组织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创新行动的意识。对于企业,特别是对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有了一定的成功业绩之后的企业来说,其创新意识往往显得更为重要,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对致使企业辉煌的产品策略、产品定位、市场策略、产品技术等存在难以割舍的依恋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不变应万变”定势的经营思维。

福特T型车辉煌的没落是“因守旧而(败)亡”的典型案例,不肯创新就预示着死亡。在1927年之前,福特公司几乎掌握了全部的汽车工业,但通用汽车公司敏感地抓住了市场的变化:人们渴求更高档次的汽车。在福特顽固地坚守老福特T型车的同时,通用超过了福特。道格拉斯公司的竞争失误:道格拉斯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掌握了航空业,当它欣喜于自己的螺旋桨推动的DC-7飞机和几十万订单时,波音公司全力以赴致力于喷气式飞机的开发,结果,波音最终吞并了道格拉斯。这种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的事例在今天更是不胜枚举,因为创新是避免企业危机的一剂良药,创新给知识型企业带来了更快的发展速度。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所言,21世纪的决定力量是创新,是速度,谁走在前面,谁就最有希望。

在现代社会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都意识到,要在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发展思路,只有在创新中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才能保证不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四)沟通意识

沟通意识,是指组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意识。

沟通是危机管理中最关键的两个字。与企业员工、媒体、相关企业组织、股东、消费者、产品销售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功课,这种沟通对企业来说应该是个长期的工作,并不是危机来了,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企业必须树立“无所不及”的沟通意识。

危机管理的内外部沟通都是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加速、放大和扭曲的效应,而媒介又是组织进行外部沟通的主要渠道,所以组织的外部沟通更是复杂和难以控制。危机事件中,种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小道消息四处流散最容易扰乱人心。所以企业必须及时通过传播媒体将事件发生的真相、处理进展传达给公众,以正视听,杜绝谣言、流言,稳定公众情绪,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五)诚信意识

从伦理学角度对诚信定义概念即真实无妄为诚,诚实不欺为信,延伸至经济领域,则转化为所谓的信用制度。诚信的缺失,也就是信用制度的崩溃。诚信意识就是组织在经营和管理中必须时刻将信用放在首位,守住“德”这个道。

“诚信为本”、“诚信经营”——说到诚信,这是一个再古老不过的话题了,可要真正落实好却是很难的,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成了一些人的行为准则,因不讲诚信而招致经营失败的企业案例比比皆是,从国内的南京冠生园事件、蓝田事件、到美国的安然事件等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缺乏诚信症”是目前企业经营中高发的顽症之一。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曾说过:“市场经济是老实人经济。”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下、买卖经营坑蒙拐骗的时候,雅戈尔曾先后推出衬衫、西服质量承诺活动:衬衫选定付款后,可以进行拆包检查,当场发现质量问题有奖,还可委托专门质量测试机构进行技术性测试并承诺承担测试费用;西服则明列近20项关键部位技术要求,请顾客予以鉴别评判,若消费者发现所购西服与质量坦白书上的技术要求有差异,即可投诉,诚实的经营保障了雅戈尔集团的持续快速发展。

危机公共关系处理中的沟通协调

人际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形式,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沟通与协调更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危机期间,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公关部门此时进行的沟通与协调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机公关沟通协调对象

公关关系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的智能部门更加要主动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公众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对象:

(一)与内部公众的协调沟通

组织要将突发事件的真相及组织的公关对策如实地通报给全体员工,这样才能稳定人心,增强信心,促使全体员工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如果连本企业的员工都不知情,就难以统一内部员工认识、协调行动,更谈不上统一口径、控制信息进出的危机管理。如果在内部公众间没有实现危机事件处理过程的良好沟通协调,就有可能出现流言漫天,说法各一的失控局面。

(二)与受害者公众的协调沟通

突发事件极有可能给社会公众带来损害或伤亡,组织要主动了解情况,承担责任,表明歉意,赔偿损失,要避免任何与组织辩解和与公众争辩的现象出现,即便受害者也有一定的责任,组织公关人员在现场也不必追究,要尽最大可能求得受害者的理解和同情。

(三)与媒介的协调沟通

当组织遭遇公共关系危机时,要及时主动地与新闻传播机构沟通协调,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事件的真相,表明组织的态度,公布将要采取的措施,统一宣传的口径,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向媒体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资料要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技术术语或难懂的词汇。当有媒体发表了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报道时要尽快向这些媒体指明失实的地方,并提供全部与事实相关的资料,提出更正要求。在与媒体的沟通协调中要特别注意,尽一切可能避免与媒体产生对立。

(四)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

遇突发事件后,组织应当及时并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详细汇报事件真相,求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援助和支持。并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定期汇报事态发展,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汇报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的经过,解决的方法,并提出将来的预防措施和计划。

(五)与业务往来单位的协调沟通

突发事件后,要尽快如实地向有关业务往来单位通报事件发生的经过,表明组织对该事件的坦诚态度,并以书面形式通报正在或将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如果有必要,还可派专人直接到各个业务往来单位面对面地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还应以书面形式向各业务往来单位表示歉意或登门致歉,并向给予理解和援助的单位表示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