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进明散文集《我行我诉》
缘于飞天网,我认识了一位叫杜进明的文人,起初并没有介意他的文章,事情的原委还得从飞天网上的一篇称萨达姆为英雄的文章说起,文章的标题为《萨达姆,我敬重你!》说来可笑,有人竟然捧萨达姆这样的独裁者为英雄,让人感到可笑的同时,又有几分可悲。在诸多的跟贴辩论者之中,我看到了一位叫杜进明的作者,他的几句话至今尤在耳旁。“看到这样的帖子,看到这些回帖,我无话可说,我只有悲哀,不是为你们(你们不配),而是为我自己。当独裁者受到拥戴,当极权主义肆虐无阻,我除了悲哀还是悲哀。我羞于你们为伍,倘若我曾经把你们看作弟兄,那只是我的过错,请原谅我的眼瞎。但我想说的是,面对所有的犬儒主义,我对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人,依然没有丧失信心。你敬重你的萨达姆,我走我的独木桥,从此告别飞天,对你们说人话,是我错了!”这段短评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杜进明的性格和文风,于是引起了我关注他的兴趣。
看杜进明的博文,确实引起了我不小的震撼。特别是他写的一篇名为《疯酒鬼》的小说,看后让人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他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疯酒鬼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难忘。这篇小说还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看过之后,有一种悲怆,有一丝怜悯。疯酒鬼确实深得鲁迅先生之文风,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从整个文章来看,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整个小说的魅力和批判的力量。特别是风格的活泼可爱,语言的张力和生动都是自成一体的。后来又看了他的《黄米糁饭》《还乡》等,给我突出的印象是杜进明的作品是真正的生命写作,并非无聊的消遣。后来,我将杜进明发在飞天网上的全部文章进行了阅读,在每一篇后面加上了我的短评。当然,上飞天网的时间在我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结识了几位很不错的朋友,如小幻,张小娟等。小张原本和杜进明就在一个矿区,从她那里我知道了杜进明还出版了一部散文集。对于佳作美文我是愿意珍藏的,后来就通过小张转达了我的意思,不料,杜进明很快就把书寄了过来。打开包装,一本装帧朴素的《我行我诉》展开在我的面前。
《我行我诉》的确是一本不错的书,一拿起来,就没有放下。通读这样的散文集,给我的整体感觉便是一种灵魂的碰撞,苦涩人生的动情诉说,一种忧患意识的深刻表达。从这本集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杜进明的阅读视野是广阔的,正因为阅读,使他有了创作的冲动,他是在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中发现了自我,开始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基于建立在广泛涉列典籍、博观阅取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表达使得杜进明的创作一开始就有了较高的起点,他在感情与理性沟通的过程中,寻找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通道。使自己站在现代的立场上,重新发现自己需要表达的文字的价值。正是因为他向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大量的世界名著)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因此,他的表达像生命的不断生长一样,不停地变化,不停地吐古纳新。因此,才有了杜进明在文学上的作为和成果。
杜进明的集子共分四个部分,有“我行我诉”,“我来我往”,“我言我语”,“我思我想”。在整个集子中,给我以强烈震撼的文章是第一辑“我行我诉”。在这一辑中,让我看到了一个孤独者苦难的人生记忆。当然文学离不开苦难这个古老的主题,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的,但杜进明的苦难表达却有着自己的特质,即浓郁的人道色彩和悲悯情怀,这一点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开篇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篇献给母亲的美文,我是含着热泪一口气读完的,通篇贯穿一种悲凉的人生意味和浓浓的感伤气息,一种苦难的影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虽然是回忆性文字,但杜进明有他的独到之处。他在用比铅还沉重的文字叙写着自己鲜为人知的身世和对命运无常的慨叹。叙述是平静的,如话家长,如叙旧事,但你能感觉到作者心底之波澜,灵魂之痛哭,时时震撼着读者的灵魂。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杜进明作品中的苦难展示是在唯美化的叙事情调中关照着人性之美。他的作品不是人性的简单注解,而是进入现实与命运对抗的潜在部位,成为他展示人物生存意志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基石。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中所透视出来的苦难意识,把个体命运的无奈置于逼窄的生存空间,展示苦难的残酷性,拷问着人性的真善美。作者通篇沉浸在回忆性的时空交错之中,透过这种交错的时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艰难成长已经超越了现实表象的苦难而成为一种心理与生理的焦灼与无望。“一颗在苦难中结茧的心灵”是何等的无助和迷茫。这是一种启蒙严重缺席的孤苦的成长,也是一种凌乱的自我挣扎,它的苦涩源于亲情消失后的孤独、无助,源于友情的脆弱、功利。这种苦难不是表象化的,而是精神化的,不是外显的,而是隐秘的。这种苦难正是杜进明内心经历的忧伤和叹息,成为杜进明精神成长史的一曲挽歌。与这种强烈的苦难意识相呼应的是他的叙事话语上的那种悲悯情怀。这种悲悯的情怀在话语的表达上则表现出一种忧伤怜悯的基调。即悲苦命运在他的内心折射出的话语基调,透着苦涩而无助的悲凉色彩。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中,杜进明面对沉重的记忆和现实时,尤其是面对个体生命无法超越的苦难本质时,他的悲悯情怀就不自觉地随着个体命运的变化而自觉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浓烈的情感辐射倾向,可以感受到来自作者心底的一种沉得掀不开的铅字所表达的“无法言语”的感伤,无奈甚至绝望的气息笼罩在整个叙述的话语之中,形成了一种悲悯情怀关照下的审美格调,读之让人一咏三叹,伤感至极。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的灵魂将得到苦难所给予的升华,良知警醒后的追问。回过头来看杜进明的全部作品,我才真正理解了他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首篇的缘由了,这正如一个艺术盛会的展览一样,推开展厅的大门,迎面向你展示的作品给你以强烈的审美印象,它给整个展出定下了一个基本的基调。因此,杜进明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为整部文集定下了忧郁的基调,这也是我对这部文集整体的感觉。
历史铸就了现实,同时也奠定了文学的基础。对于杜进明,生他养他的故乡就是一位贫穷的母亲,文学的杜进明和杜进明的文学都摆脱不开痛苦和诉说。苦难造就了杜进明故乡物质上的贫穷,但苦难意识营养了杜进明作为一位作家的精神世界。在他栖息的家园,他揭开了深埋历史深处的苦难家史,把苦难意识作为进入灵魂圣地的基本母题深刻关照,这成了他结构自己艺术世界的生命之门,让我们在阅读他的文本的时候,痛,并快乐着。
在读杜进明的作品时我还发现他的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特点,这就是他的自省意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欲望的时代,它表现为乡村的荒芜和城市的膨胀。投射在个体生命,则表现为自主的随波逐流和灵魂的无所归依。人就像是一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碰,乱撞。浮躁成了一种通病。若大的城市找不到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地方!一位作家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欲求的挣扎是一切苦恼的根源,老哲叔本华先生对人性看得最透,他的话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真理的成分。这确实是真实的,表现在文人身上,则为当前文坛的种种病相。无聊文人的文字游戏,无知文人的自命不凡,无耻文人的营蝇狗苟……当然,没有什么货真价实的佳作。有些人耐不住性子了,大谈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如何不公,如何不关注中国文学,这又让我想到了鲁老夫子的阿Q了。话又扯远了,这里我要说的是文学是寂寞的事业,只有耐得寂寞,坚持追求的恒久的耐心,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身为业余作家的杜进明做到了,他的创作就是一种少有功利的自由表达。正如他自己所言,一种渴望交流、渴望表达的真诚文字,是缘于抚慰心灵的一种方式。写作是他的宿命,因此,他才期待理想作品出现的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进行到底!”正是基于这一点,杜进明时时保持着对自己的警醒,他的自省意识让他时时提醒自己,精神的放逐会使自己生命枯萎,心灵荒废,才思枯竭。因此,在他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时不时有这样的句子会跳进你的眼帘。如《有一个词叫惭愧》中,当作者听到有一个卖对联的面对城管小吏的指责时发的一通感慨“‘你千万不要把我当文人,你叫我文人还不如叫我流氓好听,一叫我文人就把先人羞了,文人如果少了些责任感,敢讲点真话,贪官污吏们也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敲诈勒索,横行霸道。’时,看热闹的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叫‘惭愧’,因为我也被人叫过文人。”《我的另一面》《我的病就是没感觉》《消磨生命》《回忆是一种病》《“一件小事”后传》等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省意识的觉醒。特别是《我的病就是没感觉》,对当下文人普遍存在的精神放逐状态下的感情麻木、人情冷漠、思想空乏、感觉钝化、无动于衷的病态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足见作者的警醒意识之强烈。“怀旧和叹息是低能文人的硬伤,带着这样的硬伤行走,岂能不显出病态?那么,我还有救吗?有病的人,都很迷茫!”如果你说杜进明在解剖自己,毋宁说他给当下的文人诊断出了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药在何方,还得自己去找。
忧患意识是这个集子的又一大特色。在“我言我语”,“我思我想”两辑中,大量的篇幅是一种随笔和杂文的体材,杂文的特点便是批判的锋芒和思想的力量。杂文同散文一样,是一种易学难工的文体。要求作家要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敏锐的思想作为基础,同时还要求作者必须要有犀利的文笔作为工具,这样才能够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杂文作家。看过杜进明的杂文,我要说他应该算是一位称职的知识分子,虽然他自己说自己不在知识分子的行列。文人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中嗅觉比较敏锐的一个群体。依照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所给出的定义,优秀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宁折不弯、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学养深厚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这是优秀知识分子最卓越、最宝贵的特质。读杜进明的杂文,你就能感受到他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给我感觉最大的特点,便是语言的力量。他杂文的语言已经纯熟,自成风格。他的理性思考是深刻的,表达是鲜活幽默的,又具有反讽的意味,调侃之中见曲直,诙谐之中见性情,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捞钱》《消磨生命》《神经病缘何爱戴大盖帽?》等,以洗练的语言,鲜活的视角,理性的思考,鞭挞了欲望挣扎下的社会丑恶,捍卫了深隐于心灵深处的神圣与尊严,显示了他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的精神人格。通过这些杂文让我们看到了杜进明的愤怒和渲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忧郁的灵魂,一个忧患意识非常强烈的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杂文中有一类非常特别,如《为爱活着》《说说她们》《平庸的大多数》《体制内与体制外》《死亡指标与生命价值》《和谐的真谛》《试论刁民》等,这些文章都是文化思考的结晶。杜进明是清醒的,他的直觉是敏锐的,他透过当代人文生态的表象,挖掘其深层的文化根源,直面世俗表象下的传统积淀,把批判的利器不移余力地投向那些腐朽的文化垃圾,寻找哲学层面上人类精神价值的终极意义,其灵魂与生命扭结的精神圣战已成为他对当代病态的文化体系做出最为悲壮的回击,坚硬的思想内核使那些品惯了樱桃甜枣的伪文化者将是何等的难堪。读杜进明,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鲁迅,这位人道主义者所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杜进明身上,我同样听到了鲁迅先生那样呐喊的声音,在这个许多人近乎麻木了的精神世界,他用他那孤独的声音,照亮了我们悲哀的生存。这一切都是他那一颗忧患的灵魂使然。
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心灵开放的艺术,是一种关照人类精神世界的审美活动。文学表达需要心灵的自由,作者呈现的作品要有个性;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感悟人生,文学在于悟性,也就是这个道理。杜进明的文学世界是斑斓多姿的,他的好多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为完整的产物,具有文学终极关怀与审美愉悦的艺术价值。当然,纵观杜进明的全部散文创作(我这里所说的散文是大散文的概念,包括杂文随笔在内),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在一些散文作品中不要融入太多的理性,那样会伤害散文艺术质地的内在活力,降低它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应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视野再开阔一些。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是文学的要义!记得西哲罗素吗?他的眼中含着人类的眼泪!
进入不惑之年的杜进明正处在人生不断成熟的年龄,我相信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自我修养的不断深化,思考感悟的不断深刻,他会给我们奉献出更多有深度的文学佳作,时值节令已经进入寒意渐浓的深秋,远在陇东的杜进明,愿你珍重加衣,文思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