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孤独落地的声音
48476000000036

第36章 忧伤的意境,心灵的弹唱

读小幻诗歌随想

我知道,我是一个不愿追赶潮流的人,对网络的拒绝也曾是那样的顽固,但是在2006年这个所谓的博客年,我也鬼使神差地开通了我的新浪博客,在那里,一写就是一年有余,在此间期,感受最深的就是网络这个平台能够看到好多前沿的东西,能够结交很不错的朋友。此所谓误入“尘网”,收获多多。

小幻是我在飞天网上认识的一位诗人朋友。对于飞天网,主要是出于对“飞天”二字的喜爱和神往。以前我曾和甘肃省文联主办的《飞天》刊物有过短暂的瓜葛,知道《飞天》的编辑历来非常重视西部诗人的诗歌创作,想当然地,飞天网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心灵驿站。那时,我无意间在飞天网上转悠,不期然与小幻的诗碰面了,那轻盈灵巧的一首首小诗吊起了我读诗的胃口。

真的好久不读现代诗了,读小幻的诗有一种知遇之感。特别是那一首首诗创设的忧伤的意境,暗合了我的心境。记得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者大多喜欢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的作品。此言极是,文学是人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和钥匙,有共鸣才可通达心灵,升华思想。

小幻不是我想象中的长头发、不修边幅、很艺术的感觉的那种浪漫诗人。仅从有限的文字交往中可以感知这位中学教师,稳重而又城府,略带忧郁的气质,这正是诗人的气质。遍览小幻在飞天网上发表的几十首诗,还有一部分散文随笔,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诗具灵气,透着深刻;文近自然,透着真情。

这是一个物欲的时代,文学已经无人喝彩,文学的边缘化是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这就是客观存在,我们不必为此去怨天尤人,好象这世上没了文学世界的末日就要到来。文学复归于它的本位,在我看来才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观照灵魂,给人以审美愉悦的文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后花园,安顿灵魂的憩息地,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它负载过多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诗人也没有必要大叹世风日下,文道衰落,尽管犁好自己的田,种好自己的地好了。

在诗歌普遍受冷落,艺术日益技术化的物质时代,有许多诗人难耐寂寞与清贫,纷纷转行或走向媚俗,令人惋惜。而行走在三尺讲坛上的小幻却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田园,同他在三尺讲坛一样,认真地耕耘着他的土地,坚守文学家园的宿命,在平凡生命的历程中,宁静地思考着流动的西部文化与时代精神。面对人生的种种风雨,感情的创痛,生命的无常和无奈,以他那颗敏锐颖悟的心灵,浇灌着属于他生命的诗歌,吟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美学之境。

在小幻的诗歌创作中,他从最靠近灵魂的感情入手,把诗歌真实的感觉延伸至最隐秘的心灵世界,触摸其深层的生命流动,捕捉其梦幻境遇中真实的意识潜流,特别是那种浸入骨髓的忧郁血质,带给他丰富而孤独的人生拷问,然后,把丰富的带着淡淡忧伤的人生意蕴,包含进精巧细腻的诗质中,表达一种爱的伤怀、人生的无奈和尴尬。读之让人有抚慰人心的痛感和忧郁的认同感。

“看到你生命的秋天好沉/不是你清晖压在我的心上/长亭晚凉中的寒蝉凄切/对于我/如一行远行的雁阵。”(《望月》)“灿然的一枝傲然超出/就象今夜无眠的我/忧郁的回声在绽放流动……”“触摸那一个个的文字/今夜,我躲闪了温柔的包围/凄婉地将目光投向寰宇/季节已经远去,岁月已经流走/表情却没有变/心中的路/依然通向相思的地方”(《午夜,与红豆词对话》)这些触及灵魂、句句伤怀的文字让人过目难忘。如果说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人生的缺憾与无忘的爱情的话,那么在《孤独的行者》一诗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孤独的行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那种精神漂流、无所归依的孤独感。“我的思想走得很远,浪迹天涯/只留下灵魂的隐痛//月光,是天空的温柔,我却总追不上欢乐和幸福……我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人的声音/那是秋霜,有我家乡的容颜/张开嘴,想去呼喊/黑色和艰涩,我无法残忍地展望//抹一次苍凉和悲壮挂在肉体和灵魂的枝头/独自出发,让空空的躯壳浪迹天涯。”诗人在回望故乡,回望来路的沧桑,放眼未来的孤独与无助。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下子闪过著名表现主义绘画之父蒙克的一幅名画《呐喊》,我分明感应到了诗人那沉重的思想负担。在这里,诗人没有漂浮于琐碎的表象,而是借助于一些抽象之词,选择用象征和隐喻,刻画心灵深处真实的体验。那种浸入骨髓的孤独感通过“张开嘴,想去呼喊/黑色和艰涩,我无法残忍地展望”这样的诗句传达得无以复加。诗是一种心灵化的文学形式,它表现的是生活内在的本质,特别是隐秘的内心世界,它有耐于诗人神秘的内心体验和幻觉能力。在《窗》一诗中,诗人写道:“多么茫然的星空。夜风/抵达夜行人的心田,我看到了/情感的防线已被击跨/重重叠叠的心事啊,仿佛昨夜星辰/漫过目光的河道,走向远方//而虚无却不可休止/当夜行的脚步声穿越睡眠/那是希望对灵魂/的挎问或慰勉//仿佛悲哀中突然闪现的昔日的/欢乐——把宿命的幻觉/注入——奔越死亡的血液//窗,是我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还有自己”。在这里,诗人凭借对心灵隐秘世界的体验与捕捉,采取抽象的写法,用黄昏、火焰、星辰、夜风、河道、月光、窗等这些切近人类自然生态的意象,写出了来自意识深层的命运虚无和自我的孤立无援,达到了内在的指向终极的悠远境界。

小幻的另一类诗应归结为西部诗歌,它以西部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入诗,突显了深刻的历史纵深感和家园情结。诗人借助于我们身居其中的这块西部大地,将西部人文精神提升到一个更理性的高度,把哲学文化和审美视野拓展到一个深远的境地,营造出诗歌的智性空间,这无疑是成功的。如《黄河印象》《遥远的河西走廊》《触摸长城的残骸》等。都达到了西部诗歌所具有的审美特质。

要说到小幻诗歌创作还存在什么不足的话,我想应该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应进一步开掘,特别是诗歌美学的偏执,使小幻的诗陷于比较单一的视野和个人意绪之中。另外,一些诗意境的创设,具象的表达过于诲涩难懂,步入朦胧诗过于朦胧的误区。

今非昔比,在这个“写诗人比看诗人多”的时代,执著于一种诗歌理念,甚至于执著于诗歌的人已经不多了。年轻的小幻,对文学、对诗歌具有执著而殉道般的虔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然而,诗歌的构成或者说我们能否真正在诗歌中达到对具象的把握,有赖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话语形式构成我们的写作。我们的诗人必须楔入时代,充分激活实用性日常语言,让文化色彩再生,使大量的新涌现的“视象”成为诗人的意象,恢复诗与大众(读者)的对话与沟通,使我们的诗歌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沟通心灵的钥匙,成为读者审美观照,人文关怀意义上的精神对话。

年轻的诗人小幻,愿你在诗歌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