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了解中国戏曲的神韵?那你就不妨去看看秦腔!如果你要领略大秦之声的真正内涵,那就请你去看一看秦腔的传统剧目《周仁回府》!那就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秦人之戏,那就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大秦之音!
不知为什么,我的故乡西海固的老百姓都喜欢秦腔这样一种剧目。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地域与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坡一脉相承,也许是这里一代代人生活在苦难与贫困的双重挤压下所担当的那份沉重,也许是与贫困的抗争本身就需要一种粗犷的声音去张扬生命的激情,也许是生命的个体在寻找自我中需要一次次的证明,也许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坎、一个个沟,需要一种来自生命内部的吼声去化解那分沉重,也许是他们的道德启蒙需要一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人物作为支点……
生活在这里的这些最具生命本色的人群,他们寻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这就是大秦之声——秦腔。
这里我要说的就是我的这位同乡,一位从小就钟情于自己乡土本色艺术的追求者,她的秦腔之路本身就诠释了这种音乐的不同之处,她的秦腔之路本身就把一种生命的旋律融入到这样一种音乐里面了。
秦腔剧种《周仁回府》主要情节是明代严年占权,陷害杜宪,严嵩之大管家之严年欲占杜宪之子杜文学之妻为妾,随诬罪将杜文学友配峻南,文学临行将妻胡秀英托与义弟周仁,杜文学门客奉承东告密,骗周仁入严府强予官职,逼周仁献嫂,周仁归告己妻李兰英,为救嫂嫂,李兰英假扮嫂嫂,前往严府,欲刺严年未果,自刎而死,周仁保嫂逃走,杜文学察明,闻听其妻胡秀英已死,杖责周仁,周仁奔至亡妻坟头哭诉,胡秀英赶至说明真情,杜文学十分悔恨,追至坟前向周仁谢罪。
这出助人抗暴,信义为先,感天动地,表达中国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名剧在秦腔舞台上传唱百年而不衰,成为好多名家竟相追演的保留剧目。
陈淑玲选择这个剧目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我能明白这样的剧目非常适合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
表达正义,鞭打见利忘义,卖友求荣的势力小人,这历来是中国戏曲舞台的主题。而《周仁回府》正是以赞颂中华民族礼义为重、以人间情谊为生命旨归而塑造的一位义者的形象——周仁。
这出戏唤起了广大观众对奸佞小人谄媚权势出卖友人的憎恨,成为观众热爱的一曲正义的赞歌,是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的优秀剧目之一。
陈淑玲在演《周仁回府》这出戏时,深入领会周仁内心的真实感情,矛盾心态,伤心无奈以及痛苦不堪等心理活动,体会他心中的真实情愫,特别是他大义凛然,献妻救嫂却被不明真情的义兄杜文学痛打后的冤屈、伤痛、孤愤、委屈,遭受人间正义难伸时痛诉的《哭墓》,用真情去诠释周仁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表现这样一个难度很大的角色所承担的精神意蕴。
舞台上的陈淑玲,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以神入戏,以情动人,对周仁的遭遇感同身受,唱出了这一角色的大不幸与大悲伤。特别是《悔路》一折,他为了救杜文学而意外地官衣加身,进退两难的矛盾复杂心理通过她一系列跨张的舞台动作与焦虑、无奈、苦闷、痛苦所生的唱腔表现得淋漓尽致。
《夜逃》里有一大段周仁的唱腔,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和反映周仁这一角人物唱腔特点的名段了:
见嫂嫂直哭得悲哀伤痛
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
怒冲冲骂严年贼太暴横
偏偏的奉承东卖主求荣
咕哝哝在严府贼把计定
眼睁睁我入了贼的牢笼
闷悠悠回家说明了情景
气昂昂贤德妻巧计顿生
急忙忙改行妆要把贼哄
哗啦啦鼓乐响贼把亲迎
恨绵绵暗藏着短刀一柄
弱怯怯无气力大功难成
痛煞煞莫奈何自已刎颈
血淋淋倒在地严贼胆惊
哭贤妻哭的我悲哀伤痛
盼哥哥大功成衣锦回京
……
这是一段非常有特点的唱词,全段用了“冷凄凄、怒冲冲、偏偏的、咕哝哝、眼睁睁、闷悠悠、气昂昂、急忙忙、哗啦啦、恨绵绵、弱怯怯、痛煞煞、血淋淋等十三个重叠形容词,把周仁的悲伤、愤怒、仇恨、伤心等复杂的情绪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通过这样一段苦音二六,表达得入木三分。
听陈淑玲的这一段唱,你就会被震撼,她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准确到位,她独特的唱腔意蕴都会在这里得到全面地体现。让人看了很动情,让人听了很过瘾!
在《哭墓》中,她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在演戏,因为深入人物心灵的力量让她对周仁的角色入骨入髓,从而使她扮演的”周仁“的人性得以伸展,屡遭屈冤之苦的诉、哭、愤慨、呐喊惊动人间,理破情颠地呼天唤地撼动人心。
特别是他委曲求全,受人之恩,涌泉相报的侠义肝胆,以及他遭受不白之冤,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强忍一腔悲愤,哭倒在爱妻李兰英的墓前的情景和那和着血泪的唱腔,九曲回肠,摧列肝胆,不由让人热泪泉涌。
她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给陈淑玲的掌声不下几十次,有许多观众看到最后,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作为一位优秀的秦腔演员她能将自己身、音、手足贴近广大观众——普通老百姓的心灵,她深深地懂得一个好的演员一定是要从追求激烈紧张的戏曲情节中解放出来,以达到更加关注舞台角色内在情感微妙细腻的重大变化,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演员。陈淑玲的秦腔艺术已然脱离了那种表演的境界,达到了心神兼备、以形传神的境地。
陈淑玲心里清楚,对舞台人物的感悟,就在于她所寻求的精神气流与深广的艺术土壤找到了契合点。她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最佳契合点,她在不断地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她要求自己塑造的艺术人物形象,传递的应该是非常具有民间特色,同时又是真正具有时代气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为此,她将永远不懈地努力下去,艺术追求无止境,愿她的戏剧艺术之路鲜花着锦,大器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