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48476700000010

第10章 领导者看多远,团队能走多远(3)

地毯下的蛇

一个经营地毯的阿拉伯商人在巡视店面时,意外地发现自己放置的地毯中鼓起了一块,就上前用脚把它弄平。可过了一会儿,别处又隆起一块,他再次去弄平。然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专门和他作对,隆起接连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他不停地去弄,可总有新的地方隆起。一气之下,这个商人拉开了地毯的一角,一条蛇立刻溜了出去。

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这位阿拉伯商人一样,他们发现自己的“店”中到处潜藏危机,而他们的解决方法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忙于充当救火队长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地毯下有蛇”,想不到那些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大问题。我们每个企业身上都会存在着一些我们未发现(或自己不愿意承认)的缺陷和不足。面对这些缺陷和不足,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袒护自己,深入地剖析自己,并勇敢地“掀开地毯的一角”。“鼓起一块,弄平一块”、得过且过的做法只会把我们推上失败之旅。

不幸的猎人

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幸好,坑洞的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草,慢慢地往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就着微光,看不清洞里,只能大声为他加油。

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着小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

“对呀!那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撑住他的身体。”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庞大的家产就无缘享用了。”

“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

落入坑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开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他张口的一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当他摔到洞底即将死去之前,他听到洞口的人异口同声地说:

“我就说嘛!用嘴爬坑洞,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猎人摔下去了,他能怪谁?只能怪他自己。为脱离困境在往上爬的是他自己,他不能堵住别人的嘴,但他可以决定对别人的议论的态度。在一个团队之中,每当一个决策即将出台或者出台之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作为领导者对这些议论当然要去听,从中获取真实的信息,了解、分析大家的意见。但决策本身必须坚决,而且一旦确定,别人的任何言论都可当作耳旁风,让事实说话就是了。

豪赌

一位患得患失的企业家,向经营大师威廉·詹姆斯请教成功之道。大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叫他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玩玩轮盘赌博。

一星期后,他像小孩似的冲进大师房里,同时还兴奋地大叫:“我想通了!在赌桌边,我豁然开朗啦……”

“你想通什么了?”大师望着眉飞色舞的企业家。

“我注意到那些十赌九输的人都有两个特点:下注前,他们毫不在意,可是当轮盘一开始转动,他们却都七上八下,个个都开始心跳气喘起来。”

企业家停了一下,又说道:“我突然觉得这些人好傻,因为他们如果要担心,也应该在下注之前,在那时候多动动脑筋还管用些。之后,赌注既然已经下了,而赌盘也已经旋转,就不妨以轻松的心情静待结果。假如此时再伤脑筋,也只有徒增惊怕的分,一点用处都没有!”

大师频频点头。那位企业家继续说道:“经营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策划方案时,就该多方思虑利弊得失;不过一旦下决心并付诸实行后,就毋须挂心,也不必患得患失。”

决策前摸清事实,多方求证,选择最佳方案;一旦付诸行动就要把精力放在决策的实施上。患得患失的话,再好的决策其结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回头的农夫

一个老农夫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肩担上悬挂着一个盛满绿豆汤的壶子。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子掉落地上摔得粉碎,这位老农夫仍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不知道壶子破了吗?”

“我知道,”老农夫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听到它掉落了。”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领导者的管理工作——决策与实施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后的路你就没有办法去走了。所以,你必须丢弃过去的一些旧的东西,跟过去说再见,跟往事干杯!

忘记过去的事情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其他的工作。为了真正地做好管理工作,你应该不再考虑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难道打扫卫生或向一个员工问好就是小事?召开一次战略规划会议、销售介绍会或者财务分析会,就是大事?

从打扫卫生到财务分析会议,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重大的事件。我们连最细小的行动,都无法预见其最终结果。因此,每一个行动都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则其结果将会非常不同。

若你认为宏图大略才是当务之急,那么此想法将会诱使你相信所有的细节不值得关注。但与此同时,也将有一大堆“小事”带来一连串麻烦,导致你的重大机会被破坏,直至化成泡影。重要的是,所有已发生的都是小事,领导者需要关注的是未来。

迟到

站牌下,小张和小李正在候车。

小李道:“其实也只有两站路,何不安步当车?”

小张笑道:“你真是个原始人,为什么要舍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呢?”

小李道:“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车何时会来。”

小张道:“反正时间还早,急什么?”

小李不再说什么了。

半晌,没有车来。

小张忍不住道:“这车怎么搞的?早知它不来,还不如我们走着去呢!”

小李道:“现在你也变成原始人了?”

小张道:“此一时,彼一时嘛。”

小李道:“那我们这就走吧,抓紧点应该还来得及。”

小张道:“慢,既然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如再多等五分钟,说不定车就来了。”

小李默然。

车还是没来。

小张急着说:“怎么搞的,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了,车竟然还没来。要是我们走着去,早就到了。”

小李道:“那我们还不走?”

小张道:“慢,现在才走,到了那边一定迟到了,不如再等等吧,坐车总比走着快!”

小李缄口。

这一次,他们迟到了。

凡事依赖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领导者,势必处于被动的局面,只有掌握主动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脑子里要时刻绷紧“目标”这根弦,然后尽量选取一个最高效、可靠的方式。这就涉及一个执行力的问题。领导者也需要学会主动,不断去改进自己的执行能力。拒绝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猎狗与羚羊

草原上,一只猎狗正在猎捕一只羚羊,经过漫长的奔跑,猎狗还是没有追上羚羊。最后,猎狗趴在地上喘着粗气问羚羊:“老弟,凭实力,我跑得比你快,可为什么到关键一步时总是比你差一点?”

羚羊回答说:“你是比我跑得快,但总是抓不到我,也许是因为我们奔跑的目的不一样吧。”

“奔跑的目的?”猎狗很是不解地问道。

“是的,你奔跑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讨好你的主人,而我奔跑的目的却是为了活命!”羚羊说。

没有什么目标比生存更能激发人的活力。当一个企业面临绝境时,如果领导人能够树立起绝不言败的信心,并给大家一个共同生存的目标,调动起各种积极因素,也肯定能像那只羚羊一样,跑得比猎狗快一步。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自己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牧羊人驯狼

一个牧羊人为了扩张自己的事业,决定培养一只狼做帮手。于是,他每天训练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过狼把邻近羊群中的小羊据为己有。

这只狼事先并没有经过野生训练,是人工抚养大的,所以胆子很小。为了鼓励它,牧羊人说:“你是一只狼呀,既然如此,那么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变成一只杰出的狼!”

这只狼果然变得很杰出,因为它把自己主人的羊也捕捉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在这个故事中,从目标的角度讲,牧羊人以侵占别人的小羊为目标,是为不仁,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错误的目标或许能得一时一事之利,但结果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从决策这一角度讲,以驯狼作为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是为不智,这是极其愚蠢的。狼性难改,你给了它一个捕捉小羊的技能,也就为自己的小羊们掘好了坟墓。作为领导者,难道不能从中对目标定位、实施手段的决策、用人等管理要素有一个切身的体悟吗?

学射箭

一个人去跟天下最好的神射手学射箭。神箭手并没有教给他怎样校弓、调弦,怎样用力拉弓,怎样摆正姿势,怎样搭上箭,怎样拉弓弦,怎样去瞄准,而只是交给他一粒芥子,说:“仔细观察它,把它看成很大。”

他接受了教导,回到家里,用丝线将芥子吊了起来,整天仔细观察,整整看了一年,终于将这个小芥子看成了一个西瓜那么大,于是他拉弓搭箭,“嗖”的一声,射断了丝线。

他高兴地跑到师傅那里去报告,师傅说:“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你只看清了静态的目标,你还不能看清动态的东西。”

师傅又让他回到家里,看妻子纺线。在梭子飞快地运行时,他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一年以后,他操起弓箭,对着狂风中摇摆的树枝,“嗖”的一箭,正中柳叶的叶柄,柳叶飘落下来。后来他也成了神箭手。

不教射箭而教看靶心,神箭手的教学方案表现得与众不同,似乎有点脱离正题。实际上,这正是师傅的智慧所在。拉弓、调弦、摆姿势这些并不难,难的是把握目标。如果无法看清靶心,姿势摆得再正确、弓拉得再满也没有多大意义。不是神箭手的教学方案脱离了正题,而是我们舍本逐末了。

目标是本,各项工作都必须以目标为中心。只有把注意力凝聚在目标上,而不是弓箭上,你才能成为一名神箭手。可是在企业向前发展时,在我们完善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细枝末节上,最后把目标弄丢了。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引导员工把握目标。

贷款

一位西装革履满身名牌的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以总价值为50万美元的股票和国债做抵押办理了一笔贷款,而贷款的总额只有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退还给您。”贷款部的经理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怪人并等着对方反悔——要知道以50万美元做抵押,即使想借30万美元、40万美元甚至50万美元,银行也会很乐意的。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吃了大亏,只有他一个人高高兴兴。他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萨丽,你知道吗?我用咱们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贷出了1美元。这样,寄存这些东西一年只需花费6美分,而如果租金库保险箱的话,租金可能是这个成本的1万倍。”

用50万美元做抵押只贷1美元,在常人看来是吃亏不小,而实际上却是以一年6美分的成本寄存了50万美元的东西,是占了大便宜。

一些企业总觉得进入那些利润不大的市场是划不来的,但有些企业专门做这些“吃亏”的生意,比如生产螺钉、纸盒,结果却赢得了商机。

成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要够精明、够智慧、够强硬,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好像在任何事情上的妥协——哪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都是往自己脸上抹黑,都有损自己的形象,阻碍自己奔向成功。

冒险

一次,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麦子。

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确保安全”。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像这个农夫一样傻傻地不愿冒任何风险,什么也不做,最终就像他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不愿冒任何风险而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弃权,纵然逃避了痛苦和悲伤,但也失去了学习、改变、感受、成长和生活的机会。生活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敢冒任何风险才是最大的危险。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勇气,敢于冒风险。只要稍加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比你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你“会”做,而是更有勇气,比你“敢”做。更受上司关注的往往是那些敢于把从职业培训班里学来的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人;更受市场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敢冒风险,有勇气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的企业;更受公众敬佩的往往是那些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的创业者。很多事情我们都会做,但关键是敢不敢做。

互助

某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说:“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人说:“再盖条被子。”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到最后,卖包子的人冻死了,卖被子的人饿死了。

你可能会说:“这两个人太笨了,如果他们两个共享包子和被子,就都可以活下来了。”是啊,只要肯主动向对方求助,他们都可以活下来,可是他们没有。有些企业也是这样,它们遇到困难时从不主动请求员工的帮助,请求合作伙伴的授助。最终在这种矜持中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