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48479800000022

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

“引语”

本章一开头,老子就用了六句古代成语,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即委曲和保全、弓屈和伸直、不满和盈溢、陈旧和新生、缺少和获得、贪多和迷惑。他用辩证法思想作用观察和处理社会生活的原则,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不争”。这一章,老子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辩证法思想。第二章重点讲的是矛盾的转化。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

洼则盈,弊②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

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解”

①枉:屈、弯曲。

②弊:陈旧。

③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④式:法式,范式。

⑤见:音xian,同现。

⑥明:彰明。

⑦伐:夸。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

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

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深度剖析”

本章的开篇,老子引用了一段古语,即“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其中的道理似乎并不深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亦时时在运用着这些道理,不过,我们有时不大愿意承认这些道理,因为国家和社会所造成的意识形态舆论和习俗舆论往往与这些道理根本相反。这六个词组虽然指六种事物和现象,其实却只反映一个道理,即采取低姿态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姿态的具体行为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结为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即“委曲求全”。

在“曲”里存在着“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弊”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委曲能够获得保全或安全,证诸自然万物的生长、生存过程,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软体的蛇类、蜥蜴类如果不能委曲自己,就只能在季节变换中僵死;弱小的老鼠、蚂蚁类,如果不能使自己委曲在地下洞穴里,就会被其他生物吞噬干净。即使足够庞大或强大的生物,也都存在着自行克制自己行为的问题,如一只狼可以在一只羊面前逞强,如果它决定去挑战一只老虎,就势必面临灭顶之灾;一只老虎对羊及狼都可以逞强,但它如果决定去挑战一头大象,则只能导致惨败;就算是大象,它在生物界没有什么对手,但它如果在火山、洪水、冰雪威胁下而不能委曲自己,仍然会大祸临头。

在人类的认识领域里,老子从事物的正面窥视其反面,再从反面而透视其正面,正反互证就得出了老子的许多真知灼见。曲、枉、洼、弊、少等物理世界的道理,表现在人类活动中,则集中体现了委曲求全的意义。

“案例一”

汉武帝有个奶妈,他自小是由她带大的。历史上皇帝的奶妈经常出毛病,问题大得很。因为皇帝是她的干儿子,这奶妈的权势,当然很高,因此,“常于外犯事”,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帝欲申宪”,汉武帝也知道了,准备把她依法严办。皇帝真发脾气了,就是奶妈也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是有名的可以调皮耍赖的人。

汉武帝与秦始皇不同,至少有两个人他很喜欢,一个是东方朔,经常与他说笑话,把汉武帝弄得啼笑皆非。但是汉武帝很喜欢他,因为他说的做的都很有道理。另一个是汲黯,他人品道德好,经常在汉武帝面前顶撞他,他讲直话,使汉武帝下不了台。但是,这位皇帝独对这两个人能够容纳重用,虽然官做得并不很大,但非常亲近,对他自己经常有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有很大关系。

奶妈想了半天,不能不求人家。皇帝要依法办理,实在不能通融,只好来求他想办法。他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此非唇舌所争——奶妈,注意啊!这件事情,只凭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因此,他教导奶妈说:“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你要我真救你,又有希望帮得上忙的话,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叫人把你拉下去你被牵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我是你的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或可万一冀耳!”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以保全你。

东方朔对奶妈这样吩咐好了,等到汉武帝叫奶妈来问:“你在外面做了这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神经嘛!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心想自己自小在她的手中长大,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或者坐牢,心里也着实难过,又听到东方朔这样一骂,便想算了,免了你这一次的罪吧!以后可不可再犯错了。帝凄然,即敕免罪。

像这一类的事,看起来,是历史上的一件小事,但由小可以概大。东方朔的滑稽,不是乱来的。他是以滑稽的方式,运用了“曲则全”的艺术,救了汉武帝的奶妈的命,也免了汉武帝后来的内疚于心。

假如东方朔跑去跟汉帝说:“皇帝!她好或不好,总是你的奶妈,免了她的罪吧!”那皇帝就更会火大了。也许说:奶妈又怎么样,奶妈就有三个头吗?而且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替她说情?可能她的犯罪,都是你的坏主意吧!同时把你这讲话家伙也一齐砍下来。那就吃不消了。他这样一来,一方面替皇帝发了脾气,你老太婆神经病!如此一骂,皇帝难过了,也不需要再替她求情,皇帝自己后悔了,也不能怪东方朔,因为东方朔并没有请皇帝放她,是皇帝自己放了她,恩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这就是“曲则全”。

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曲己全人,人必全之。”意思是说委曲自己成全别人,别人一定也会成全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首先要怎样对待别人。

宽厚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与伤害,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了别人悔改的机会,如果针锋相对的话,谁也不能冷静下来退让一步,更别提反省自己的错误了。与此相反,心胸狭窄、为人刻薄的人,容不得别人一点错误和不足,与这样的人相处如履薄冰,任你小心翼翼还是不免受到伤害,谁又会愿意与这样的人为友?所以,我们平日应该宽以待人,以自己的宽容来感化他人,正如杜光庭所说的“曲己全人,人必全之”。

“案例二”

古代有位叫王伽的人,曾在齐州任参军,在一次押解犯人的途中,王伽对犯人们说:“大家因为触犯了王法遭到了惩罚,押送你们当然是我的职责,但让那些军卒也一起操劳,是不是有点问心有愧?”

众犯人听后,一致表示可以自动进京认罪。于是,王伽命人释放犯人,与他们约好某日在京城会齐,并说:“如果你们在这天之前跑了,就由我一人受罪,替你们去受死。”说完之后,王伽就走了。

王伽的言行深深感动了犯人们,他们全都在规定的日期到达了京城。

后来,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深为感慨,对那些自动来京请罪的犯人的罪过一概不究,并说:“如果天下的官民都能这样,那么朝廷就不用再设立刑法了。”

为民为官,受人敬仰,和他的宽宏的气量关系很大,气量大的,能悦人所长,容人所短,能得到大家的尊敬,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能屈能伸识时务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总能求得最大的生存空间。

“案例三”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厉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的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就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不幸被株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争万分。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读武后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要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柔克刚,忍一时委屈,而最终达到目的的例子。狄仁杰的做法告诉我们,有时候忍耐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