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48479800000058

第58章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引语”

在前面几章论说了“德”在社会、政治、人生方面的体现,在本章讲的则是社会、政治、人生方面的辩证法。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解析中详细论及。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醇醇②。

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

正复为奇⑥,善复为妖。

人之迷⑦,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

“注解”

①闷闷:昏昏昧昧,含有宽厚的意思。

②醇醇:淳厚的意思。

③察察:严苛。

④缺缺:狡黠。

⑤其无正也:它们并没有定准。指福、祸变换无端。

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

⑦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的迷惑,已经有长久的时日。

⑧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⑨廉而不刿:锐利而不伤害人。“廉”,利。“刿”,伤。

⑩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耀。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

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

灾祸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

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定准!

正忽而转变为邪,善忽而转变为恶。

人们的迷惑,已经有长久的时日了。

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耀。

“深度剖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是艺术创造中“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又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

老子说: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可以转变为邪,善可以转变为恶。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庄子曰:“活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顺其自然,虽说未必能把喜怒哀乐置之度外,起码可以保持心态平衡。

梁启超也说过:“安常处顺,以为社会一健全分子,以徐徐发达,人尽能之,岂待我辈!”梁某的改良主义思想从宏观上看不可取,仅为社会进步的权宜之计,但这句话中的“徐徐发达”不失为良言。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尊重历史规律,迟早会达目的。可见,顺其自然,安世处顺,无论是道家,还是改良主义者,这都是经验之谈。

与济世、愤世、避世、玩世、混世、厌世、欺世等处世哲学相比,顺其自然,不失为一种处世良方,养生“神”道。济世安邦平天下,匹夫有责,但成就大业者仍系少数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济世过大,愤世过激,避世过于消极,玩世短视,混世不足取,厌世、欺世更为人所不齿,所以按照东方人的“中庸”思维,顺其自然,安世处顺便成为一种较为上乘的选择。

古时有一个寓言故事。古时有一位贤者叫许由,尧帝仰慕其名,想将天下让给他。许由对尧帝说:“鹤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说完便离去隐居了。这句话意思是说,凡事不必求多,只要具有一个够维持正常生活的环境就行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是古人对随遇而安的解释。意思是说,人遇到事情时,会本能地有所反应,事情过后又恢复原来的平静。当进而不进,是自暴自弃,应退而不退,是不知自量。

古语说:“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纵观古今历史,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顺时驭势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相对立,它的含义是,要按照变化了的、发展了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

所谓顺应客观,淡然恬然,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敢于正视矛盾,认识现实,但又对现实生存环境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持乐观豁达态度。生活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太多可选择的机会,同时也给人们精神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顺应自然、泰然处之,会在失衡绝望时调节人们的心态,重建人生信念,塑造新的自我。

好事有好事的缘(条件),坏事亦有坏事的缘(因素),万事随缘,就是实事求是。古之得道者,处于困境仍然充满希望,处于顺境亦乐观向上。因为他们明白逆境和顺境都是事物发展中交替出现的必然规律,就像春和夏、风和雨要彼此交替出现一样。

所谓自由,就是要求自己不被任何欲念支配并将这种欲念控制自如,从而达到不受任何约束的悟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方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欲念,达到理性的升华。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的生活必然受着各种欲念的支配与束缚,成为名利的奴隶。

人生路上是得失祸福,岂是一时可以论断的?

“案例”

很早就看过《塞翁失马》的故事。

在远久的时候,山上的部落有个年轻小伙子,有一天到外狩猎时,非常意外地捕捉到一匹野马。他兴奋地带着野马到了部落,好消息传遍了族内,人们无不对野马的骏美夸赞,并为年轻人的奇遇感到嫉妒。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幸运的男孩。

然而好景不常,年轻人为了驾驭野马,不慎被摔下马背、跌断了腿。于是族人开始传说野马为不祥之物,才会为年轻人带来如此的灾祸。

那位年轻人只得留在床上休养,家人对这匹野马心生怨恨,纷纷躲避,并为年轻人的遭遇感到难过。

正巧,那时正逢兵荒马乱,族内的年轻男丁皆被抓去充军,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因摔断了腿,留在家中,免受征召。族人又开始众说纷纭,赞许“良驹”为年轻人带来幸运,免于一劫。

人生路上的得失祸福,岂是一时可以论断的?

生命行进的过程中,或许会遭遇一些起承转合,这个“少年野马故事”,它教我们用平实的心情看待人生一时的喜与忧,也用平适的心情随波成长,在不同的激流中发现一些人生的智能与契机。

挫折何尝不是老天交付的功课,挫折又何尝不该值得感激?

有人抱怨上帝——因玫瑰有刺;

有人却赞美上帝——因刺中有玫瑰。

人生无常,当下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