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赞美的力量
48482400000014

第14章 要分数,更要成长

30年前,孩子们欢快地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近十年,孩子们却唱出:“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

改编后的歌词流传之广,让人们不禁感慨:学生怎么如此憎恨学校?其实,学生真正恨的不是学校,而是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伴随考试失误而来的批评和责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孩子,父母自然也不会吝惜表扬加奖励;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管其他方面怎么样,认为孩子的将来也一定没什么出息,父母自然少不了严厉的指责和惩罚。

文文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有一段时间却出现了厌学情绪。老师感到很奇怪,原本乐学、好学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不喜欢学习了呢?老师通过和她妈妈的几次接触,发现文文之所以出现厌学情绪,实际上和妈妈有关。

期中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文文放学回到家,妈妈就迫不及待开始盘问女儿的成绩了。

妈妈:“这次你考了多少?”

文文(一副怯怯的表情):“语文93,数学98.”

妈妈:“怎么才考这么一点分数,班上第几名?”

文文:“第七名。”

妈妈:“上次是第二名,这次第七,一下子倒退了5位。照这样下去,我看你快接近倒数第一了!”

生活中,像文文的妈妈这样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往往集中于两点:一是分数,二是名次。从孩子上学的那天起,分数、名次就成为了家长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如果孩子考了个好成绩,家长就会十分高兴,四处炫耀;如果孩子的分数很低,家长就十分生气,认为孩子不用功,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从小学到初中,丽丽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家里的奖状有厚厚一叠。去年,丽丽更是以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的实验班,而且取得了奖学金,这让丽丽的父母感到十分荣耀。

高中入学后第一场考试,丽丽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六名。在省重点高中实验班,第六名是十分优异的成绩。但是丽丽的父母对女儿的成绩很不满意,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头上有着“第一名”光环的女儿,他们希望丽丽能一直带着它走进最高学府的大门。父亲责备她太骄傲,学习不认真,母亲什么也不说,但是,她失望的眼神让丽丽心里更加难受。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丽丽拼命看书、做习题。第二次考试,她前进了一名。但这点进步并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他们认为丽丽工夫没有用到家。他们拒绝女儿接触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许看电视、不许逛街、不许看课外书,吃完饭就得去看书做题。有一个周末,丽丽说想去吃肯德基,被母亲一口拒绝:“有吃那个的时间,不如多背点公式、英语单词。”

这种压迫性的学习非但没有让丽丽向第一名迈进,她的成绩反而一步步下降。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班里排在了30名以后。父母责骂她,在她看书的时候,夺过书说道:“你还看什么书,你就是拿个书坐着做样子!”班主任也经常在班里批评她。慢慢地,丽丽患上了考试恐惧症。

丽丽的病况越来越严重。在国庆节前的一次考试中,丽丽因为恐惧得手发抖,大部分卷子都是空白,成绩一下子成了倒数第一。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听着父母恼羞成怒的责骂,丽丽认定了自己再也不可能学习了,她坚持要求退学。

“我想学习,但是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看到书本,看到老师,看到我爸我妈,我的手就会发抖,抖得笔都拿不了,我害怕他们。”丽丽的哭诉,让父母心疼不已。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也许,我们对丽丽施加的压力太大了。”

以上例子表明,家长对孩子一味追求分数是不对的。过重看待孩子的名次与分数,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

家长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也曾为名次、为分数担惊受怕过,那么,在我们当了家长之后,为什么还要用长辈曾经对待我们的那种态度、那种方法、那种手段来“关照”我们的孩子呢?

“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父母”,这句话不无道理。有许多家长,当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会表现出失望、焦虑、生气、气馁等情绪,并用言语斥责孩子,例如,“你怎么就那么笨啊?你看看人家×××,学得多好,90分,100分的,多棒!你怎么就考不及格呢?笨死了!”

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本来孩子在没有考好的情况下,就有着伤心甚至灰心的心理,这时候再加上父母负面的言语强化,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给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心理暗示。而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且负罪心理也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也就更难上去了。

某小学的家长会上,一位六年级学生公开了他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在家里,您和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尤其在学习上,严厉得让我无法接受。记得刚上学那学期,我数学考了99分,全班第一。回到家里的时候,我得意地将试卷交给您,本以为您会奖励我,可是,谁知您不但没奖励,反而在分数的后面写上“0”。然后凶巴巴地对我说;“你不知道100分是最好的吗?我只认100分,除此之外,就别跟我炫耀!99分和0分没有什么区别!”您对我严格要求也许是对的,但您并不知道这件事对我是一种打击和伤害,我的自信心一点点地被抹杀了。从那以后,我也考过全班第一,但不是门门功课都100分,因为您只认100分,所以我也不敢告诉您;我还几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但奖状和荣誉证书都被我悄悄撕毁,扔进了垃圾筒。您和爸爸还多次因为看不到我的成绩单,而对我动用“武力”……

我的童年,一点都不值得回忆,我也不愿去回忆。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随你们爱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的小毛孩子了。每当你们想对我动拳脚时,我就想反抗,虽然我知道反抗不对,但这不是我的错!请您和爸爸想一想,今后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我?

的确,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一提起学习成绩差,许多家长都会很上火,一位家长就曾这样抱怨:“又考试了,真是急死人,我那不争气的孩子,又要让我丢脸了,这回准又是倒数第一,在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就别提了。这一开家长会,我都恨不得脚底下有个缝儿能钻进去。”

分数,不过是人所具备的某种能力在人生某一瞬间的度量值;名次,充其量就是具备某种能力的人在某一瞬间的相对位置而已。对此,不能不在意,但是,也不能过分在意。只要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向好成绩冲击的决心,即便考了倒数第一又有何畏惧的呢?

一位母亲,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后,惊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巨大转变:

一开始,在孩子没有考好时,她都会埋怨孩子几句。在很生气的情况下,还会大打出手,不打到孩子求饶绝不停手。但是,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后来,她改变了“策略”,孩子没考好,既不打也不骂,而是从正面去鼓励孩子。例如,对孩子说:“这次没考好,没有关系,妈妈相信你的能力,这次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才出现了这样的失误。只要你找到考差的原因,进而改正,下次肯定能考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原因吧……”

再一次考试的时候,孩子果真考得很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父母应该知道,面对考试失利的结果,心里最难过的是孩子。所以,当孩子取得的成绩不够理想时,父母最不应该打骂孩子,孩子此时正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产生怀疑和动摇,如果你打骂孩子,很可能这一次的失败就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不自信的种子。相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告诉他暂时性的落后并不可怕,忘掉过去,重新开始。多给孩子一点儿信心,就有可能使他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学习成绩就是一切”的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父母不能只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孩子,而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把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莫舍本逐末,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最后反而耽误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