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军队—学校—家庭”这样三位一体的管理,比亚迪培养并留住了人才。同时,通过“非复印式”的垂直管理方式,王传福不仅可以占有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同时也可以最及时地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当这两点通过王传福的大脑汇集到一起之后,王传福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技术会受到欢迎。而后,利用培养的人才,比亚迪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这种市场需要的产品。
对于高速发展的企业,一般都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问题,其二是管理,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往往忽视对一些不规范行为的管理。但是,在比亚迪以“火箭”的速度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中,当人们也开始质疑或者担心比亚迪的管理和人才问题时,王传福却自信地说,比亚迪是个特例,自己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满意的就是管理。
通过给年轻人机会、自己培养人才等方式,比亚迪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不缺乏人才。那么,在管理上,王传福又有着哪些独家秘笈?为什么巴菲特的好朋友查理·芒格会称赞王传福是“杰克·韦尔奇和爱迪生的综合体”?
与其他管理者相比,王传福的优势在于他懂技术,他本身就是电池专家。他是中南大学物理化学学士,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生,曾是有色金属研究院最年轻的处长,他始终都在与电池打交道。这样的技术背景会令那些多少有些清高的高技术人才叹服,他们自然会认真听从王传福的意见,因为王传福在电池领域有着足够多的话语权。这自然会减少管理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同时,王传福又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当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时,王传福甚至连车都不会开。但是,短短的几个月后,他却可以和那些技术工程师们谈论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汽车领域的专家。
在2003年末,王传福甚至用他所掌握的汽车知识,说服了当时汽车领域的专家廉玉波。
在加盟比亚迪之前,廉玉波是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曾是上汽集团汽车工程院的一员,后来到意大利深造,专门学习汽车设计。回国后,他就创办了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汽车设计公司。
当时,王传福是在上海金茂大厦见到廉玉波的。廉玉波因为在汽车设计领域的权威性,让他多少对默默无闻的王传福有些轻视。刚见面,廉玉波就抛给了王传福一个让他有些尴尬的问题,他问王传福“你懂汽车吗?”王传福自信地回答说:“我喜欢车,我看了上百本书。”
在阅读完这上百本关于汽车的书后,王传福俨然已经成为一位地道的汽车“内行”,他甚至可以在廉玉波面前“班门弄斧”。他对廉玉波说:“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30%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汽车有400%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廉玉波很惊讶王传福对汽车的独到分析。于是,他选择加盟比亚迪。
同时,与一般技术人员不同的是,王传福并不是一个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的知识分子。对于管理,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得意地将自己的管理方式称为“非复印式管理”。
王传福在比亚迪实行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但是,对于事业部的工作,他通常只关心结果,而不顾过程。而对于研发和市场,他是必须要亲自管理的。他说:“在市场管理上,我们特别强调信息流要努力做到单纯,最简单的就是市场和研发在我个人身上合而为一!”
通常,一个事业部的管理架构是,从工人到组长,从组长到拉长,从拉长到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到部门经理,从部门经理到事业部经理,从事业部经理到王传福。这样的管理架构就决定了王传福不可能事事亲临,亲自解决。但是,在比亚迪的研发中心和市场部,却没有这样的管理架构。这两个部门的员工直接由王传福负责,他们直接向王传福汇报工作,探讨问题。对于这种管理方式王传福曾比喻为“非复印式管理——如果一层层地下达,就像一张第五次被复印的纸,等信息传达到他时,已经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这种一对一的管理方式,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王传福曾经比喻说:“就像我从这里开车到天安门,如果我亲自去开车,我从这儿开可能需要三个小时,如果现在把我的眼睛蒙上,让我的副总告诉我该怎么走,是一个拐弯,还是一个刹车,这样走到天安门可能需要五个小时,因为还需要信息沟通的时间。这就是比亚迪用五年的时间走了三洋二十年的路,而且走得更好的原因。”
在王传福看来,研发和市场是比亚迪最重要的两块,只要把握住这两块,比亚迪就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在这两个部门他要实行垂直管理的方式。
对于比亚迪职员的管理,王传福使用的管理模式是“军队—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有人认为军事化管理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但是,王传福却认为,这是不理解军事化管理的人说的话。作为公司,攻关作战就应该有军队的作风,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用。
在比亚迪,对于一般工人的管理是严格军事化的,工厂基本上不允许员工在工作日离开厂区,比亚迪的职工宿舍八人一间,宿舍内没有任何电源插头,不可以在宿舍内使用电器,晚上统一熄灯。在车间里,工人的水杯摆放也要非常整齐。到休息时间,员工统一排队到食堂就餐。
在实现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之外,王传福又会通过各种手段,让职工觉得在比亚迪有家的感觉。通过这样的管理,员工自然愿意留在比亚迪工作。
但是,对于高级技术人员,王传福却没有采用这样统一的标准,因为这样会扼杀技术人员的创意和灵感。所以,比亚迪对高级技术人员的管理很松散,只要他们能拿出研究成果,王传福不在意一些管理的细节。
通过“军队—学校—家庭”这样三位一体的管理,比亚迪培养并留住了人才。同时,通过“非复印式”的垂直管理方式,王传福不仅可以占有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同时也可以最及时地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当这两点通过王传福的大脑汇集到一起之后,王传福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技术会受到欢迎。而后,利用培养的人才,比亚迪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这种市场需要的产品。
毫无疑问,这种正向循环的管理方式当然可以使王传福有充足的自信说,比亚迪是个特例,自己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满意的就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