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积累健康在中年
48484900000017

第17章 中年人应紧握健康的第四把金钥匙—心理平衡(1)

(一)心理平衡是中年人健康的前提

心理健康“营养素”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

第一种,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缺少父母之爱有关。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也在于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关怀、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帮助和支持等。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心理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

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只能治标,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比如,当你心情压抑时,可以去踢足球,把火发在他们身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助出出好主意。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它会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自以为是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但是,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人自暴自弃、脱离集体,直至难以自拔。所以,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我们平时应多亲近有知识、有德行、值得信赖的人,这样就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健康的“营养素”。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信念与理想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对于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陷入到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这时,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

第五,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委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但宽容并不是逃避,他是豁达与睿智的。

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学会自我调试,善于驾驭个人情感,做到心理保护上的自立、自觉,主动为自己补充健康的心理营养素,在必要时,也给他人提供能够让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中年可能是人生的又一起点

对于中年心理危机的调适,英国心理学家曾分析了310位艺术家的生平,发现一部分艺术家在40岁前创作力强,40岁后便江郎才尽,然而还有一部分艺术家,到40岁后才一鸣惊人,逐渐展现其艺术才华。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如果心理和情绪调适得好,步入中年后,很可能是人生的又一新起点。

人到中年以后要想调整好心态,首先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做准备。其次,应接受心理的变化,并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要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避免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期望适度、劳逸结合,是完全可以缓解压力的。另外,还要重视家庭关系,夫妻间多体谅和沟通,子女长大应避免过多的牵挂,要多花些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享受人生乐趣。最后,还要多花些时间进行自我反省,学会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心态上保持年轻。

(二)中年人的心理保健

中年需要心理保健

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成熟阶段,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思维发达,善于分析、综合、联想和推理,意志的自制力也较强,可以说中年是人生的鼎盛时期。所以,中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是中坚力量,任务重、强度大、责任多,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调处,使其情绪易处于紧张状态。所以,中年人特别需要心理保健。

从机体方面讲,中年是向老年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功能均处于下降阶段,如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渐上升,消化、呼吸系统的功能逐渐减退,这些,使得40岁以后的中年人,能负担的运动量和强度都远不及青年,使中年人机体的负荷能力与其社会角色,逐渐呈现不相匹配的现象,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性功能障碍及精神抑郁等发病率大大增加,成为人生多事之秋。所以,也必须注重身心健康。

那么,中年人如何进行心理保健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而乐观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心理社会刺激居于重要地位,中年人应了解这一点,在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培养开阔的胸怀,养成不计较小事,对重大事件亦应保持克制能力,使其反应强度适当,以符合心理健康需要。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和挫折,也应学会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保持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中年人应注意增强此能力,善于和各种不同的人相处。为此,要做到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兴趣、能力与性格等,同时要正确了解他人,并注意不断增进与周围人的了解,以利融洽相处。此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开阔眼界,扩大交往范围,可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3.对人对事不抱过高的期望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现实允许的情况需求,不要勉强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这样就不会自我膨胀,让烦恼困扰自己,将心理平衡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实现“知足者常乐”。

4.劳逸结合注意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相结合,这是调节大脑思维,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工作、生活担子较重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忙里偷闲,坚持锻炼,从体力方面给繁重的身心劳动提供支持条件,使身心潜力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中年人怎样保持心境年轻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没有使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但是中年人经过主观努力,延缓心身衰老的进程,使之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1.坚持锻炼身体经常锻炼身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获得新的营养。身体好,精神自然振作,精力也充沛,也是预防和战胜各种疾病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2.勤奋地工作与学习不要怕工作担子重和学习任务多。勤奋,而且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学习,有利于维护、锻炼和恢复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是保持和恢复记忆力、判断力、分析力的最好方法。

3.营养与保健有严格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工作与生活要有规律,保证有良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轻松的娱乐。不吸烟,少喝烈性酒。经常吃鸡蛋、牡蛎、豆类、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玉米、粗面粉、啤酒、新鲜水果及蔬菜。

4.培育良好的性格克服性格上的孤独、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好生闷气、易发脾气、容易嫉妒、不好社交等缺陷;努力培养豁达、乐观、灵活、坚强、兴趣范围广泛等良好的心理特征。还要热爱生活,喜欢艺术,有远大的抱负,不要让理想淹没在世俗与平庸的激流中。

中年人,正值年富力强、知识经验丰富、性格相对稳定、干事业、出成果和报效国家的黄金时代,只要持之以恒地按着以上方法去做,就能增强身心健康,延缓精神衰老,让生命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

中年人要天天有份好心情

中年人之所以焦虑不安,主要是因为工作和家庭的负荷过重,对事业的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求,心理压力太大。心理学家指出:44岁的男人是完全可以从心理危机中摆脱出来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调整心态,学会关心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与此同时挖掘潜能,重新调整人生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1.开怀大笑

人在大笑的时候,处于紧张状态的身体会得到迅速恢复。在开心地笑过之后,血压、心跳和肌肉都有所缓和,全身如同卸掉了重担,感到格外轻松。

2.和盘托出

在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谈话过程中,许多烦心的事都会抛之脑后。聊天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好方法,将心中的紧张、忧虑或害怕说出来,能使自己慢慢感到踏实。特别当听者是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老者时,对方更能帮助你消除可能形成压力的孤独感。引起压力或紧张的并非别的什么,而是我们内心的某种东西。所以,向那些愿意倾听并且真心实意帮助我们的师长、朋友、同事或同学吐露心中的秘密,是行之有效的。如果羞于启齿,不妨写信告之。

3.欣赏音乐

不论在心理治疗还是在物理治疗方面,音乐都有很好的作用。乐曲如果音调和谐,节奏缓慢,能够镇静安神,让心跳有规律,变得更加平稳,血压有所下降,帮助调整自主神经。而音调高昂、节奏感强的音乐,则可以使人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4.白日做梦

心理学家认为,“空想”表面看上去似乎不切实际,但却可以有效地松弛身心,摆脱困境。对于那些天天禁锢在紧张、刻板、枯燥工作中的人来说,可以时而来一个“白日做梦”:幻想加薪,梦见升迁,单身汉甚至想象自己当上了“新郎官”……使自己从乏味、烦恼的现实中脱身而出。白日做梦虽然是一种虚幻的“遐想”,然而却能抚慰人的心灵,消除生活或工作中的不悦,使情绪得到松弛。

心理养生“四要素”

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2.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3.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4.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理保健“六原则”

心理保健是指通过培养健全人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各种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使个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更好地适应。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个体差异,心理保健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自知之明原则。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完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这是自我意识良好的体现,也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原则。

第二是接受自己的原则。这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不讨厌自己,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点,不苛求自己,理智地原谅自己的失误,等等。

第三是幸福感体验原则。幸福感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幸福感的体验会抑制自己对现实处境的不满,而避免心理烦恼、苦闷和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