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极地精灵的呢喃
48485700000018

第18章 极地的鱼类(2)

狗鱼主要栖息在淡水中,但也有少数能进入到略成的加拿大湖泊和波罗的海中。早春时节,它们会在浅水域边缘处静止或缓缓波动的植物上产卵,此时,交配的雌性和雄性用数小时的时间排出几批较大体积的卵(直径2.3~3.0毫米),并使之受精。体型较大的雌性一次能产下成千上万个卵。陆生植物所在的水位高度,以及夏末的温度都会影响狗鱼的繁殖,其中水下的陆生植物是狗鱼产卵的绝佳地点。狗鱼幼鱼也会被自己的同类甚至狗鱼成鱼攻击。它们从被孵化出来就是肉食性动物,最初捕食昆虫,很快就像成鱼一样吞食鱼类,大型狗鱼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

狗鱼倍受垂钓者喜爱,在欧洲尤其如此。在北美,鲑鱼物种多样、数量众多、随处可见,因此狗鱼受追捧的程度并不太高,但许多垂钓者还是十分渴望捕获到一条大北美狗鱼。

软骨鱼类——鳐鱼

人们在吃鱼之前都会先把鱼肚子里的内脏掏出来,这时就会发现鱼的肚子里有一个充满气体的囊。这个气囊叫作鳔,它使鱼能够在水中沉降、上浮和保持固定位置。可是鳐鱼和鲨鱼却没有这个器官。它们在海水中升降主要依靠鳍,因而它们的鳍十分发达。但是不同于其他鱼类,它们的鳍内都是软骨,因此它们被称为软骨鱼类。人们在距今4.5亿年前的志留纪地层中,就发现了最早的软骨鱼化石,这一物种到现在还生活在地球上。

鳐鱼又名“平鲨”。它们身体扁平,性活在热带水域,头和躯体没有界限,周围由胸鳍张开与头侧相连,呈圆形、菱形或扇形。多数种类的鳐鱼,尾巴像鞭子一样细长,没有臀鳍,尾鳍也已经退化,游泳的时候利用胸鳍做波浪形的运动前进。为了适应底栖生活,鳐鱼的眼睛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喷水口一起长在头顶上。而它的口、鼻和腮裂则长在它身体的底侧。虽然它的样子看上去很奇怪,但是它却不凶悍,也不会主动攻击人。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潜伏在水底,不大爱游动。但一旦它被惊动,它尾巴上的毒刺就会成为它攻击的武器。它的尾巴强壮而坚硬,被它的尾巴击中,伤口往往疼痛难忍;要是不及时进行救治,受伤者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鳐鱼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美洲东北沿海。除此之外,在世界所有的温带和热带的浅水中都有分布。鳐鱼是一个大类的总称,这一大类下面还分有很多种。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鳐鱼就有100多种,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拥有扁平的身体。鳐鱼在小的时候主要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长大以后它就会捕捉像乌贼这些软体动物为食。

贴士:鳐鱼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口、鼻在底侧,这些都是鳐鱼为了适应底栖生活而逐渐演化出来的。鳐鱼并不凶悍,也不会主动袭击人,不过许多鳐鱼都是不爱游动的。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蝠鲼的身体略呈菱形,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千克,尽管蝠鲼有一张50厘米宽的大嘴,可蝠鲼却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和其他种类的鱼不同,蝠鲼专吃小型的浮游生物,张开大口,和水一起吞下,滤过海水而食。蝠鲼游泳时,扇动着三角形胸鳍,拖着一条硬而细长的尾巴,像在水中飞翔一样。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

电鳐喜欢潜伏在海底泥沙里,饥饿时才从泥沙里钻出来。它最大可以长到2米长,它扁平的身体由很多蜂窝状的细胞组成,看上去像是两个扁平的肾脏。这些细胞排列成一个六角形的柱状物,被称为“电板”。这个电板可以向外发电,这个成为它觅食时的绝招。它向游进鱼虾群中频频放电,待对方被麻晕不能游动时,再痛快地饱餐一顿。如果遇有敌人来攻击时,它也依靠放电进行自卫。电鳐攻击敌人时,用头部的特殊肌肉可以产生200伏特的电压。

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电鳐的放电现象,发明了能够储存电力的电池。电鳐的发电器里就是一种胶状物,据此人们研究出了干电池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

海洋杀手——大白鲨

大白鲨身体壮硕,尾巴呈新月形,牙齿很大,呈三角形,有锯齿缘,头部长着一个突出的圆锥形鼻子,极像狗鼻子,加之它们体大且极具攻击性,遇上它们就几乎等于是与死神打交道,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海上死亡犬”。大白鲨身长可达6~7米,体重3200千克,最高甚至高达14米,是最大的食肉鱼类。

虽然名字叫大白鲨,但大白鲨的全身并不都是白色的。大白鲨背部一般为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色界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从上往下看,他们的背部的暗灰色很容易与深色的海洋融为一体,而从下往上看,它们的灰白色的腹部又与带着亮光的水面相匹配,这样就能很好的帮助它们隐藏自己。

大白鲨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使它们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因而它们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能适意地生存。虽然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们,但渔船和潜水船经常会与之不期而遇。大白鲨广泛分布在各大洋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一般生活在开放洋区,但常会进入内陆水域,是分布最广泛的鲨鱼之一。大白鲨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鱼类、海狮、海豹、海龟、海鸟等,偶尔也吃海豚、鲸鱼尸体甚至其他鲨鱼,以及瓶子、罐头等一切能吃到嘴里的东西,包括人类,是个不折不扣的杂食家。这也是它们被称作“食人鲨”的由来,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大白鲨就有了“吃人肉的嗜好”。因为它们的好奇心很旺盛,时常把头探出水面,是唯一一种能把头竖立在水面上的鲨鱼,同时它们又是通过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东西,这也许才是它们“食人”真正起因。

海洋生物学家埃里森·库克认为大白鲨喜欢交际,充满好奇心,是高智商、理解能力很强的动物。南非博物馆的鲨鱼研究专家高培诺也认为大白鲨有着令人惊讶的智慧。他说:“当我在船上时,它们就会把头伸出水面和我对视。有一次,船上有几个人,大白鲨与人对视,并逐一审视每一个人。它们能做到这一点,必定拥有高于一般鱼类的情商。”

贴士:大白鲨会采取欺骗的手段来捕猎。它们先漫不经心地游向猎物,然后假装毫无兴趣地离开,等到猎物放松警惕,便又迅速出现在猎物面前,使猎物措手不及,只好束手就擒。

在已知的攻击性鲨鱼中,大白鲨是最具攻击力的一种。它们在水中的泳速最高可达69千米/小时,这个速度是奥运百米冠军速度的8~9倍,使它们能轻而易举地追赶任何一个猎物。大白鲨的皮肤也具有杀伤力。“鲨鱼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没有鱼鳞,但是长满了小小的倒刺,猎物只要被它轻轻一撞,立马就会鲜血淋漓。而大白鲨最重要的进攻武器就是它们那尖刀似的利牙了。虽然它们只是很松驰的长在牙床上,撕咬、吞食食物的时候很容易就脱落和碎裂,但这并不妨碍大白鲨进行捕猎和进食。因为大白鲨有的是备用牙。一旦前面的牙齿脱落,大白鲨后面的备用牙便立即补充到前面来,无论什么时候,大白鲨的牙齿都有大约1/3处于更换过程之中,每6~12个月,鲨鱼的牙齿就会全部更换一次。大白鲨的一生中至少丢弃并更新了成千上万颗牙齿。

大白鲨通过位于颅骨内两个很小的传感器来辨听声音。大白鲨的这种电磁感应器,能感受到动物、溺水者等其他生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微小电流,以此来发现并判断猎物的体型和运动情况。它们还拥有极其灵敏的嗅觉和触觉,可以嗅到1千米外被稀释成原来的1/1500的血液气味。一旦发现猎物,大白鲨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赶去,往往猎物还没反应过来,它们已经出现在猎物面前。

虽然大白鲨身躯庞大,又拥有非常锋利的牙齿,面对猎物出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捕猎时大白鲨却表现得很聪明。它们很少与猎物展开生死搏斗,总是先趁机把对手咬得鲜血直流,然后马上松口,让其慢慢流血,之后瞅准机会再去咬上一口。这样反复几次,直到猎物流血过多不能动弹时大白鲨才惬意地慢慢吞食猎物。

面对人为投放的诱饵或是海中的漂浮物大白鲨并不急于吞食,它们会先绕圈仔细观察,然后再小心冀翼地接近目标,等觉得万无一失时,才会迅速冲向目标。尽管大白鲨如此凶猛,可它也有自己的天敌,那就是虎鲸。

海中雉鸡——大菱鲆

大菱鲆,也称“欧洲比目鱼”,又被称为“多宝鱼”,是原产于大西洋的一种特有、名贵的比目鱼类。

大菱鲆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有“肉味像冷水鱼,身姿却似热带鱼”的特点。它们性情温驯,平时,大菱鲆较少活动,主要以小虾、小鱼、贝类、甲壳类为食。近年来,大菱鲆已成为各国开发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之一。不过,大菱鲆是一种冷水性底栖鱼类,常栖息在70~100米的深海,如果进行人工养殖,对温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1℃~27℃,温度在28℃以上就会导致大菱鲆死亡。它们的耐低温能力很强,水温在7℃时仍能正常活动。

贴士:大菱鲆身体侧扁,身躯柔软,体色斑斓,绚丽多姿,两眼在上,在水中游动时非常优雅,宛如蝴蝶,故又有“蝴蝶鱼”之称。

大菱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配比合理,肉多而刺少,鳍边和皮下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其口感近似于甲鱼的裙边和海参,爽滑滋润。古罗马人对大菱鲆的美味和营养称赞有加,称其为“海中雉鸡”,并将其贮存于水池中,在重大节日时享用。直到现在,大菱鲆仍然是欧洲各国人们喜食的鱼类,常常供不应求。

水中宝剑——剑鱼

剑鱼属硬骨鱼纲,鲈目,剑鱼科,是一科一属一种的大型洄游I生鱼类。分布于热带到寒带,由于它常能保持比海水高的体温,所以能游到寒带生活。剑鱼与近缘的兰枪鱼长得很像,但没有腹鳍,而且第一背鳍靠近头部,第二背鳍靠近尾鳍,两者相距甚远,两颌上面没有牙齿,靠这些特征可将它与兰枪鱼区分开来。它的体形虽然和兰枪鱼相似,但分类上却并不同科。

剑鱼的身体很大,有的甚至可长到超过5米长,体长的1/3是一支长而扁平像尖嘴一样的上颌,上颌差不多有下颌的4倍长。上颌在英文及学名里都附有剑的含义。

在剑鱼的一生中,总共可分为稚鱼期、幼鱼期、未成鱼期、成鱼期4个生长期。每个阶段体形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贴士:箭鱼常常活跃在上中水层,游动时,常将头和背鳍露出水面,用宝剑般的上颌劈水前进,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9公里,为一般火车速度的两倍左右。

稚鱼期身长在10厘米以下,身上有鱼鳞,背鳍、尾鳍呈单一形状,上下颌一样长,并且有牙齿;幼鱼期身长在10~60厘米之间,这时期身上的鱼鳞消失,背鳍前部增高,中央却变低;未成鱼期身长在60~140厘米之间;成鱼期身长在140厘米以上。

稚鱼吃其他鱼类的幼鱼,幼鱼摄食浮游性甲壳类,成鱼主要吃乌贼类和鲭鱼、鲱鱼等。

剑鱼的动作敏捷,能以极快的速度游很长的距离。平常在海面附近游泳,但偶尔也会潜入500~800米的深海里去追逐裸鳁鱼群。

在捕食食物时,剑鱼总是先用长长的上颌把小鱼打得无法动弹,然后才去摄食。它会用上颌来搅乱鲭鱼或裸鳁鱼群的行动然后进行捕食,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它长长的上颌偶尔会用于刺死敌害,所以有时在鲨鱼或鲸身上、木船的船身上可以见到插着折断了的剑鱼的上颌。

剑鱼的产卵场所包括赤道南北方的广阔海域。在南部黑潮海域的产卵期是从2~9月。一条剑鱼约产卵有400万个。

恐怖寄生——盲鳗

盲鳗的样子像鳗鱼,长0.5~1米,没有鳍、颌、鳞、脊椎,也没有视力。虽然不属于真正的鱼类,但它却有腮,并且在产生黏液方面还甚于鱼类。对于鱼类而言,薄薄的一层黏液可以调节身体与水中的盐分和气体之间的平衡关系,而且还能驱逐寄生虫以及保持游泳的速度。但对于盲鳗而言,黏液还是一种武器。盲鳗的体形怪异,看起来甚至有点恶心。它一般生活在海面以下大约1200米的海底,以一切能搜寻到的生物为食。当它看中了合适的猎物时,通常就会从猎物的口中滑进其腹腔,然后用它锯齿状的牙齿刮食猎物,直至彻底吃光为止。

贴士:盲鳗虽然被一层皮膜遮住了双眼,但是这种鱼不只在头部有感受器,它的全身也长满了超感觉细胞,能比较正确地判定方向、分辨物体。

然而,与盲鳗受到威胁时的所作所为相比,这还不算什么。当面临危险时,盲鳗身体两侧的腺体会分泌出黏液,这些黏液聚集起来与海水发生反应,产生出一团团的黏液,其黏性数百倍于原来的分泌物。这些黏液还很有韧性,里面含有数千条又长、又细、又结实的纤维,使得正在进攻它的掠食者或者不幸的过路者被黏液紧紧粘住,窒息而死。盲鳗自身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但是它有办法从中逃脱出来:它把自己绑成一个结,然后伸展身体解开这个结,在这个过程中再设法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