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期,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社会矛盾也更加激烈。贵族、富商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产,兼并了大量的土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平民百姓由于失去了土地,不得不在地主家里做劳工,生活愈加艰辛,衣食无着。为了限制豪强巨贾的势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武帝起用了大量酷吏,用来限制巨贾、打击豪强、惩治贵族中的奸邪之人。
严正执法、不畏强权的“苍鹰”郅都死后,长安城中的皇亲国戚和奸邪小人,认为没有什么人可以限制他们了,因此作奸犯科的事层出不穷。
眼看着长安城中的治安越来越混乱,武帝便召来宁成,让他接替郅都的中尉之职。宁成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他性格争强好胜、好勇斗狠、残忍狡猾。他虽然身份卑微,但从来不惧怕位高权重的人,对下属更是手硬心狠,连对“苍鹰”郅都也丝毫没有畏惧之心。
郅都在济南做太守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在他之前的都尉都惧怕郅都,每次拜见郅都时都小心翼翼的,而且都要下属先通报之后才敢进入。而宁成进入太守府时,却对郅都视而不见,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郅都并没有责怪他,听说宁成执法严明、不避亲贵,反而对他十分敬重。
宁成接管治理长安城治安的工作之后,在制裁犯罪的皇族、豪强时,都效仿郅都的做法,因此长安城内的贵族豪强都非常惧怕宁成,有着“郅都苍鹰,宁成乳虎”的说法,这些人当然恨宁成恨得牙根痒,因此处心积虑想要抓住宁成的把柄。这个宁成偏偏贪图享乐,经常占别人的便宜,因此皇亲贵族们便到窦太后面前添油加醋地诽谤宁成。
推崇黄老“无为”政策的窦太后本来就对任用酷吏一事坚决反对,又被好事之人挑唆,对宁成更加不满,她把武帝召来告诫道:“老子曾经说过,执守形式上的德,并不是真正的有德。法令越严苛,作奸犯科的人反而越多。皇帝忘了秦朝的教训了吗?秦朝的刑法是再严酷不过的了,但是却导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官员贪赃枉法,百姓沦为盗贼,最终招致了自己的灭亡。我大汉朝建立初期,吸取了秦亡的教训,改严苛的律法为宽和,法律放宽了社会反而更加安定和平。因此,国家是治是乱,起决定作用的是君王的德行,而非刑罚的严酷。”武帝听到太皇太后又再讲当年的老黄历了,知道跟她争辩没有用,便哼哼哈哈地应付着。
窦太后见皇帝根本没听进去便又说道:“皇帝若是真明白了,那就去管一管那个宁成。他自己行不正、坐不端,还到处去招惹皇亲国戚,成何体统!”武帝心想自己又要失去一员大将了,但是想起母后的告诫,只得忍气吞声。
就在武帝为宁成感到担心时,宁成却自己撞到了枪眼上,他得罪了窦太后的女儿长公主刘嫖。原来宁成在长安城内设置了多处关卡来查违制车辆,长公主的车乘被宁成没收了,马车夫也被关押起来,长公主气急败坏地到窦太后那里告了一状。
几日之后,窦太后召来武帝将一些检举宁成的奏折拿给他看,武帝看到这些罪证,悲哀地想到宁成这次可是难逃一死了。这些检举都是受到宁成查办的皇亲国戚四处打探而来的,原本并非大罪,但是经过添油加醋,又有窦太后的威逼,武帝不得已将宁成打入监牢,宁成又成了武帝改革的牺牲品。
卫绾被罢免之后,武帝并没有放弃斗争,他作出了新的人事安排。任命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为丞相,王太后的弟弟田蚡为太尉。武帝的这个选择有着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窦婴为窦氏家族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太皇太后的认可,而田蚧也有王太后做支撑。二是因为窦婴和田蚧信奉儒学,这样一来便可以继续进行自己改革的计划。
窦婴在汉景帝时担任詹事,曾因为立储之事得罪了窦太后,被开除族籍。吴楚七国叛乱时,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窦婴将景帝赐的黄金放在走廊里,任士兵随意取用。窦婴的豪爽深得将士的拥戴,对他言听计从,在他的指挥下顺利地平定了叛乱。
武帝起用窦婴正是因为他与窦太后之间微妙的关系,他虽然是窦氏子孙,但又不听命于窦太后。田蚧也曾经得到景帝的信赖,他能言善辩,深谙世故,平日里很重视聚拢人心,对宾客们非常谦卑,推贤纳士,因此身边聚拢了许多有才德的人。
窦婴和田蚧都非常信奉儒家学说,在他们的推荐下,武帝又任命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这样一来,以窦婴、田蚧、赵绾、王臧等儒生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班底就形成了。这些人虽然在政治经验上稍显不足,但是都有着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汉武帝任用他们就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激情推动革新的进程。赵绾和王臧在上任之后就在一起商议如何帮助皇帝进行革新,他们仔细研究了朝廷目前所有的规章制度,发现有许多规制不符合礼的要求。他们还看到朝廷内外存在许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例如诸侯、外戚久居长安,不回自己的封地,而总是聚在一起干涉朝政;还有一些王公贵族,更是嚣张跋扈、奢侈腐败……这些现象既不符合天道,也不符合人道,因此必须制定礼仪和新的制度对他们加以约束,这样一来朝廷的面貌才能够焕然一新。两人商议好之后就向武帝上奏,建议设立名堂、行巡狩封禅、改历、正服色等儒家重视的礼制。汉武帝正想要改革旧制,见此奏折正合心意,立即命令赵绾和王臧仔细考察古代明堂的规制,并负责明堂的建造;又令太常大夫等人依据周朝的典章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改,以确立尊卑贵贱,弘扬礼仪。除此之外,赵绾和王臧还建议武帝命令所有滞留长安的诸侯王们返回自己的封地,并废除关禁;鼓励检举外戚和皇亲中品行不端的人,开除他们的族籍。
诏令一下就惹怒了全长安的皇亲贵族,触动了很多王公贵族的利益。
没有人想离开繁华的长安城,而且很多外戚诸侯都娶的是汉家公主,让他们回到偏僻的封国更是难上加难。这些皇亲国戚轮番跑到窦太后那里告状,弄得窦太后烦躁不安、精疲力竭。刚送走了皇亲国戚又跑来了那些信奉黄老之学的大臣。
许昌、庄青翟等拥护黄老的大臣,由于武帝重用儒者,使他们的权力地位和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他们担心皇帝这样做下去最终自己会丧失一切权力,因此他们也来到窦太后这里煽风点火:“太皇太后,皇帝如今重用儒家学者,又开始进行设立明堂、改历法、易服色等破坏老祖宗规矩的事,这样下去我大汉几十年来遵循的黄老之道,可就要被丢弃得一千二净了。”
窦太后听后大怒,许昌和庄青翟又说道:“其实这些都不是皇帝的意思,都是因为赵绾、王臧等儒生在旁怂恿,应尽早惩治他们才能保我大汉基业永存。”
窦太后便召来窦婴,让他制止肆意妄为的赵绾和王臧,停止建设明堂。窦婴虽然并不同意窦太后的说法,但他不想把关系闹僵,否则就无法帮助武帝实现革新的梦想了,于是便答应下来。
话说赵绾和王臧在忙着建设明堂的时候,为了得到更多的协助,便建议武帝将他们的老师申公接进宫来。申公是鲁国人,精通《诗经》,很多学子从四面八方投靠到他的门下学习。武帝应允了他们的请求,然而申公已经80高龄,行动不便,武帝便派人携带贵重礼品去迎请申公。
申公到达长安城之后,武帝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了申公。早就听说申公为一代大儒,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武帝心里对申公的敬意油然而生。武帝在向申公讨教了治国安邦之道后,便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让他协助赵绾和王臧操办设明堂等一系列事宜。
就在这时,丞相窦婴向赵绾和王臧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两位大人,太皇太后对修明堂、改历易服等事非常生气,我看这些事还是暂缓执行吧。你们都知道太皇太后是黄老的忠实拥护者,如今你们这么做不是明摆着跟她作对吗,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要慢慢来,以免连累了皇帝。”
赵绾和王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不服气,他们表面上答应下来,随即就给武帝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武帝日后自己主理朝政,朝中之事不必奏报给太皇太后。谁知这件事也被庄青翟知道了,他在震惊之余连忙禀告了窦太后,窦太后得知赵绾、王臧试图绕过自己劝皇帝独断专行之后,勃然大怒,呵斥道:“这两个奸臣不跟文帝时期的骗子术士新垣平一样吗?”庄青翟听到太后将这二人比为新垣平,就知道他们没几天好日子过了,便又说道:“是啊,这二人怂恿皇帝欺蒙您老人家,这可是离间之罪啊,比起新垣平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窦太后决定找机会惩办赵绾和王臧,便命令庄青翟在宫内安排眼线,四处搜集对这两人不利的罪证。
一日,窦太后来到武帝的寝官,对皇帝说道:“皇帝啊,赵绾和王臧给你上的奏折衷家已经知道了,这两个人都是狂妄之徒,毫不懂得忠义孝悌,不想着如何报效朝廷,反而干这些离间骨肉、乱进谗言的勾当。哀家这里有一封弹劾赵绾、王臧的奏折,皇帝看看吧,应该怎么处置,相信皇帝自有分寸。”
武帝听完这席话,心一下子缩紧了,他拿起奏折翻看起来,所列罪名,每一条都证据确凿,不知道太皇太后是怎么将这些陈年旧事翻出来的,想到身边埋伏着这么多窦太后的眼线,武帝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武帝找不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这些罪名,因此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赵绾和王臧关入监牢。赵绾和王臧在下狱之后,一方面替皇帝感到忧虑;另一方面又想到革新就这样被扼杀而悲痛不已,两人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为革新殉葬,便慷慨共赴黄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太皇太后发出了抗议。
赵绾和王臧死后,支持革新的窦婴和田蚧也难辞其咎,被免去了丞相和太尉之职。窦太后任命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又任命万石君石奋的儿子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这些人不是黄老之学的忠实拥趸,就是保守谨慎的人。随着领导核心被铲除,武帝建元元年开始的革新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