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刘恒在陈平等人的拥戴下正式即位,在高祖庙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入主未央宫之后所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在诛杀吕氏中有功的大臣:太尉周勃运用谋略夺取了吕禄手中的兵权,为铲除吕氏铺平了道路,封为右丞相,封食邑万户,赐金五千斤;封陈平为左丞相,并封食邑三千户,赐金两千斤;大将军灌婴违反吕氏命令使军队停留在荥阳不向齐军进攻,配合诸侯剿灭吕氏,封为太尉,并封食邑三千户,赐金两千斤;其他在平息诸吕之乱中有功的臣子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等都依功劳的大小给予了不同的赏赐。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汉文帝即派人去代国接皇太后薄氏和皇后窦氏等家眷。
自从夫君离开家前往长安之后,窦王后就一直处在焦急的等待中。凭借着自己多年来在皇宫中积累的经验,窦王后觉得此行并无什么太大风险。
高帝的八个儿子如今只剩下了代王和淮南王两个,而淮南王从小失去母亲后就由吕太后抚养成人,与吕太后关系十分密切,大臣们是不可能拥立他为皇帝的。从各个角度来看,代王都是最适合的人选。可是即使这样,窦王后还是不免担心,毕竟宫廷之中事情的转变往往只发生在一瞬间,没有什么事是十拿九稳的,到处都隐藏着未知的风险,只要稍不留心,就有可能铸成大错。窦王后由于经历了坎坷多变的人生,她相信人的命运都是由上天注定的,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虽说能荣登帝位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危机也潜伏在宝座的四周,这几年来在代王宫中安稳、平和的生活是窦王后从小到大最快乐的日子,她并不在乎天下姓什么,只希望代王能够平安回来与她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窦王后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长安使者带来的代王已入主未央宫的好消息,窦王后兴奋得整夜未睡。窦王后又将长安城内发生的事情告诉给薄太后,太后听后感慨万千,一面替代王被拥立为皇帝而高兴,一面又感动于那些朝中大臣的忠勇。
窦王后想:“我总是说凡事要听天意的安排,所谓天意其实就是人心所向啊!”
他们就要出发去长安了,窦王后带领着全家老小上路了,一路上没出过远门的皇子公主们兴奋得不得了,看到什么都要叽叽喳喳地议论一阵。
之前的代王后去世之后,她所生的四个皇子由窦王后抚养长大,窦王后对他们十分宠爱,可怜他们早早地没了母亲,甚至比对亲生儿女还要好一些,因此四个嫡出皇子跟她十分亲近。
一行人中有老有少,可忙坏了窦王后,既要看管吵吵嚷嚷的孩子们,又好照顾着薄太后。
当所有人都安顿下来之后,窦王后看着窗外的景色,想到自己十几年前从长安被送往代国时车窗外也是同样的景色,只不过这次景色以相反的方向从眼前滑过。当时来代国时,她是一个由于被错分而充满忧愁的少女,而现在她已成为有着三个孩子的母亲。
窦王后想到这些,不禁对上天充满了感激,感谢命运一直眷顾着她,让她的生命中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幸运和惊喜。
来到长安城内,街上依旧繁华而又喧嚣,窦王后想起自己初进皇宫时是那样的窘迫与不安,而如今再进皇宫时却已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窦王后住进皇宫已经有些时日了,然而汉文帝由于政务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地陪伴她。
这一阵子后官却发生了一系列不幸的事情,汉文帝的前王后所生的四个皇子先后病倒了。也许是代王后体弱多病的缘故,四个孩子从小就身体赢弱,这次经过了辛苦的长途跋涉,身体就更加虚弱了。
到了皇宫中以后,先是最小的儿子开始发烧,头晕乏力,呕吐恶心,窦王后最初以为是路上受了风寒,仅当普通的发烧治疗,谁想到连续吃了几服药也不见好。正所谓祸不单行,小儿子还没好,三个哥哥也跟着发起烧来,太医们这才怀疑可能是染上了瘟疫。
窦王后虽然心内焦急,但是看见初登帝位的汉文帝公事繁忙,不想让他操心,就暂时没有告诉他,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几位皇子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窦王后这才急忙派人告知皇帝,汉文帝知道后立刻召所有太医进宫治疗,然而太医们都无力回天,前王后留下的四个儿子竟相继追随母亲去了。汉文帝悲痛欲绝,感慨上天为何要一下子夺走他四个儿子!窦王后素来把这几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如今也像失去了亲骨肉的母亲一样痛哭不已。
汉文帝还未从失去骨肉的悲痛中缓解过来,就有大臣奏请皇帝早日确立太子。汉文帝听后叹了口气说道:“也许是上天看我德才浅薄,不愿接受我献的祭品,又也许是天下百姓还没有真正归顺于我。如果我不够资格祀奉宗庙,那么我宁愿效仿古代明君,遍访天下圣贤,将皇位禅让给他。这种时候还谈什么确立太子呢,只能使我的罪孽更深重罢了,还是改日再议吧!”
大臣本来还想再劝谏,但看见汉文帝面色凝重,知道他仍然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无法自拔,便把到嘴边的话收了回去。
主张提早确立太子的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议了起来,他们认为汉文帝将意外的灾祸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可见皇帝的仁厚。同时他们决定等到时间合适,一定要劝皇帝尽快将太子确立下来。一段时间之后,汉文帝伤痛的心情已经渐渐平复下来,大臣们又来劝说他早日立太子,他们认为预立太子正是为了宗庙社稷、天下安定。
汉文帝回答道:“论才学深厚、见识广博,我比不上叔父楚王;论贤德仁孝、宽厚恭谨,我比不上兄长吴王;我的弟弟淮南王更是尽心竭力地辅佐我,有了他们,天下还不能够安定吗?现今的诸侯将相、兄弟宗亲、文武大臣之中,有许多德才兼备之人,这些有才能的人如今都来辅佐我,是天下百姓和宗庙社稷之福。如今我的儿子还没有长大成人,我还没有看到他的才能就急着立他为太子,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我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妄图将大权独揽,这种做法和当初的吕后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臣们听完皇帝的话心里很是担心,当初他们为了拥立刘恒当皇帝,得罪了很多诸侯王,如果当今圣上不尽快确立太子的话,难免又会引起诸侯作乱,因此大臣们又向汉文帝请求道:“自古以来,殷和周是寿命最长久的王朝,统治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其长治久安的原因之一就是采取了太子继承皇位的做法。高祖皇帝征战多年终于赢得天下,建立了大汉朝。高帝为了确保大汉江山的稳定和统一,定下白马之盟,只允许刘姓称王,就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不至于发生动乱。世代相承,父子相继,是确保江山稳定的良策。正因为如此高祖皇帝才规定异姓不得封王,如果圣上您不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而想要从刘氏诸侯中选择他人,不就枉费了高帝的一片苦心吗?臣等执意请皇帝早日确立太子,以安定人心。”汉文帝认为这一席话说的有些道理,但还是没有立即同意,而是答应仔细考虑大臣们的建议。
处理完公务之后,汉文帝疲惫地来到了窦王后的寝官。这么多年来每当他有心事的时候,总喜欢让窦王后陪在身边。虽然窦王后不一定能给他出什么好主意,然而她身上那种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气质会将汉文帝那颗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而且每次汉文帝有什么烦恼,窦王后都非常耐心地倾听,还会适时说几句善解人意的话来安慰他。虽然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这种体贴和理解已经使汉文帝心中的烦恼消散了大半。汉文帝的心安定下来之后,也更容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汉文帝来到窦王后的寝宫,正好听到长子刘启在教弟弟刘武读书,两个皇子看到父皇来了,立刻放下书走过来向父皇请安。
汉文帝将两个爱读书的儿子夸奖了一番,就进屋找窦王后了。窦王后听说皇帝来了,就知道一定是他又有什么烦心事了。她将准备好的银耳莲子羹捧给皇帝,就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皇帝主动将心事说出来。
皇帝吃完银耳莲子羹果然开口说道:“近日朝中大臣们都纷纷上奏请求朕早日订立太子,朕不知该如何是好。”
窦王后听后,不解地问道:“父位子承不是很自然的事吗,皇上有什么可为难的呢?”
汉文帝叹了口气说道:“朕刚当上皇帝不久,四个嫡亲的皇子就撒手归西,这岂不是说明我德薄才疏不配当皇帝吗?如今又要订立太子,这不是更加重了朕的罪孽吗?”
窦王后听罢,劝道:“臣妾非常能够理解皇上痛失爱子的心情,臣妾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可是人有旦夕祸福,这些都是上天注定的,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陛下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责怪自己。臣妾以为所谓天意其实就是民心,吕氏的灭亡和陛下的登基都是最好的明证。如今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请立太子,这就是人心所向,为了宗庙社稷和汉朝的千秋大业,皇上应顺应天意,早做决断。”昕到自己一直很信任的窦王后也这么说,汉文帝有些被说服了。
第二日上朝,大臣们上奏的第一件事仍然是请皇帝早立太子,这次汉文帝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大臣们知道机会来了,便又将理由翻来覆去地说了一遍,这次终于得到了汉文帝的允诺。大臣们一致认为应立长子刘启为太子,因为他为人敦厚仁爱、勤奋好学,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何况又身为长子,理应被立为太子。汉文帝见大臣们的意见如此统一,便宣布立长子刘启为太子,另择吉日举行册立大典。
窦王后得知大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心里替启儿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替小儿子刘武惋惜。其实窦王后是有些私心的,她更想让自己喜爱的小儿子刘武继承皇位。如今虽然未能如愿,但刘启也是她所疼爱的亲生儿子,便把刘启叫到身边教导他说:“启儿啊,父皇要将你立为太子了,你知道太子是做什么的吗?”
聪明的刘启回答道:“儿臣略知一二,太子要辅助父皇治理天下,将来还要接替父皇的职责管理朝政,祀奉宗庙。”窦王后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这样聪慧懂事,心里十分欣慰,她对儿子说道:“你说得很对,将来有这么大的职责要承担,所以你现在一定要跟着师傅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皇的期望。”
刘启认真地点了点头。窦王后看到在一旁玩耍的刘武,又对刘启嘱咐道:“儿子,你要记住,将来不管怎样,你都要善待你的弟弟,不可以欺负他,听到了吗?”刘启虽然不懂母亲话语中更深的含义,但看到母亲严肃认真的面孔,便郑重地向母亲保证:“请母亲放心,儿臣一定会做到!”
隆重的册立大典之后,刘启被正式立为太子,两个月之后,大臣们又奏请册立皇后。汉文帝虽然心里将窦王后作为不二人选,但作为至仁至孝之人,还是征求了大臣们和太后的意见。薄太后和大臣们都一致认为窦王后贤良淑德、娴静端庄、处事得体,又是太子的圣母,理应被册立为皇后。
汉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宣告册封窦王后为皇后。在册封典礼上,窦皇后穿着高贵典雅的礼服,仪态万方,众人都用景仰、崇敬、爱戴的目光注视着她。礼官在宣读完册封诏书之后,薄太后亲手将“玺绶”交给窦皇后,随后群臣行叩拜礼。
窦皇后俯览群臣,听着文武百官的朝贺之声,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她出身贫寒,童年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从被选入宫开始,她一步步走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凭着自己的才智和上天的眷顾才终于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想到这里窦皇后的双眼渐渐被泪水模糊了……
汉文帝看到自己的皇后如此魅力非凡,心里也十分高兴。晚上,汉文帝来到窦皇后寝官,窦皇后在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后,向皇上说道:“如今臣妾做了大汉朝的国母,就要真心实意地为我的子民们着想。臣妾来自贫苦的家庭,深知民间疾苦,春天是穷苦百姓最难熬的季节,尤其在经历了天气恶劣的严冬之后,有许多贫穷人家都缺衣少粮。如今已经入春,臣妾想求皇上颁布诏书,赈济天下所有穷苦的百姓,让他们都能享受到皇帝的恩泽。”
汉文帝满怀深情地注视着窦皇后,他被皇后兼济天下的博爱之心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上朝时,汉文帝就颁下召令:赐天下所有生活困窘之人以布匹、粮食、肉食等物,赐予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而90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加帛两匹、棉絮三斤。百姓们得到皇帝的恩惠,心中对这位仁慈的皇帝和新册封的皇后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