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剥削理论是破除“主义”与权力话语逻辑的利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私营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他们以自己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会和公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和社会的尊重,成为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然而在固守传统经典理论的人看来,他们却是与社会主义不能相容的剥削阶级,必欲尽快去之而后快”,如果说眼前还可容忍其存在让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只是要利用它拾遗补缺的补充作用,这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这决不意味着让其长久存在下去。这实际上等于说,把猪养肥的目的,就是要把它杀掉。然而,“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即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直截了当地对上述“肥猪论”的明确否定。这种“肥猪论”实质是传统剥削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翻版和发挥,它对目前我国制度转型期所出现的大量存在并且需要大力消除的剥削和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揭露,对于应当加以保护和扶持的合法经营者倒是加以批判和否定,这种理论在政治上的不良后果是不能不想到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迫切要求给剥削一个更新、更准确的定位,需要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剥削理论,这种新理论显然不同于甚至完全对立于那种传统理论,即“姓公姓私论”“姓社姓资论”。晏智杰先生在创建新剥削理论方面做出了可喜可贺、令人钦佩的建树。他的理论建树对于摆脱那种“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的“主义”话语和权力话语的逻辑,功不可没。显然也是对推动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鸣锣开道,呐喊助威。这样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在我国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有产者,“但这不是什么坏事,更不值得惧怕。毕竟我们革命和建设的目标不是制造更多的无产者。如果我们社会阶层结构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中产阶级,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小康和富裕的生活,甚至拥有一定的合法资产,从事合法和有益于社会的各种事业,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大有好处。”当然,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通过非法途径的暴富应当加以取缔,对于收入过高者应当加以调节,对于社会中的低收入者和其他弱势阶层应当加以扶助。政府对宏观经济中的再分配领域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文献参考
[1]晏智杰.灯火集——劳动价值论研究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晏智杰.劳动价值论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浅谈物价上涨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陈婷
【摘要】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升,CPI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物价上涨,本文将通过从三个方面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并对物价上涨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CPI 通货膨胀
一、我国2007年的物价状况
进入2007年来,我国居民能明显感觉到物价越来越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因抢购粮油等食品造成的商场踩踏事件,CPI顿时成为大家关注的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就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CPI包括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与衣着等八类,根据相关部门的计算口径,其权重分别为:①食品34%;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③居住13%;④交通及通信10%;⑤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⑥衣着9%;⑦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⑧烟酒及用品4%。通过以下数据,可以了解我国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状况。
2007年初至10月CPI连续5个月大幅上涨,8月份涨幅更是创下了6.5%这10年的新高,9月份指数有小幅回落,但到了10月份指数又回到6.5%的高度。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这大大超过了历年来的物价上涨速度,这表明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很大。
二、物价上涨原因分析
我国CPI指数前所未有的上升,这引起了全国内外经济界的激烈争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国外的经济研究机构和一些国内学者甚至认为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2007年10月18日下午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第三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如何看待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CPI上涨和通货膨胀并不是一个概念。CPI的上涨并不等同于通货膨胀,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受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在关于我国现在经济是否属于发展过热的问题上,朱副主任认为还不能属于发展过热,“第一,经济的过热和过冷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总量关系。在当前,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关系没有改变。第二,作为总量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的价格上涨。第三,作为总量关系的一个反映,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也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质条件总体上没有出现全面紧张。”同时在《2007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中,明确了我国不存在进入全面通胀的风险。为什么高的CPI却不属于恶性通货膨胀,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次物价上涨的原因。
1.成本推动。由于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造成了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近10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即便现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子、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了,多数还低于10年前的价格水平,只有个别农产品价格略高于10年前水平,所以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恢复性质。
在2007年8、9、10三个月的CPI指数中,5类上涨3类下降。在农产品价格的推动下,食品类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上涨,但其他分类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较缓和,这种价格上涨属结构性的上涨。
2.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2008年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3.供求结构失衡。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去年国内猪肉价格非常低,最低时降到2.7元/斤,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甚至开始宰杀母猪。因此,今年春节猪肉价格就开始上涨,受猪本身生长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不可能马上下降。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虽然我国现在物价快速增长数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所导致的,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的通货膨胀,但在经济总体增长,各方面投资强劲,货币政策宽松,劳动力、原材料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将进入价格上升阶段,这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1.存在通胀压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认为物价走势和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由各类来自供给面的实体经济因素决定。即使猪肉价格平稳了,通货膨胀因素也会在其他途径表现出来。《报告》称中国存在五个方面的通胀压力:一是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三是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形成价格上涨压力;四是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会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成本价格上升;五是国际市场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不少国外机构和学者对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并不乐观,甚至预言2008年中国将出现“硬着陆”,这些通胀压力的存在,的确给中国经济是否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对价格水平控制不当,将会引发物价全面上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通胀压力,对中国经济非常关键。
2.经济出现泡沫化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指出,中国经济存在双重风险,一个是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的风险;另一个就是资产价格普遍上涨,经济出现泡沫化的风险。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大资产价格(即股市与楼市)的快速上涨。一方面,资产价格上涨,传导到与资产价格上涨的产业、产品及工人工资,并由这种价格上涨再传导到下一个产业,再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又会进一步带动上游产业的价格上涨。这样,当国内食品价格上涨时,也就预示着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全面上升。
(1)股市方面。在人民银行连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2007年证券市场不断突破前期高点,社会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均创历史纪录。2007年3月份A股市场存量资金大幅增加2012亿,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末,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达到了8661亿,存量保证金达到8050亿,均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从资金入市速度和A股动态市盈率变化看,A股市场资产价格上涨趋势还在加强,证券市场整体风险加大。
(2)楼市方面。一季度城镇房地产投资完成3543.8亿元,同比增长26.9%;住宅投资完成2764.4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商品住宅投资2462亿元,增长30.4%。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在高位基础上进一步上涨,2007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比2007年2月份高0.6个百分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大资产价格泡沫要在短期内挤压出来是不容易的,因此国内通货膨胀率就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3.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仍然偏快,具体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方面,以及价格上涨较多,这主要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最直接原因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2007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4336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每一分钱都是央行用相应人民币换来的,到9月末外汇占款已达12.57万亿元,占人民银行资产总额的70%左右,而且外汇占款属于基础货币,在存贷的过程中会产生5倍左右的乘数效应,由此导致央行、银行系统,市场三个层面流动性的普遍过剩。这也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价格包括资产价格上涨过快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央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3.5%,共收回资金约16600亿元;截至11月14日,央行在今年累计先后发行规模达38275亿元的央票,今年净增央票发行规模6122.8亿元。同时,财政部11月初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试点商业银行柜台,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349.7亿元特别国债。三项措施已吸收流动性达24606.3亿元。在央行及财政部的努力下,流动性仅为3000多亿,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并不十分严重。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流动性却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农村配套设施尚未建立,资金不愿意流向中小企业和农村,以致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对待并正确处理流动性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必须面临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专家解析物价上涨原因:居民收入罕见快速增长.中国证券报.2007-8-10
[2]姬娜.正确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半月谈,2007,21:32~33
[3]2007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2007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
[4]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中国通胀缘于资产价格上涨,来源中国社科院网站
[5]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6]李德水.流动性过剩原因何在.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11/25/content_1969086.htm
[7]郭田勇.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矛盾在结构.金融时报.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jryw/txt/2007-11/26/content_79838.htm
[8]中国社科院网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