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48500400000024

第24章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1)

知足之人心最安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李叔同《格言别录》

1925年秋,已是弘一大师的李叔同应至友夏丏尊之邀前往白马湖小住。后来,夏丏尊回忆那段岁月感慨良多。

宁波七塔寺夏丏尊在云水堂里看到四五十个游方僧住着,似乎皆睡统铺,而李叔同就住在下层。老友重逢,他俩便有了如下的交谈:

“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小旅馆里的。”

“那旅馆不十分清爽吧?”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夏丏尊邀请弘一大师到上虞白马湖住几天。到了白马湖,夏丏尊将弘一安顿在春社住下。到了春社,弘一大师亲自把铺盖打开。这是十分简单,且用破席子裹着的铺盖。他将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又摊开了被子,把衣服卷了几件就当作了枕头。然后,他取出一块破毛巾从容地走到湖边去洗脸。

夏丏尊颇不忍心,就说: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弘一大师一边说,一边就把毛巾展开来让夏丏尊看,好像是表明它并不十分破旧似的。

弘一大师到白马湖时,已过了中午。由于他严格按照戒律行事,过午即不进食。第二天,夏丏尊在午前早早地送去了饭菜。弘一大师吃饭时,夏丏尊就在一旁看着。这菜不过是些白菜萝卜之类的家常素菜,可大师吃起来却是那样的喜悦。尤其是当他用筷子郑重地夹起一块萝卜时的那种惜福的神情,夏丏尊见了感动得要流下泪来。

这天,有另一位朋友送来了四样素菜,其中一碗菜非常咸。夏丏尊带着责备的口吻说:“这太咸了!”岂知弘一大师说道:“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此后,弘一大师表示不必再专门为他送菜来,说他自己可以走着去夏丏尊的家里吃饭。夏家离春社约有一百米的路,夏丏尊表示: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把“木屐”二字说得很郑重,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他又补充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在弘一大师看来,这世界上竟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好的。小旅馆是好的,尽管有几只臭虫,统铺是好的,破席子是好的,破毛巾是好的,咸苦的素菜是好的,走路也是好的……夏丏尊彻底折服了:“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受。”

正如老子所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生活是否安适,并不于物质层面是否奢华,只要能像李叔同一样以一颗淡泊的心看待拥有的一切,时时懂得知足,那么幸福就会处处伴随你。

安贫乐道而不贪婪,是披着历史阴影令人痛苦的处世哲学;执著追求而不贪婪,却是顺乎进化规律的现代生存智慧。

今人的执著追求,既包含精神世界的,亦包含物质享受的。今人的切忌贪婪,既包含物质享受的,更包含精神王国的。

“贪人败类”是《诗经·大雅》中的古训,借伊索的话来解释,即:“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贪婪者多贫穷,就在于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剥夺:对物欲的贪婪,常常会挤掉珍贵的生理空间,就如同有些新婚夫妇把新房变成了犹如高贵的“家具店”,富足是富足了,但却使有限的生活空间形成窘迫不堪的局面;对精神生活的贪婪,常常会排挤掉正常的伦理情感交流活动。

与其让贪婪之心害得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倒不如安心现在,满足的心看待眼下所拥有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有一对经营豪华大饭店的企业家夫妇,因逃税被判刑。这个丑闻底下,是两个标准的贪得无厌型的百万富翁。他们的员工、秘书和亲戚们在各种访问中都指出,两个人皆财迷心窍,而且心理变态。女的甚至抢她小儿子死后遗下的房产,只留给她媳妇一张驱逐令,以及四个孙子每人微不足道的432美元!当然有钱人逃税基本上是种风气,也不只是他们。但企图逃漏400万美元的所得税,而公务支出项目下竟包括了游泳池13万元、生日礼物纯银打造时钟4.5万元,及其他珠宝、衣服等,终于使他们栽了大筋斗。

这两个超级富豪为什么行为如此冷酷吝啬?关键就在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似乎总有个声音在他们耳畔叮嘱:“永远不够。”奉行这样一种贪得无厌、永不知足的财迷哲学,他们虽然拥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却给自己,给身边的许多人带来了不幸。

给生命一片宁静的天空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李叔同《格言别录》

1937年,李叔同在青岛弘法时,有一件事颇为人称道。当时的市长大人对李叔同仰慕已久,欲作东宴请,可不料被李叔同以一首诗回绝了: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维。为僧只会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尽管事情不大,可从中足以体现李叔同“不为外物所动”不被功名利碌、声色犬马所累的虚静人生观。

静不是无所作为,静是一种精神境界。任凭它外界纷纷扰扰,熙熙攘攘,我独不卑不亢泰然处之,做我该做的事,这样的生命何其从容洒脱!

能以平静的心态做事做人,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所实,不仅能让我们成就非凡的人生,更能让我们收获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生活中没有快乐?答案就是我们太浮燥了,没有保持一种积极宁静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心总是处于一种过高的期望之中,总是因为外物的不圆满不如意而心生怒气。所以才没有快乐,而一般情况下,越低姿态的心态越容易得到满足,平静的心态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有时候宁静之中本身就蕴藏着愉快的因素,不能够愉快的人常因无法获得“愉快”所致,仿佛达不到愉快即“不应该”。而且怪罪“不愉快”是由外在环境造成,自己是被害者,无力挣脱困境。

每月只需三千元就能过好生活的人,万万不必为三万元而辛苦折腰,忙忙碌碌的背后,只累积一堆苦涩,最终一无所有。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显示,过度使用体力的人,会换来焦虑、不安、恐惧、心荒、烦闷等等心理症状,看不清自己局限的人,结局辛苦。

而如今忙得要死、忙得要命,经常被无意识地挂在嘴边,忘了忙到要死,非死不可的窘境,为何该忙?

人生固然需要忙碌,但过于忙碌却失去了生命的本来意义,因为忙碌虽然是必需的,却不能解决人生本来的难题,对于洞悉生活奥妙的人来说,忙碌是一种扼杀,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复杂,是一种烦忧。

为什么说忙碌是扼杀呢?因为我们的一生,如果是一个基数,它应该藏着许多命与运的组合,命是天给的,运是自己给自己的。命,难变;运,可改。命规定一生只可以赚3000万元。有人用10年赚足,准备等死了;有人30年赚到了,准备悠闲;有人用一生的心力赚它,天天奔忙。你准备用多少年?它由你决定,如果你只顾低头走路,却忘了抬头看景,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说忙碌是一种愚蠢呢?我们平常判断对错的标准实在太功利了,举例来说,住在郊区的日子,来访的朋友都说——便中不便。交通还算方便,但是买菜、逛商店很不方便。过惯了方便的生活,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早已忘了如何“享受不便”。太方便了,让四体不勤。不方便,使散佚的活力重新如奔泉涌出;不方便,使得出门靠脚,提菜使力,是不便,却是福分。谁说这样的生活不是别有洞天呢?

为什么说忙碌是一种复杂呢?我们知道,人的生活越简单,其乐趣越大。而生活的目的太多,忙忙碌碌反而不知所措,无法选择。比如说,住在山上,空气好,可惜湿气太重了;郊区美,可惜离市内大远了,好安静,却没有大型购物中心。而住在城里,生活很方便,却没有了清新的空气和安静的节奏。人生,其实常常处在两难之间,有一好难有两好。两难,是让人抉择的,但更多的人却因此而迷失了。

为什么说忙碌是一种烦忧呢?忙碌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挣钱的目的是为了悠闲,但过于忙碌却难得有“闲”。有钱有闲,是多数人的梦,可惜的是,有钱的人,常常没有闲;有闲的人,又往往没钱。

到底有钱好,还是有闲好?

但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同时得到。罗斯福总统曾说过:“我从不怜悯那些苦干实干的人,他们除了自我毁灭之外,实在一无是处。”

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忙碌。多忙一事,便少一分钟,完全忙于工作,便不得闲。我们要闲,所以不忙。心理学家说:闲是治疗忙的最佳方式,我们完全同意,因为:闲是朝气,积则利人。

一般来说,忙多半是为了工作赚钱,但谁知道,人的一天里仅有四至六小时的美好精力,多则假矣,意思是说:工作太久的人,只是摸鱼。史怀哲曾经说:“没有工作的英雄。”其中的意思大概是说:忙碌并非英雄本色吧。既如此,对于俗世中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何不暂时放一放,像李叔同那样,学会拒绝一些无谓的应酬、饭局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宁静的天空,让我们享受现在,享受虚静给我们内心所带来的丝丝清凉,享受从容不迫的人生之旅!

小心“矜”字毁你一世英名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李叔同《格言别录》

何为“矜”?此处意指自大、自夸。李叔同的这一句警世之言,不仅是在时时提醒自己,更是送给晚辈后生的一记厚礼。

李叔同不愧为一代宗师,对人性、世态的洞察真可谓入木三分。就像富人手中的钱一样,再多也禁不起无节制的挥霍,一个人的功劳再大,贡献再突出,也禁不起一个“矜”字的侵蚀。在“矜”字面前,再高尚的人也会堕落,再优秀、强大的人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矜”字害人之深,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诚如杜牧在总结秦朝灭亡时所说:“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现在我们套用一句俗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正是一个“矜”字让强大的秦朝自掘了坟墓。有时候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自以为是,明明不懂的事情,偏偏要装作很懂的样子,结果到最后闹出不少笑话,重者命送黄泉,悔之晚矣!

所以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智者是不会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与“矜”字为伴的只有蠢人!

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的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不仅是古人,骄矜依然是现代人身上最大的毛病。

有的人依恃着自己的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做人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一般来说,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

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评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中,只有自己最好;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时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只能是自毁,是失败。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李叔同不知多少次劝戒自己的弟子、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不被一个“矜”字毁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