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48500400000009

第9章 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2)

听到维新失败的消息后,谭嗣同泰然自若,毫不慌张。他从容不迫地将自己的文稿和家书交给梁启超,要他逃往日本,并坚决拒绝同梁启超一同逃走。其后,有个侠客叫大刀王五,非常推崇谭嗣同的为人,过来劝他出逃,并自愿充当保镖。但是,谭嗣同仍然拒绝。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一滴血不流,就能成功的。今日中国还没有听到有因变法而流血的人,这也许是我们祖国的不昌盛的原因。那么,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事。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5月25日,清廷侍卫军突然闯进谭嗣同住处,逮捕了他。身陷囹圄,早已是他意料之中的事,谭嗣同从容自若,没有丝毫的后悔和沮丧。他从地上捡起煤渣,在牢房的墙壁上慨然题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月28日下午,古城北京风沙弥漫,天昏地暗。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岗哨林立,围观者如墙。那临时竖起的6根木柱上,绑着谭嗣同等6位堂堂屹立的好汉。谭嗣同,横眉冷对行刑的官兵。当杀气腾腾的刽子手要举刀的时候,谭嗣同仰天长笑,大声高呼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壮哉壮哉!

悲哉!壮哉!真乃“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之辈,不仅“鹤立鸡群”,大快人心,此等甘为理想流血牺牲的精神更是吾等后辈学习的楷模。

但凡那些“鹤立鸡群”式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和束缚,就是要做真正的自己。他们或者不畏冷嘲热讽,或者不受利禄诱惑,或者不惧流血牺牲,尽管他们也付出了代价,但他们终究没有白来人间走一遭,他们的身影没有淹没在滚滚的世俗的洪流中。他们问心无愧。做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境界。

以“出格”的思想书写盖世文章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李叔同《寒笳集》

与一二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刘海粟先生首开中国人体美术教学之先河的情况不同的是,如今有关中国谁最早使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问题已有公论,即开创者为李叔同。其地点就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实刘海粟先生本人早就承认了这一点。

刘海粟在1925年10月10日《时事新报》的《人体模特儿》一文中说:“溯自民国四年(1915)3月,上海美专有西洋画科三年级生一班,依学程上之规定,有人体模特儿之实习……雇幼童充之……是为中国有人体模特儿之嚆矢。”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他还不知道李叔同已在1914年使用了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故有“嚆矢”之说。

在当时那个社会风气尚未开化的年头,敢用人体模特教学,真算是“出格”之举了。

当时的省教育厅闻知此事后曾大为光火,不久,即下了一道行文:“不得在图画课里画模特儿。”

众所周知,师范生是最守本份的,从不闹事。这次则不然,学生们一直闹到了省教育厅。经子渊、夏丏尊、李叔同等等都曾留学于日本,对于西洋艺术的传入,视如必然,对画模特儿,认为是猎人脚下的山路,非走不行,结果,斗争胜利了。

正是这种显得“出格”的行为,使李叔同开了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先河,而造就了李叔同“千古品格”和“超方学问”,继而书写了一篇为后人称道的“盖世华章”。

“出格”不是呈能、做作,而是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认知水平的体现。那些在某一领域出人头地的人物总是会有一些出格言论和行为,也总给人一种惊世骇俗之感。

在美国耶鲁大学3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CEO、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参加典礼。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教师、校友、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

这番话令全场听众目瞪口呆。至今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也太狂了点儿吧,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这还不算,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10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在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点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艾里森的话确实也有些“出格”了,但并非全无道理。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我们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种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时,我们已经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败者。

“出格”之中自有真知灼见,或许正是“出格”的行为才造就那些成功人士“出格”地事业高度。

所以,“出格”没什么不好,假如李叔同置“社会风化”于不顾,勇敢大胆的吃第一个螃蟹,那我们的艺术发展史不知要倒退多少年。显而易见,所有的创新活动和理念,都不可避免地有“出格”的嫌疑,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瞻前顾后,总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套路做事情,来点创新精神,唯以“出格见地”方能书写我们人生的盖世华章。

不随波逐流者,堪立千古品格唯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

——李叔同《寒笳集》

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佛教又分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华严宗、法相宗等多个教派,一般的文人、学子如若学佛都会选择禅宗,其次是相宗、密宗,唯有律宗最是受人冷落,这似乎是一种潮流使然,不仅是今天,在李叔同那个时代也是如此。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律宗戒律繁多,常人难以受持圆满,以至于律宗日渐衰落。而李叔同正是有感于此,当多数人唯恐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独树一帜,誓以振兴南律宗为己任,精严戒律,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宗师。这正是“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的最好的写照。

而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却大有人在。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随大流的习性,当别人向东我向东,别人向西我向西,这些人没有主见,犹如墙头之草,在风力的作用之下,常常迷失了自我。

有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曾经说过:“倘若你把整个世界弄到手,却失了‘自我’,那就等于把王冠扣在苦笑着的骷髅上。”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迷失自我。一旦在盲从中失去了自我,无论如何是换不来成功的。

这就是从众效应,所谓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对于这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现为“随大流”、“无主见”。在认知事物、判定是非的时候,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看、怎么说,人云亦云;多数人做什么、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什么、怎么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你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到红灯亮着,尽管你清楚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是你发觉周围骑车人都没有停车,而是对红灯视而不见往前闯,于是你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一起闯红灯。

比如,你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获得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新想法。当你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同事,那位同事说:“你错了!”你又告诉第二位同事,第二位同事还是说:“你错了!”于是,你告诉自己:“大家都认为我是错的,看来我的确是错了。”

再比如,你与朋友们上街购物,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来拣去,你选中了一件自己喜欢的首饰,但朋友们普遍认为这件首饰不怎么好,不怎么适合你,而且太贵等等,罗列了一大堆意见。迫于多数人这种“无形的意见压力”,你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客观地讲,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大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并不代表真理。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一定全是明白人。最重要的是你要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样你才不会淹没在世俗的眼光里。

20世纪80年代,有位名叫安德森的模特公司经纪人,看中了一位身穿廉价产品不拘小节不施脂粉的大一女生。这位女生来自美国伊利诺州一个蓝领家庭,唇边长了一颗触目惊心的大黑痣。她从没看过时装杂志,没化过妆,要与她谈论时尚等话题,好比是牵牛上树。

每年夏天,她就跟随朋友一起,在德卡柏的玉米地里剥玉米穗,以赚取来年的学费。安德森偏偏要将这位还带着田野玉米气息的女生介绍给经纪公司,结果遭到一次次的拒绝。有的说她粗野,有的说她恶煞,理由纷纭杂沓,归根结底是那颗唇边的大黑痣。安德森却下了决心,要把女生及黑痣捆绑着推销出去。他给女生做了一张合成照片,小心翼翼地把大黑痣隐藏在阴影里。然后拿着这张照片给客户看,客户果然满意,马上要见真人。真人一来,客户就发现“货不对版”,客户当即指着女生的黑痣说:“你给我把这颗痣拿下来。”

激光除痣其实很简单,无痛且省时。女生却说:“去你的,我就是不拿。”安德森有种奇怪的预感,他坚定不移地对女生说:“你千万不要摘下这颗痣,将来你出名了,全世界就靠着这颗痣来识别你。”

果然这女生几年后红极一时,日入3万美金,成为天后级人物,她就是名模辛迪·克劳馥。她的长相被誉为“超凡入圣”,她的嘴唇被称作芳唇(从前或许有人叫过驴嘴呢),芳唇边赫然入目的是那颗今天被视为性感象征的桀骜不驯的大黑痣。

有一天,媒体竟然盛赞辛迪有前瞻性眼光。辛迪回顾从前,一次次倒抽凉气,成名路上多艰辛,幸好遇上“保痣人士”安德森。如果她摘了那颗痣,就是一个通俗的美人,顶多拍几次廉价的广告,就淹没在繁花似锦的美女阵营里面。暑期到来,可能还要站在玉米地里继续剥玉米穗,与虫子、蜗牛为伍,以赚取来年的学费。

事实就是这样,一味地迁就别人,按照他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你很快就会沦为流水线上下来的“标准人”,没有任何特色,更谈不上什么“千古噪声和”,最后,你的命运肯定就是“廉价出售”了。要避免这种情况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像李叔同、像辛迪那样,不在潮流中迷失自己,坚守自己的本色和原则,绝不盲目地随波逐流,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是应该做的,又何必处处看他人的脸色,在乎他人怎么看怎么想呢?

“异类”也有自己的一片天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李叔同《修行法语》

综观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都会以一种令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做出一些近似于疯狂的行为,用世俗的标准来说,我们通常把这些“异于人”的人称之为“异类”。

李叔同也有过这种“近似于疯狂”的举动。那是1916年夏日的一天,夏丏尊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断食的修养方法》的文章。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杰出人物,如释迦、耶稣等都曾实行断食修炼。还说断食可以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又列出了实行断食过程中的种种注意事项和方法,继而介绍了一本专讲断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