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力加行动等于成功
48511700000043

第43章 人生奋斗勇者胜——行动的意志保证之二(2)

其实,面对挫折,与其黯然神伤,自怨自艾,倒不如乐观一点,马上把情绪调动起来,尽快恢复冷静,别老想着挫折,也不用因此就认为将来无望,而要聚精会神把握好现在,把所有的心思和知识都用到工作中去,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自己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培养信心的机会。当你的提案遭到上司否定时,你可以检视自己哪一方面存在问题,以后有想法时,先与上司讨论是否可行,然后正式拿出企划提案,以免徒劳无功;当你的工作得不到上司支持时,你要想到这一点,能让上司支持你想做的一切,是少之又少的,只有不断地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才能取得上司的支持;当同事对你的错误提出反对和怀疑时,你应该从错误中学习,将他们的建议列入工作计划中,将他们的忧虑尽量减至最少;当你感觉技能不够工作很吃力时,你要自己想办法去培养,只有自己准备好,你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挑战。

当然,每个人都很难一下子就抛弃了挫折感,很快从苦恼中走出来。这时候,你可以记下自己的烦恼与不安,然后再慢慢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着名的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在16岁的时候只是一家五金公司的收银员。他每天都卖力地工作,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步步高升。他做起事来,永远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一心想把工作做得最好。他希望以此能获得经理的信任,提升他为推销员,可他万万没想到经理对他的印象很坏。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斥责,经理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我这里用不着你了。”这一番话,对于当时的史坦雷来说,无异于平地响雷,他想不到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一个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到这样的挫折,换了谁也受不了,可能换作你,早就气得暴跳如雷,从此消极工作,不肯“劳而无功”了。

但史坦雷却平静地对经理说:“你说我无用,这是你的自由,但这并不减损我丝毫的能力,无法磨灭我的意志,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10倍。”史坦雷从挫折中走了出来,并借着这一次挫折的激励,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就有了惊人的成就。

学着用一颗忠诚、上进的心去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吧,它能很快调整你的心态,充分调动你的精神,战胜挫折。

能退能进真君子:

当你善于抓住点点滴滴时间进行工作的时候,你还应懂得,凡事都有轻重缓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应该优先处理,不应该和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为一谈。

大多数重大目标无法达成的主因,就是因为你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你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排定日常工作的优先顺序。建立起优先顺序,然后坚守这个原则,并把这些事项安排到自己的例行工作中。

急迫而重要的,非尽快完成不可。如方案的制定,重要但不急迫的。虽然没有设定期限,但早点完成,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增加工作表现。如工作的长远规划。急迫而不重要的。既不急迫又不重要的。如“鸡毛蒜皮”的小事。

“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的,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巴莱托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记住这个定律,并把它融人工作当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安心,你会一直觉得陷于一场无止境的赛跑里头,永远也赢不了。

有一位教练常提醒队员说:“要想赢,就得慢慢地划桨。也就是说,划桨的速度太快的话,会破坏船行的节拍;一旦搅乱节拍,要再度恢复正确的速度就相当困难了。欲速则不达,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所以不论是工作或者划船,都必须以正确而从容的步伐前进,这样心中及灵魂才能获得平和的力量,以稳定和谐的神智指导神经及肌肉从事工作,如此一来,胜利也终将属于你。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实践这个理论呢?那就是你每天必须有恒地实行维持健康的步骤,无论是洗澡、刷牙、运动,都要以和平的心态完成。另一方面,不妨拨一些空闲的时间从事洗净心灵的活动,譬如静坐,这是相当好的洁净心智的做法,一有时间就安坐一旁,舒放你的心灵,让你的眼睛自由自在地飞向四方,想想曾经欣赏过的高山峻岭、鲤鱼跳跃的河流、月光倒映的水面……咀嚼复咀嚼,你的心就会舒坦地沉醉其中。

每天做一次通想,尤其是在繁忙的时刻,停下手边的工作,和平地神游十分钟,让全身的神经及肌肉松弛下来,你的心就会得到平静。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它的意思是:始终保持丰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光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玉,很难永恒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遂则应隐退,此乃天理。

这段话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显位赫后,人事会停滞,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应立即辞去高位,退而赋闲。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代的范雎本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因问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策略,深得昭王赏识,被升为宰相。后因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而使他意志消沉。按秦国法律,只要被推荐人出了纰漏,推荐者也要受连坐处分。但昭王并没问罪范雎,这使他心情更为沉重。

秦昭王为刺激范雎振作起来,为国效力,对范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可范心雎中另有所想,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感到非常恐惧。恰在此时,蔡泽辩士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于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于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于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已久,恐有不测,而应让位他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一席话启发了范雎,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蔡泽继任宰相。蔡泽就职后,也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明智地舍弃了宰相宝座而做了范雎第二,保全了自己的晚节,也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

与范雎形成鲜明反照的是另一历史人物文种。文种是越王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似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后来文种称病返乡,但做得不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猎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人人都希望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但有几个是范雎呢?只知进,不知退,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

得退便退,当机立断;犹豫留恋,了时无了。做人,退一步海阔大空。

能屈能伸是英雄:

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有低谷,有巅峰,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美而丰富的人生。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船头之所以造成尖形或圆形,是为了劈波斩浪,更快地驶彼岸。那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呢,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生活告诫我们:处处摩擦、事事计较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后果。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

在复杂多变的旧中国,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他们不是锋芒毕露,义无反顾,而是有张有弛,掌握分寸,逐渐形成了“能屈能伸”性格。蔡尚思1935年写作《中国社会科学革命史》时,欧阳予倩就告诫这位青年文学家:“秉笔的态度自然要严正,不过万不宜有火气……可否寓批评于叙述中呢?”他建议书名宜改为《中国社会思想史》。最后,欧阳前辈感叹地说:“蔡先生,我佩服你的努力,可思想界的悲哀,谁也逃不掉呵。”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就是这样在事关大是大非、人格良好的原则立场上毫不含糊,旗帜鲜明,在方式方法和局部问题上委婉圆滑,有所妥协。

然而,只屈不伸,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0”,那就走极端了。伸,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象于钱,能屈能伸”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能屈能伸,能够把屈和伸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屈就屈,该伸就伸,屈到什么程度,伸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中庸二字,用今天的话说,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是对角线的交叉点。一百里的路途,走到五十里时,就是到了中点。但现实生活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最和谐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地下着子儿。平常与普通又常常是持中的结果,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似的,越是中间区域概率就越大,事件就更平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苟子也深知屈伸之道,他说,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情却又冷静;他粗犷却又细腻:他既能走遍世界,又能灯下独处;他出则可以为名流,退则可以为凡夫俗子;他在真实地感受幸福,却又看得平淡;他在遭遇困难时,却从不自暴自弃。这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什么地方都能像清风般徐徐吹拂。

大丈夫推崇他人的德行,赞扬他人的道德,这不是出于阿谀奉承;公正地、坦率地指出他人的错误,这不是出于诽谤和挑剔;客观地、中肯地表白自己光明磊落,与虞舜夏禹相比拟,与苍天大地相参合,这不叫虚夸狂妄。随时势能屈能伸,柔顺如同薄席,可卷可张,这不是出于胆小怕事;刚强、勇敢而又坚毅,从不屈服于人,这不是出于骄傲暴戾。

荀子说,人生如果到了如《诗经》中所说的,“往左,你能应付裕如;往右,你能掌握一切”这样的境界,就不是枉为人生了。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几次被捕几次逃亡,出生入死,找到自己的军队,与敌人展开最后一战,被捕后壮烈就义,英名流芳百世。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永远激励着后人!像他那样逃亡时的不苟且偷生,使他生得光荣,其后战败就义死也伟大。

司马迁本人也是耿介之士。当众口一词诋毁李陵降胡时,他却站出来,仗义直言,结果触怒了汉武帝而被处以宫刑。受宫刑乃奇耻大辱,从不畏死的角度看司马迁理应自杀。但他深知自己身负着客观记述历史的使命,必须隐忍以行,含辱偷生。

如若没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怎能有《史记》巨着的出现?汉武帝的暴行怎能昭然天下?李陵的民族英雄气节又怎能为世人所知呢?这样的赖活比好死价值高出千倍。

相形之下,那些婢妾贱人,武夫莽士,感慨而死者,并非不畏死,乃畏生耳!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敢着眼将来,而急于以自裁的方式寻求解脱。实际上是懦夫,胆小鬼,自私自利之辈。

史家司马迁对楚国任侠季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惜乔装为奴,忍辱偷生曾给予如下评论:

“……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军拳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减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有勇也,其计划无复之耳。”大丈夫有起有伏,能屈能伸。不屈不伸,小屈小伸,大屈大伸。在屈中处世,在伸中立;在屈中为人,在伸中立德;在屈中做事,在伸中立业。一屈、一伸原是人与万物的本能,也是处事求存的智能,本能是先天的潜力,智能是后天的功夫。

能屈能伸,你就能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屈可伸。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