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从事这份工作,从思想上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跟党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对党的感恩心。我是一个孤儿,党使我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党的恩情我终生难忘。我的任务就是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干对社会有益的事,干高尚的事,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给党增添光彩。三是有一颗母亲的心。因为自己是孤儿,用母爱去关心孤儿,关心那些得不到教育的人,这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多年来,组织给了我许多荣誉,我先后荣获了“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实施春蕾计划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委员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十大公益之星”“全国社会志愿者先进个人”“爱心中国中华慈善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慈善行为楷模”,以及荣获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十佳老人”“两基先进工作者”“感动宁夏年度人物”“全区道德之星”称号,银川市级“十佳巾帼”“三八红旗手”等70余项奖励。
我今年已经年近八旬,身体也不太好,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还要努力学习,坚定信念,铭记党恩,牢记宗旨,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口述:姜丽娟
采访:饶彦久惠卫明刘志整理:王军
第三十三章作为党员就应该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孙仙梅汉族,1949年出生,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人。中共党员。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正茂社区党支部书记。2007年,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社区优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一天,我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我家有五口人,父母、两个弟弟和我,家境比较贫困。父母重男轻女,供弟弟上学,不让我上学,我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就停学了。后来,我上过夜校扫盲班。1966年,我17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我的丈夫——一个在地质队工作的工人。那时候,他的工资是一个月36.8元,说实话当时嫁给他就是冲着这36.8元钱去的。结婚后,我一直在老家种地。1978年,我就已经有3个小孩了。家里人对我说:“你去宁夏找你丈夫去吧,不要老在家里住了。”这样,我就来到了宁夏地质队驻扎的平罗火车站。
1980年,地矿局在银川盖了一栋楼,让没工作的家属到银川住。我们当时都不愿意来银川,大家都说去银川咋办呢,生活没个着落,还要两地生活。我们在平罗火车站还能喂鸡、捡麦子,到银川后就啥也不能干了。后来,听说到银川能卖冰棍,我就搬到了银川,住进了现在的小区。
我从事社区工作很偶然。有一天,邻居张大妈对我说:“小孙,你干不干居委会的工作?”我问:“居委会是干啥的?”大妈说:“居委会是发票证的,发豆腐票、肉票、烟票等,有时候打扫打扫卫生,没事就在家待着,还有工资。”我当时想,自己没多少文化,一直渴望有一份工作能挣工资,听到张大妈说这事,心里很高兴。我就问:“每月多少钱?”张大妈说:“5元!”我想钱怎么这么少,可又一想,5元也是一份收入,等我在银川站稳脚跟后,能找到一份挣20元、30元的工作,我就不干挣5元的工作了。所以我就爽快地答应了张大妈,开始了我的社区工作生涯。没想到,我这一干就干了一辈子,从当时的小孙变成了现在的孙大妈。
1985年,我任居委会代理主任。1986年居委会换届时,群众选我做正式主任。我当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交了入党申请书。那时候,别人也没有要求我入党,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入党的。我是个老百姓,从小就忠于党热爱党。小时候,妈妈经常跟我讲,旧社会我们豆芽菜的皮都舍不得扔了,掌柜的吃米面,我们吃豆芽菜的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分了地,才有饭吃了,那时我幼小的心灵就留下一个印象:共产党就是好!电影《党的女儿》给我很深的影响,党员李玉梅临死的时候,把包袱里仅有的3块钱拿出来交了党费,让人好感动。我看了这个电影后,觉得党员是一种义务、一种身份、一种责任,共产党员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报酬。我做社区工作,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看到了他们的困难,看到了他们的疾苦,正是有了这种理想信念,我才没有嫌弃这5块钱的工作。如果没有这种理想信念,我早不干了,5块钱怎能留住人呢?
经过组织一年的培养,1987年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入党时,暖泉农场退休的赵学真是我的介绍人。我庄严宣誓了,忠心为党服务,永不叛党。1988年7月1日,我成为正式党员,并担任居委会书记。
居委会的工作,事情繁,工资低。我所在的风华小区以前是党委家属院,曾经很风光、很辉煌,许多领导干部都是从这个院子走出去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条件好一点的住户都陆续搬走了,剩下的全是没处去的,小区成了一个“五多”小区——下岗职工多、困难户多、低保户多、老年人多、农民工多。人员复杂,流动频繁。
作为居委会主任,我看到社区群众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我觉得我有责任为他们排忧解难。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2000年,一位退休教师对我说:“我退休后,心情很失落,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就把退休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艺术团,组建一支秧歌队。可是,想来容易做起来难。成立秧歌队,一无经费,二无设备,真是困难。我们去买鼓时,一问价格3000块,没有钱怎么办啊?我想,只要是大家需要的,我就努力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本着“先开展,后完善”的原则,没有钱就先借!我们就去贺兰山宾馆借鼓,他们很慷慨,但是打开仓库一看,鼓还有洞,但是我们也没有嫌弃。我们筹借了3500块钱,买了20套服装,就这样秧歌队总算成立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努力是值得的。到今天,队伍已经发展到140多人,经常参加一些比赛。银川市的各种庆典、剪彩活动,都请我们去表演。以前,我们是免费表演,参加活动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现在,我们也收费,而且钱少了不出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我们还组织了合唱团,团员都是社区居民。每逢“十一”我们就唱爱国歌曲,每逢“七一”我们就唱爱党歌曲。我们的舞蹈队还给自治区、银川市结对帮扶单位编歌,受到结对单位的欢迎。活动搞起来了,群众的心情也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