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决定策划一次入侵活动,推翻卡斯特罗政府。1960年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向白宫递交了一份计划,提出把聚集在佛罗里达的古巴流亡分子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并在古巴内部开展秘密活动,以此推翻卡斯特罗政府。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同意,并表示美国将对这些反卡斯特罗游击队“援助到底”。
肯尼迪上台后不久,获悉中情局有此项计划,对此也表示支持。杜勒斯向他保证,入侵计划比当年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计划“前景更好”。
1961年4月17日黎明,中情局制定的代号为“猫鼬行动”的入侵活动拉开帷幕。猪湾事件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
卡斯特罗时年34岁,虽大敌当前,仍丝毫不慌,指挥若定,仅仅用了短短72小时就挫败了这次入侵活动,共击毙114名,俘虏1189名流亡分子。
那么,为什么有强大的美国政府支持的入侵行动会失败呢?
关于这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在美国国内,有些人把失败归因于中情局犯了轻敌的毛病,对古巴国内会响应入侵的反卡斯特罗政权的人数过分乐观。
中情局一向做事谨慎,在准备不周的情况下,为何会匆匆策划这次入侵?况且肯尼迪曾在战斗爆发的第二天表示,“我们的克制是有限度的”,“如果必要,就单独行动”,以“保卫自己的安全”。那么肯尼迪政府为何又食言撤回了空中支援,使古巴流亡武装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前苏联在此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美国究竟是不是这次事件的幕后操作者?这些谜团还一直没有揭开,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希特勒血洗冲锋队之谜
希特勒是法西斯的头子,也是一个杀人狂。杀人无数的希特勒草菅无辜并不奇怪,但是1936年6月30日凌晨,曾为混世魔王希特勒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在一串机关枪的猛烈扫射之后随即在“世间蒸发”,遭受到了同样的噩运。以参谋长罗姆为首的冲锋队对希特勒来说不可不算是自己人。那么对自己人为何还要下此毒手?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不少考察,大致归纳出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冲锋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无论用什么途径,冲锋队必然会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去。
其二,希特勒与罗姆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既可以说是患难之交,但两人同时又有很大分歧。
罗姆在希特勒上台后,不仅加紧发展冲锋队,而且叫嚷着进行“二次革命”,建立真正的“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他的这些企图使纳粹政权无法容忍,希特勒便考虑着如何把冲锋队解决掉。
其三,冲锋队与党卫队的斗争。于1925年成立的党卫队,即黑衫党,原是冲锋队的下级组织,作为希特勒铁杆卫队的党卫队,在冲锋队膨胀的同时亦迅速发展壮大。在争权取宠的竞争中这两支政治力量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特别从1929年希姆莱担任党卫队全国首领后,双方的矛盾更为激化。
其四,冲锋队不被国防军所容。德国军队在一战后受到限制,在冲锋队成立之初陆军方面出于使德国武装起来的目的,对冲锋队采取的是扶持态度,把它作为后备军。但随着罗姆想要取代国防军的意图的日益暴露,军界意识到其特权受到了威胁。部长勃洛姆堡强烈要求希特勒对冲锋队给予一定的限制,把冲锋队排斥在武装部队之外,只把国防军作为“武器的惟一持有者”。希特勒在决定如何取舍二者的过程中,按理说应较为偏袒他的发迹资本冲锋队,但这样做有两大棘手的问题:一是若保留庞大的冲锋队,他将很难向欧洲各国作出恰当解释,他的外交将因此而陷入难堪境地;二是如果把国防军得罪了,继承危在旦夕的兴登堡的总统职位的野心就难以达到。所以,经再三权衡希特勒最后决定让冲锋队牺牲掉。事实上在血洗冲锋队之前,希特勒已得到了军界将支持他继任总统的承诺。
于是希特勒便以冲锋队阴谋“二次革命”为借口,顺水推舟地将除掉惹是生非的冲锋队和取悦资产阶级这两个目的在政治清洗中“毕其功于一役”。
毫无疑问,上述四点都是事件背后的原因,但最后真正促使希特勒下定决心、付诸行动的又是由何事直接引发的呢?火药桶之导火索何在?由何人直接引爆?历史学家们还在孜孜不倦以求之。至今还没有一些确切的答案。
美国如何安排“保护总统计划”
在“9.11”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先后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飞机的袭击,举世震惊。一直以来媒体只对这个恐怖活动的幕后主谋是谁以及如何消灭他感兴趣,但是随后不久,人们对那些国家领导人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开始关注了。倘若美国遭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任者将如何确保活命?最高指挥机构将如何确保不至于瘫痪?
其实,早在冷战时期,军事问题专家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保护总统计划”了,他们争相探知这一机密,并将它列为美国的头号机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护总统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全球安全”网站主任约翰·皮克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侦察卫星技术飞速发展,美国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尽管美国的指挥中心等大型掩体进行了特殊加固和伪装,但在前苏联卫星敏锐的眼睛下还是不易逃脱的。如果前苏联导弹同时袭击这些指挥中心的话,美国政府同样会陷入瘫痪。许多安全专家还认为不应该把指挥中心建在一些固定的场所,这样会产生许多安全隐患,也逃不开苏联人的眼睛。有鉴于此,美国政府急令安全部门将“保护总统计划”进行重大的修改,确保苏联人无法一次性“干掉”美国总统及其法定继任者。
老布什总统在20世纪80年代末把“保护总统计划”这一名称改变了。随后,美国通过了国家安全重组法案,并相应组建了一套由主要指挥中心和次要指挥中心组成的相对分散的系统,分散了指挥中心。显然,主要指挥中心如果被前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一举摧毁,而次要指挥中心一样能够下达对前苏联进行报复性打击的命令。“保护总统计划”手段也不单一,他们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如“应急导弹通信系统”,导弹发射后通过无线电可以与地面部队通过密码保持联系。90年代初,该系统暂停使用,但一切设施都完好无损,随时可以重新起用。还有“打击后指挥与控制系统”,它是由具备发起报复打击能力的飞机组成的网络。据悉,该系统直到今天仍处于“激活”状态。同时,美国情报官员也披露,美国还有每天24小时飞在空中的波音747飞机,作为战略空中指挥所。由于这个指挥所一直在空中,而且位置不确定,这样敌方要摧毁它,就不那么容易了。飞机执行8小时轮换制,机上有一名两星将军。随着冷战结束、东西方关系缓和,空中指挥所也终于降到了陆地上,但一旦进入紧张状态,它马上又可以执行命令了。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意图何在
原子弹的威力无穷,它是战争家的首选。二战间,美国在日本公然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倚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如此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美国为何要选择在日本投放?而且毫无顾忌,以正义者的姿态大发辞论。他的意图究竟何在?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同时对苏联炫耀一下原子弹的威力。而且,在投放原子弹后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发表声明,要日本接受提出的条件,早日投降,否则的话,日本只会自取灭亡。
但是有些日本学者对上述的看法提出了质疑。1986年3月,金子郭朗在日本《文艺春秋》特别号上发表《美国选择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文。
文章说,日本驻华盛顿的7名记者通过查阅美国国会公文文书馆、当时美国政府的有关机密文件和有关人员的日记、著作后发表观点:避免100万美军阵亡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当时美军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准备在日本进行两场登陆作战,一是九州,二是关东平原,在拟制这份纲要时,美总参谋部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头30天将死亡5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么多伤亡。总之,不论从哪个文件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所以,他们认为,宣称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完全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合理化。
究其最终目的,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呢?记者们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确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把它当作一种“巨大的实验”。美国还曾计划把这种未有充分把握的原子弹用来轰炸集合在特鲁克群岛的日本舰队,以避免万一原子弹不爆炸后泄露机密。随着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用原子弹进行攻击,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通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这是原因之一。
另有一个原因是,美国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而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资巨大,花了20亿美元。
原子弹的余威还未消失殆尽,中子弹的研制已大功告成。被称为生物武器的中子弹又将被美国何时投向何方呢?当年原子弹的投放原因至今仍说不清、道不明,以后投放别的炮弹还需要理由吗?
梅林宫悲剧之谜
1889年1月30日早上七点半,仆人发现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和他的情人在梅林宫的房间里开枪自杀了。人们想不通年轻有为的皇太子为什么要自杀,为情?还是为争权?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梅林宫的悲剧也成为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六大历史之谜中的一个,可惜直到如今也没有人能弄清事情的真相。
有人直截了当地从皇太子和他的情妇自杀于梅林宫这一事实断定,梅林宫的悲剧是一出爱情悲剧。皇太子鲁道夫在16岁的时候就和比利时公主斯德法妮订婚,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尤其让鲁道夫感到灰心丧气的是斯德法妮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肯定不能再生育了,所以好几年以来鲁道夫一直想要离婚,但是奥匈帝国的皇帝不同意他这么做。有一次鲁道夫甚至采取了一次胆大妄为的行动:在没有征得皇帝的同意的情况下,他向罗马教皇提出了解除婚姻的要求。教皇没有给他直接的答复,而是把这件事告诉了约瑟夫皇帝。皇帝的震怒是可想而知的,他把鲁道夫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警告他不要痴心妄想。幻想破灭后的皇太子则以到处寻欢作乐来消解他的精神痛苦,结交了许多漂亮的舞女和卖弄风情的伯爵夫人,经常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地和她们在一起厮混。
1887年末,在波兰人举行的一次舞会上鲁道夫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玛丽·维兹拉的少女,她对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皇太子一见钟情,疯狂地爱上了他。在几个月中间,玛丽写了大量燃烧着炽热爱情之火的情书给皇太子,最后鲁道夫似乎也被少女的痴情融化了,感到了一种别人不曾给予过他的热烈无比的爱情。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烈,简直片刻也不能分开,还酿出了一起大伤皇室风雅的丑闻:1888年6月,皇太子夫妇应邀去英国参加维多利亚女皇登基五十周年庆典,玛丽在皇太子夫妇之前就赶到了英国,等待和鲁道夫会合,醋意大发的皇太子妃闻讯后拒绝陪皇太子前往。这件事情之后皇太子夫妇之间的关系闹得更僵了,鲁道夫有一次公然对斯德法妮说:“既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那么只好我先打死你,而后我再自杀了事。”这些威胁性的话语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实在是令他头疼不已,最后只得决定对儿子摊牌,让鲁道夫为了皇室的稳定断绝与情人的关系。
1889年1月28日,皇太子原本约好了胡约伯爵和他的妹夫一起乘火车去梅林宫附近的森林中打猎。凌晨5点半,皇帝突然召见了皇太子,一个半小时以后,鲁道夫从父亲那儿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那里他迅速写了几封信,分别是给斯德法妮、他的妹妹、他的母亲以及一些朋友。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寝宫,告别妻子和女儿后独自动身去梅林宫了,过了一会儿,另一辆马车悄悄地把玛丽也送到梅林宫去了。
在皇太子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他给自己的贴身仆人洛斯歇克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一名牧师为他祈祷,要他“把我和女男爵合葬在一起”。悲剧发生后,人们从皇太子写给妻子的信中看到这样的话语:“你终于在我的羁绊之中和我为你带来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了,祝你万事如意......”人们还从玛丽写给她妹妹的遗书中也读到大致相同的意思:“你只能为爱情而结婚。我未能这样做,然而我情愿到另一个世界去。”因此,很多人认为,皇帝突然召见鲁道夫时一定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并且逼他立即与情人绝交,痴情的鲁道夫无法和心爱的人分开,只得和情人双双选择了殉情的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