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体育馆、图书馆及四座宣传文化中心建成并交付使用。新建了伊斯兰文化中心、文化艺术馆、民俗博物馆、宁夏移民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项目,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创作了《盐池1936》《同心》《罗山脚下》《大漠春兰》《曼苏尔》《回商》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广场文化及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功承办奥运火炬传递、“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区体育比赛,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新成效。
民间文化活动有庙会、社火、高跷、灯会,传统节日及喜庆活动有花儿、秦腔、数花、道情、皮影戏等艺术表演形式。浓郁的回族民族风情和伊斯兰文化底蕴更是享誉四方。民间艺术之花遍地开放,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高闸的剪纸、马莲渠的草编、山区回族妇女的口弦、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木球等独具特色。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木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是13个比赛项目中唯一一个回族体育项目。在吴忠,有传承200年的回族武术杨氏教门拳、灵州回回刀等。先后挖掘整理出《钱鞭》《羊响板》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品。何家棍2003年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三等奖。塞上穆民扇是一个融文化、体育、民俗于一体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银奖。编辑出版《新中国60年吴忠市文学艺术精选作品大系》,组建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团,编排精品剧目《水韵吴忠》,利通区高闸镇(舞蹈)、金积镇(社火)、板桥乡(舞龙)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老毛手抓“”张家枪“”陈氏回医“”何家棍”等16项被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首创地。
成功举办2006年、2007年中国(吴忠)回族之乡文化宣传周活动,中国宁夏(吴忠)民间艺术游,中国宁夏(吴忠)清真美食节,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中西部十二省市区领导干部乒乓球比赛,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吴忠专场演出,陕西秦腔名家演唱会及特色农副产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展销会等大型活动及吴忠市首届运动会等活动。常年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演出90余场,图书及科技资料下乡5.7万册,将精彩的文艺节目和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农民群众的身边。
实现吴忠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的“2131”工程目标,仅吴忠市区每年就放映电影1200多场。城乡广场文化活动每年平均演出150场,观众达150万人次以上,社区每年平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0多场次,乡镇每年平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余次,带动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的不断深入。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微波信号覆盖吴忠市农村。
近年来,吴忠市文化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不断深入。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姿多彩。当人们走在吴忠街头,静静地品味文化的香醇,吴忠这座文明之城,已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发展的脚步使它冲破重重阻碍,迈着多元文化发展的脚步,一步步向世界靠近。
改革开放以来,吴忠市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均享有的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村三级网络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对吴忠市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利通区已建成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面启动市医院迁建,与宁夏医科大学合作兴办回医中医院,实施了47所县、乡(镇)医院改扩建,村卫生室覆盖面达到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控制在10‰以内。卫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2007年底,吴忠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11所,开设床位2945张,有卫生人员39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13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建成吴忠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中心血站、吴忠市新区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青铜峡市妇幼保健院、盐池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等,并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配置核磁共振、螺旋CT、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275台(件)。药品“三统一”制度落实到位。市卫生系统实行了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建立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管理、配送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工作制度,搭建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药品购销“直通车”,规范临床用药,最大幅度地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药费负担。市、县、乡、村、社区医疗机构中标药品使用率均达到100%。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主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听取意见,共谋发展。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团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建成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坚持并完善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制度,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和校务公开不断深化。依法治市深入推进,“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加大法律监督和审判执行力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开展平安吴忠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人民调解等工作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民主、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进一步夯实。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公众安全满意度居全区五市之首。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和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大幅精简市直机关内设机构,实行人员编制动态化管理。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实行以奖代补,集中公共财力办大事。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政务、司法、金融、人文等环境不断优化。以“两大任务”为抓手,2007~2011年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64亿元,是上个五年的8.5倍。扩大对外交流,加强与东中部及周边毗邻地区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