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48536300000017

第17章 问题新闻传播及其研究综述(8)

北美洲同样也在为争取出版自由而斗争。纽约市印刷商曾格主办的《纽约周刊》因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和消息而被指控为"诽谤政府",遭到逮捕。法庭上,为曾格辩护的汉密尔顿指出:每一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有"把事实真相讲出来、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专断权力的自由",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而曾格刊登的文章并非是假的、恶意的、煽动性的,因而不构成诽谤。最后陪审团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美国独立后,曾任第三、四届总统的托马斯·杰弗逊则更是新闻自由理论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他力争把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言论或报纸自由及和平集会、请愿的权利等内容写入宪法修正案,使报刊自由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并且他还以总统的权力来确保自由主义报刊体制的确立。他坚定地指出:"若由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没有监督官就没有政府,但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可以不需要监督官。""哪里报刊是自由的,并且每个人都能阅读到它们,一切都是安全的。"

当然,负面报道能在西方蔚然成风,长盛不衰,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民主制度保护传媒,新闻界相对独立,不怕来自政府和任何大人物的惩罚。因此,批评揭露丑闻的报道始终是负面报道中的主旋律。

1855年,《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封来自克里木前线的匿名信件,揭露战争中由于官僚主义而造成的大量伤病员死亡的事实。英国陆军副大臣弗雷德里克·皮尔要求报纸编辑部提供来信者姓名,报纸拒绝了。马克思对此作了报道,他写道:"该报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只有在弗雷德里克·皮尔先生坚决保证对揭露真相的记者不予追究的条件下,才同意说出姓名。皮尔没有同意这个条件,然而在议会中指责了《泰晤士报》的拒绝态度。"

2.具有与生俱来的理论依据

西方没有"问题新闻"一说,从"问题新闻"传播的重要实践——负面报道的依据来看,西方问题新闻传播是有着充分理论依托的。

西方有关负面、问题新闻的理论主要起源于猎奇新闻观、黄色新闻观。一般认为,首次谈及"负面报道"的,是19世纪《纽约太阳报》编辑约翰·伯卡特(John BBogart)。他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流传了一个多世纪,至今影响犹存,其中主要说的就是新闻的反常性。负面报道扣的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这两个要素在西方新闻价值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传媒研究者卡通(BGalatung)和罗杰(LRuge)在论述新闻价值的原则时说:"一个事件负面因素越多,它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报业认为,对读者来说,一个具有负面效应的新闻题材比正面题材的新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大众传播专家约翰·马丁博士认为:"报纸之所以对负面新闻感兴趣是因为这种新闻有一种缺憾,而有缺憾的东西才更有吸引力。"另一位传媒专家罗杰·奥分伯尼教授(Robin Osbome)甚至说:"好新闻就是没新闻"(Good news is no news)。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Bill Bonney)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具有负面因素的新闻题材对记者来说更加重要。"

新闻写作研究专家、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传播系教授沙莉·怀特(Sally White)在谈及新闻中的反常性时说,意外的东西有一种高度的新闻价值,它们更具有戏剧性,更容易成为人们的话题。对奇怪的新闻,人们会说:"喔,多么奇特啊!""简直不可思议!"她认为,这是读者对新闻记者和编辑的最高奖赏。

在负面报道中,"冲突"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所有具"冲突"性的新闻题材都被认为是新闻价值极高的东西,比如战争、犯罪、劫持、谋杀、强奸一类,还有暴乱、政变、法院判决、游行示威、竞选、逃税以及官员的腐化堕落等。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矛盾就是冲突、竞争或交锋。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冲突性列为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不无道理。

西方新闻学者认为,"冲突是大多数新闻的主要特点"。冲突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人体之间的直接较量,如文艺比赛、体育竞技和战争交锋等;有的表现为人们智力之间的交锋角力,如学术论辩、政治谈判、外交斡旋和国际争论等;有的表现为经济、社会的风云突变,如贸易摩擦、商品大战、媒介竞争等。

许多西方新闻记者是善于运用冲突性标准来报道新闻事件的行家里手。他们善于嗅出蛛丝马迹、善于扩大战果、善于表现冲突。但是他们自认为容易出现的偏颇是:"过分地企图将新闻写成简单和直截了当的有关冲突的报道";"抱着一种处理警察新闻或体育新闻的心理状态进行报道——把人们分为好人和坏人,而且总是认为每一冲突会有赢家输家";再就是过分地追求冲突性,使新闻媒介上充斥着暴力、犯罪、凶杀和战争的报道。

黄色新闻观主张的也是负面、问题新闻的报道,过分宣传有关凶杀、灾祸、色情、犯罪等刺激性内容的报道,通称黄色新闻。当然黄色新闻还包括对刺激性所采取的报道手段。如,使用大号煽动性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甚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标榜自己;等等。

3.受市场因素影响

负面问题报道之所以在西方媒体中成为主要报道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因素。葛瑞纳德教授指出,报纸希望建立广泛的读者群以吸引各方面的广告客户。为了抓住劳工阶级的读者,他们从枯燥的哲学、金融和政治转向暴露社会阴暗面的引人入胜的故事,采用富有人情味的和煽情的手法去描写有关性、丑闻或犯罪,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美国普氏研究中心1996年对公众的调查显示,美国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依次是犯罪、有关当地的人物和事件、健康、体育、当地政府、科学、宗教、政治新闻、国际新闻。有人统计,在1977年,"昨天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事件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处于支配地位,超过半数以上(52%)的报道基本上是"发生了什么事件"的报道;而到1997年,具有这类特点的报道在全部报道中只占32%,下降幅度20%。有文章指出:"今天报道的重点已不再集中于决策过程、战争与和平、政治,也不再集中于对事件进行深度的连续分析报道——这些都曾被称为传统新闻的重点。人物、人们感兴趣的事件和对人们有用的新闻仍为重点,而丑闻、稀奇古怪的事物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则成为新的报道重点。"文章作者举证说,在1977年,具有传统新闻特点的报道在数量上和影响上超过以名人特写或丑闻为重点的报道,两者比例为2:1,32%为传统报道,15%为特写报道。20年后,这种关系已颠倒过来,只有25%的报道集中于传统题目,而超过40%的报道已着重于比较轻松的或耸人听闻的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兴起的解释性报道,以其详实的背景材料、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影响到读者对事物的判断与立场态度,这是一般的言论说教所不能比的。正是这样的一些原因,使得解释性报道成了今天西方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式样。日本老报人扇谷正造认为,现在简直是进入了报道"为什么"的时代了。各报的解释性专栏是今天报纸的名牌、是竞争的焦点。今天的报纸工作者,至少是把重点放在了"为什么"上。以《新闻报道与写作》为例,该书作者麦尔文·曼切尔教授(Melvin Mencher)认为:即使在大众传播的今天,沃尔克的定义(新闻有赖于女人、钱财、坏事)仍然是真理。只不过其中关于女人和两性的报道,现在很可能是关于离婚、性解放和女权主义等问题的报道;关于金钱的报道现在很可能是包括对地方经济和社区税收结构等问题的分析报道;而关于犯罪报道现在很可能涉及对于青少年罪犯在什么年龄按成人罪犯对待以及市郊家庭主妇被害等报道内容。

负面问题报道的轰动效应和市场回报是明显的。1997年英国王妃黛安娜的绯闻和猝死,一度成为西方传媒和受众关注的焦点。1998年传媒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报道使许多重要报纸的销量激增。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该事件的第二天销量便立即上升了7.5%。

在负面问题报道中,暴露和批评占据突出地位,其原因之一也是报纸的经济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利。此外,这种情况还归因于西方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舆论监督传统。1961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宣称:"报纸的生命就在于"暴露"",这种暴露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一个是社会问题。报纸应当监督政府官员的表现,对任何一种腐化堕落和错误都进行曝光。一个自由而有责任的报纸应当试图使"政府官员、公务员、社会各机关和司法系统尽心尽职,履行责任"。对于政府的政策,西方媒介经常采用一种批评态度,而揭露社会上的犯罪、欺骗和不义行为更是他们的责任。所有这些,都加大了西方媒体向暴露和批评倾斜的力度。

4.国外对突发性事件的问题新闻传播的做法

就突发性事件的问题新闻传播而言,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其采取新闻发布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具体做法各国又有所不同。

美国无论政府机构、半官方组织或私人公司,都非常重视新闻发布。总统府(白宫)和政府各部都有自己的新闻办公室,设新闻发言人,负责同新闻媒体联络和发布新闻。其中活动最多的有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发布新闻一般有三种形式:定期发布(三个重要部门几乎每天都有)、不定期发布、随时发布。不定期发布和随时发布,一般都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有关部门对定期新闻发布形式作出的补充。

日本政府最高新闻机关是内阁广报室和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广报室,二者是一套人马,发布新闻的最高官员是内阁官房长官。设在内阁的"危机管理室"负责认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并将信息通报给内阁广报室。

法国是新闻发布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从外交到国防,从各类突发性事件到自然灾害,均能快速发布消息。它的突出特点是多层次设立新闻发布机构和新闻发言人,负责发布各自的消息。总统府发言人负责总统活动的吹风,外交部几乎每天就外交事务及国际问题作出表态和答记者问,国防部每周四发布有关国防和军队方面的消息。其他部门主要通过传真向主要新闻机构发布本部消息。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由各主管部门发布消息。1995年6月,法国宣布恢复核试验,参加海外的战争行动,由国防部宣布。海湾战争爆发后第二天由法国国防部长宣布法国参战。如发生劫机事件,由负责处置的宪兵特警部门宣布。发生爆炸和社会治安事件由地方政府宣布,在巴黎则由警察总属宣布。如1995年8月凯旋门前爆炸案,就是由警察属长在爆炸现场宣布死伤人数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由内政部民防安全部门或当地省政府宣布。要人、名人患病住院或车祸等消息由医院宣布,戴安娜受伤抢救、死亡等消息就是由医院发布。属总统职权的外交和国际重大问题,经常由总统本人亲自宣布。

英国采用以"大媒体优先"发布紧急新闻的制度。如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新闻要发布,英国政府只通知几家大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和几家大报。如与某些国家有关,则通知有关国家驻英机构。新闻发布会很简短,发言人只回答两三个问题,不回答记者提出的与此无关的任何问题。首相新闻办公室每天都有例行的新闻发布会,所以一般不举行紧急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以免给人一种事态严重或政府在某事上惊惶失措的感觉。

瑞典是比较安静的北欧国家,但对国内偶尔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与瑞典有关的外国发生的突发事件,还是很重视新闻发布的,常常是临时成立专门的班子负责。前首相帕尔梅遇刺身亡一案的新闻发布由政府办公厅负责,新闻公报经内阁会议讨论后发布。"爱沙尼亚号"沉船事件虽不是政府的事,但因为遇难的千人中多数是瑞典人,所以交通部门也为此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新闻。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虽不发生在瑞典,但距瑞典较近,引起瑞典人恐慌。事故发生后,瑞典也成立了一个由首相、环境部、国防部、外交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新闻中心,负责新闻发布和解答公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