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价值传递与社会化功能
网络问题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彰显事件的个人价值评判。比如突发事件与危机性事件爆发,如对苏丹红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上海某区拆迁事件、光明牛奶事件、雀巢事件、SK-II化妆品事件等等的报道,传统媒体及其网络版往往比较严肃。传统媒体根据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对材料进行取舍,事实和数据一般都是经过"把关人"核实的,问题新闻的报道准确性、可信性高,但其政治和社会职能在网络中也依然发挥作用,社会责任感比较高。可一旦被网络媒体跟踪,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大小细节、相关背景,不管新闻价值大不大,或者有无新闻价值,也不管这类新闻是否带有受众参与娱乐的倾向,都被悉数罗列。受众至少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及其进展情况,接触更多的信息,拓宽思考的角度。信息量丰富了,就有助于形成判断,作出中肯的评价。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网络,得以交流。尤其是网上调查等反馈手段紧跟在问题新闻之后,受众可以投票查看结果,判断一部分社会公众对这些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的态度、立场、观点,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结果极可能是邪不压正。事实也证明,上述事件也得以比较公正的处置,为我们的文化、道德、法律所认可。在长期的互动中,受众不但参与了社会化的过程,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坚守传统的道德底线,传递正向的价值取向。
4.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源于李普曼,科恩发展了该理论,1972年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为其命名。议程设置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的话题设计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媒体报道的内容,往往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通过重点披露事件,强化公众对所披露事件的关注,媒体虽然不能成功地控制公众"怎样想",但是却能异常有效地引导人们"想什么"。网络媒体是开放的,是一种"多看少管"的媒体。网络媒体较之传统媒体,议程设置依然在起作用。首先,网络媒体披露不披露某个议题,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关注与否。其次,网络媒体披露议题的优先顺序,显示出对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与否,从而引导受众的注意力和舆论导向。第三,网络的开放性允许非专业的信息传播者参与传播的过程,受众可以通过虚拟社区自发形成与设置议题,摆脱了传统媒体的强势控制。此外,受众还可根据自己的判断认定某个议题的重要性,有可能经多级传播后,不但影响到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兴趣点,也有可能波及到整个社会,并引发社会舆论,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随意性也使信息泛滥,有些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也会导致某些议题失真,最终淹没某些有价值的议题。
第三节中西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比较
人类社会媒介的发展历程基本相似,媒介的出现都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不分国度、不分种族、不分文化、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经历着前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并即将经历信息社会。每一个阶段都创造出独特的媒介环境,媒介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前农业社会,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文化一代代传递下去;农业社会创造了书面语言,大多数人不能读写,口头记诵和专门传播知识的医生、教师等共存;工业社会印刷业盛行,出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继之而起;信息社会,网络成为主导媒介,计算机帮助创造、存储并加工信息,将所有的媒介信息都转化成计算机可读的形式,促进了多媒体的融合。网络又在其他方面转化了传统大众媒介的特性,使传统的媒体具有了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质。罗伯特·拉罗斯和约瑟夫·斯特劳巴哈在他们的合著《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里清楚地描述了人类媒介的演变过程,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给媒介带来的新特点。"由于技术的飞快进步,社会正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变。继续谈论诸如印刷、收音机、电视、电影、电话和计算机等各种媒介,好像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计算机和电讯网络方面的进步已使得它们与传统大众媒介融合了。"当代大众媒体的界限正在慢慢消失,变得模糊,融合成为当代大众媒介的主导现象。
新的媒介环境给问题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新的网络平台。网络问题新闻传播速度快、滚动更新快,实现手段多媒体化、超链接化,这些由技术环境带来的新变化,中西差异不大,甚至有很多的共同点
1.受众力量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强大
在报纸、广播、电视时代,传媒拥有资源,处于优势地位。受众只能被动地等待信息被传播出来,并且不能即时作出反馈。传媒对受众的感知基本上是模糊的,受众一般被当做一个沉默的整体来看。传媒假定这个群体因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的相同或不同而必定有内容选择上的相同或不同。广告商也因之加大或者缩减广告的投放。网络盛行以来,网络可以根据搜索引擎、邮箱或通行证注册等信息,比较精准地找到一个个受众的个体,了解个体的喜好,从而使信息的传播和广告投放等活动有据可依。在北京,"百度主要是通过IP地址判断网民的所在位置,跟踪用户的检索日志,然后分析一个区域内的网民上网习惯。调查可以按东城、朝阳等行政区划分,也可以按照二环、三环等地理位置来取样。百度通过后台技术可以分析消费者的上网行为,从用户的搜索、浏览、发言来分析判断出他对什么感兴趣,想要找到什么;然后通过海量的用户覆盖,形成了比传统调查更权威和及时的网民行为数据库。简单来说,百度统计发现,住在二环以内的人,最关注汽车和旅游度假,住在五环以外的人,最关注骑马、高尔夫、运动。"网络信息时代,受众的个性化要求日益觉醒并愈加强烈,受众是什么样的,媒介就是什么样的。媒介不能超越受众的需求去发展,而只能和受众的需求水平一起成长,这个道理,电视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注解。尤其是在市场化的当代,适应市场、适应受众的节目得以生存,反之夭折。媒介如果不关注传播效果,不关注受众的反应,在当代只能惨遭淘汰。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传播学研究把目光投向了受众研究,从研究报纸的读者开始,直到关注今天的网民。网络受众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传播权,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表现出了明显的互动意识。受众之于网络的主动、交互的意义,越来越不容忽视。
2.虚拟社区和身份
网络空间被明确称为一个可以赋权的场所,一个用于建设、创造与交流的地方。
小小的一个网络空间,就可方便地联系起全球各地的人们。在这个虚拟的社区里,受众可以和现实世界的身份对接,也可以脱离。时空界限不再是交流的障碍,这里成为交流意见、发泄情感、排遣孤独、个体社会化的一个场所。网络媒体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媒体与受众个体之间的距离、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相等。网络媒体的双向传播、受众匿名无障碍化身份,决定了其主动参与问题新闻的传播,许多传统媒体不敢或者观望问题事态发展的心态最终贻误了最佳报道时机,让网络媒体抢尽了风头。
而中西网络问题新闻传播,因其观念、文化、社会、媒介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差异性和多样化。中西网络问题新闻传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导致问题新闻自我披露程度不同
自我披露是指"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别人的过程。"他人指的是谈话对象,可以是亲人、友人、陌生人等。史蒂夫·莫藤森认为:"西方思维通常被描绘成是一种受到了希腊罗马传统影响的线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 logic)思维;与此相对照,东方思维经常被描绘成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强调的更为图形式(configural)的和整体的(holistic)认识世界的方式。"图形思维更着重从事物间的关系来认识事物,而直线思维则擅长描绘事物,从一个个案推出一般性前提,或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案。图形思维善于概括,直线思维擅长描绘。这种提法与爱德华·T·霍尔的"高语境"(high context)讯息与"低语境"(low context)讯息的提法一致。中国文字与文化相对含蓄,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过程中,处于高语境的顶端。而直线思维的西方人,凡事更可能倾向于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更加直白一些,大量的信息被置于清晰的编码中。如此看来,图形思维和高语境讯息传播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人,自我披露的程度低一些;而兼具直线思维和低语境讯息传播特色的西方人,更可能清晰地表述与描绘事物,自我披露的程度高一些。所以,在问题新闻的传播中,对于同一领域甚至同一事件的报道,受众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接受的讯息不完全相同,甚至在细节、事实的选择及报道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