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48536300000074

第74章 参考文献

[1]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蓝鸿文.专业采访报道学.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6]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史.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8]郑超然等.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0]万武义.关于问题报道的思考.新闻战线.2004(3)

[11]刘昆.话题新闻导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3]刘行芳.西方传媒与西方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

[14]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5]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6]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17]尹德刚等: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8]彭菊华.新闻发现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千高原.问题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1]李东生.东方时空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2]叶子,刘坚.电视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23]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视角的系统阐释.新华出版社,2005.

[24]郝明工.无冕国度的对舞——中外新闻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5]郭镇之.中国电视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6]钟大年.香港内地传媒比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7]温化平.广播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28]马胜荣,薛群.描述世界.1版.新华出版社,2004.

[29]苑立新.现代经济新闻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0]陆小华.重大报道政策.新华出版社,2000.

[31]李良荣.新世纪传媒大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2]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3]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4][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5][美]雪莉·贝尔吉.媒介与冲突:大众媒介概论.4版.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36][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7][美]埃德温·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年.

[38][美]弗兰克·路德穆特.美国新闻事业史.台北:台湾教育部,1979.

[39][美]W·A·斯旺伯格.普利策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40][美]道格拉斯·贝格.美国普利策奖金内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41][美]林肯·斯蒂芬斯.新闻与揭丑(2).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2][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布朗出版公司,1977.

[43]里杰斯特.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44]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5]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46][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9版.展江译.2004.

[47][美]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信出版社,2003.

[48][美]彼得·菲利普斯.美国禁发新闻.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49]詹宁斯·布赖恩特(Jennings Bryant),苏珊·汤普森(Susan Thompson).传媒效果概论(Fundamentals of Media Effects).陆剑南等译,昝廷全审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0][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版.何道宽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

[51][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熊澄宇等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