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事物往往存在两重性,葵花子也同样如此,它既治病也致病。治病和致病的物质都是葵花子中的亚油酸。医学专家认为,过量食用葵花子,会释放和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能导致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大量的脂肪堆积于肝脏,会影响细胞的功能,使之遭到破坏,造成肝功能障碍和结缔组织增生。尤其是幼儿,内脏十分娇嫩,更不宜过多食用葵花子。另外,营养学家还指出,一些企业为取悦于消费者口味,把葵花子加工成可口的“多味瓜子”。而这些“多味瓜子”在制作过程中,往往用超量茴香、食糖、盐等多种物质炮制,损害消费者健康。为此,专家告诫:吃葵花子除了要适量,还要注意别经常吃“多味瓜子”,以免“多味”引来多病。
黑芝麻养血
黑芝麻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E及钙、磷、钾、锌、硒等物质,具有补肾益精,补肝养血、强筋壮骨的功效,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耳聋有显着的改善作用。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A、维生素B及钙、磷等矿物质,能补虚、益气养血。二者合用对肝肾阴虚型老年听力减弱效果较好。
油炸和烤制食品对心脏有害
荷兰学者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量食用油炸和烤制食品会增加心脏病的概率,因为这些食品中富含的转脂肪酸对心脏有害。
荷兰学者用10年时间对667名男性进行了跟踪调查,观察记录这些男性的饮食结构。结果发现,这些在10年前健康的男性,10年后竟有98人患上心脏病的机会比脂肪摄取量最低的人高出2倍。
油炸和烤制食品以及人造黄油中富含转脂肪酸。转脂肪酸的生化结构与饱和脂肪类似,具有增加人类血液中不良胆固醇含量并降低“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吃烤肉的五大危害
1.易使人“上火”。经过烧烤,食物的性质偏向燥热,加之多种调味品如孜然、胡椒、辣椒等同属热性物质,且辛辣刺激,会极大地刺激胃肠道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还会影响体内的理化平衡,令人“上火”
2.易感染寄生虫。烧烤食物外焦里嫩,有的肉里面还没有熟透,甚至还是生肉,且如果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食者可能会感染上寄生虫,埋下罹患脑囊虫病的隐患。
3.隐藏致癌物质。肉类中的核酸与大多数氨基酸在加热分解时产生基因突变物质,这些基因突变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另外,在烧烤的环境中,也会有一些致癌物质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而诱发癌症。
4.减少蛋白质利用率。肉类的烤炉中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气味,可是随着香味的散发,维生素遭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氨基酸也同样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人体对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的摄入。因此,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5.食用过多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如烤羊肉串、烤鱼串等,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导致近视的发生。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动物实验表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微量元素钙、铬对于调节眼内液压,维持正常眼压、眼球壁硬度以及防止眼睛近视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摄入过多烧煮、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会造成体内缺钙,若进食过量的糖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铬的贮存减少。女性经常吃煎、炸、烤的肉、蛋制品会增加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如每隔2天吃1次比1周吃1次患病率高出3倍,比1个月吃1次高出5倍。
吃火锅谨防“火锅综合征”
有的人在吃了火锅之后,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舌尖、口腔溃疡或出血,口唇疱疹,腹胀痛,腹泻,呕吐,甚至痛风发作,消化道出血等征,称为“火锅综合征”。预防“火锅综合征”须注意以下五项原则点:
合理搭配火锅膳食 吃火锅时,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荤食与素食,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要搭配合理,均衡摄取,尤其是动物性食物、酸性食物、荤食、热性食物等要有所控制,千万不能过多。
调整火锅进餐顺序 一般来讲,人们吃火锅时,往往是先吃肉食,再吃蔬菜,最后吃水果。而科学的吃法则恰恰相反,应先吃水果,再吃蔬菜,最后吃肉食。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又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所以,在开锅前,最好先吃点水果,或喝些果汁或蔬菜汁。
不要过于贪吃火锅 火锅既不能当饭,又不能代饭,即便是冬天,也不可吃得过多、过频、甚至连续不断地吃。千万不要因一饱口福而贪食,否则,很容易诱发“火锅综合征”,导致疾病上身。
注意火锅饮食禁忌 吃火锅一忌时间过长;二忌吃得过饱;三忌吃得过烫;四忌吃得过辣;五忌吃得过生;六忌吃得不洁;七忌吃得过咸;八忌连吃带喝。
吃火锅要因人而异 火锅种类很多,食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而有所选择,切忌随心所欲或千篇一律。比如,老弱妇孺宜吃什锦火锅;“火体质”宜吃白汤火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患者宜吃蕈类火锅;痛风患者宜吃素食火锅;肥胖症及糖尿病患者宜吃蔬菜火锅;肾病患者宜吃清淡少盐的清汤火锅。
不要长期食用一种油
营养师建议不要长期食用一种油,那么该怎样选择食用油呢?
橄榄油 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一类,它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囊炎、胆结石发生的作用;橄榄油还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钙在骨骼中沉着,延缓脑萎缩有一定的作用。
茶油 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橄榄油相仿,所以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据调查,茶油产地的居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亡率都比其他地区的人群低。
菜子油 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很高,故有与橄榄油相似的作用,并且还有利胆的功效。
花生油 含丰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所以有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豆油 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维生素D,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对体弱消瘦者有增加体重的作用。豆油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在各种油脂中最容易酸败,因此购买时一定要选出厂不久的,并尽可能趁“新鲜”吃掉。
葵花子油 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ɑ-脑营养有关的DHA,孕妇吃葵花子油有利于胎儿脑发育;其所含有的维生素E、维生素A等,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防止干眼症、夜盲症、皮肤干燥的作用。
色拉油 它是植物油中加工等级最高的食用油,已基本除尽了植物油中的一切杂质和腊质,所以颜色最淡。色拉油适用于炒、炸、煎和凉拌,这是其他食用油所不及的。
麻油 有“植物油之王”的美誉,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铁、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便秘、冠心病、糖尿病、头发早白以及润肤美容的作用。中医认为肺气肿患者,在睡前及次日起床前喝一点麻油,可减轻咳嗽症状。
猪油 它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吃得太多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肥胖等,但也不要不敢吃,因为其含的胆固醇是人体制造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自行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猪油中的ɑ-脂蛋白能延长动物的寿命,这是植物油中所缺乏的。
红花子油 红花子油来自于红花,适用的人群有: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脂肪的三高病人;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人群。
核桃油 核桃油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保护骨骼、防癌、防辐射、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每天食油别超过25克
国内外研究都认为食用油摄入量每天在25克左右比较合理,而中国人现在食用油量普遍偏多,而且比例也不太合理,油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偏少。另外,烹炸时油的温度过高,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有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
科学合理用油还体现在尽可能选择或搭配食用高端食用油,如核桃油、山茶子油、橄榄油等,它们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对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很有好处,但摄入量也应控制在25克左右。
香油是中老年人最好的佐餐味素
首先,香油浓郁的香气,对消化功能已减弱的老年人来说,不仅可增进食欲,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香油本身的消化吸收率也较高,可达98%,香油大量的油脂,还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便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疗效。
其次,香油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丰富的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也可减少体内脂质的积累。另外,香油中的卵磷脂不仅滋润皮肤,而且可以祛斑,尤其可以祛除老年斑。中老年人久用香油,还可以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对于牙龈出现萎缩的中年人,特别是还有抽烟和嗜酒习惯的人来说,久用香油可保护牙龈和口腔。
两种酱油别混用
酱油有烹调炒菜和佐餐凉拌使用之分,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却经常将二者混淆,有的居民家中只备一种酱油。超过30%市民在选购酱油时忽视烹调与凉拌之分。两种酱油的卫生标准是不一样的,混淆使用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做佐餐凉拌的酱油对微生物的指标要求比烹调酱油严格,国家酱油卫生标准规定,用于佐餐凉拌的酱油每毫升检出的菌落总数不能超过3万个,而国家对烹调炒菜所用的酱油的菌落总数是没有强制性要求的。因此,消费者如果想做凉拌菜,最好选择佐餐酱油。
何时吃甜食最佳
营养学家说,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是食用甜品的最佳时间。此时间段适当品尝一点甜食,可以消除疲劳、调整心情、减轻压力。但只能是到为止,不可多食。
血压过低时 有不少人接近中午时,突然会觉得头昏,手脚冰凉,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时有经验的人会提醒你,去吃点甜食,头昏的情况一般都会好转。这是因为血压过低,寒冷时尤其会出现这种现象。
血糖过低时 由于过分控制糖分摄取,而出现低血糖导致休克症状时,喝糖水或其他甜性饮料,可使患者度过危机。
运动前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付出大量体能,而运动前又不宜饱餐,这时,适量吃些甜食可满足人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供应。
头晕恶心时 这时饮糖分高的水,可提高血糖,增强抗病能力。
呕吐或腹泻时 这时病人肠胃功能紊乱,有脱水症状,如喝一些盐糖水,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
过于疲劳和饥饿时 这时体内热能失去过多,人体虚弱,吃些甜食,可比一般食物更快地被血液吸收,迅速补充体能。
科学吃糖四个“不”
餐前不要吃糖果 甜食有一种特性,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抑制食欲。有些人因某种情况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了1杯高糖的饮料,结果导致正餐食量大减,营养摄入失衡。因此,每餐前1小时应禁用任何甜食、糖果。
餐后不宜马上吃甜品 餐后立即进食糖果,可造成血糖负荷过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胰腺会因疲倦而怠工,导致病变。
空腹别吃甜品、糖果 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反酸和烧心感。还有人以1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认为这样做“方便快捷”。其实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部分人士不宜吃糖 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胃肠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等。
吃甜食少车祸
近来,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对300余名司机的实验发现,当他们按要求每天下午2点前摄入一点儿巧克力、甜点心或甜饮料时,1个月中发生的车祸奇迹般地比前1个月减少了50%,也比以往任何1个月中发生的车祸要少得多。奥地利的医生们对出事汽车司机的血液进行了化验,发现含糖量明显偏低。学者们认为,血液缺糖,易引起血管狭窄,致使注意力不集中。通过用自动练习设备做实验,那些实验前24小时没有吃糖的司机,比吃了各种甜食的司机反应迟钝得多。因此,医生们建议跑长途的汽车司机,要随身携带一些甜食,这有助于减少事故。许多人因怕“发福”而对甜食敬而远之。但美国营养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午后适量进些甜食(巧克力、麦乳精、甜点心或甜饮料)有益无害。此外,午后吃甜食,还可使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少打瞌睡,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当然,甜食也不能吃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