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16

第16章 学科专业建设探索(16)

藏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化调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面临的困难重重,但探索与实践不会间断,我们的思考仍将延续。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民族院校发展

张洪亮

摘要:学科建设是关系学校全局,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学科水平直接体现出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学科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居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民族院校应加强学科建设,促进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民族院校,发展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律。一所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该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而三大社会功能的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因此,学科建设是关系学校全局,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张洪亮,男,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民族院校在新世纪的发展快慢,在根本上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取决于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创新的程度,要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因此,学科水平直接体现出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居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因此,民族院校要根据世界科技革命状况和发展趋势,遵循教育规律,构建与学校实际协调、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科专业体系,并以此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以及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民族院校的发展。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来看,发达国家从步入工业化开始,人文社会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院校自建校伊始,多数院校一直保持着人文社会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由此而导致民族院校适应社会需要及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后,这种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少;传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多,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才少,这是民族院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的现状。目前,我国经济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出现大的调整。同时,西部大开发不仅带来了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将使这些原不发达的地区呈现崭新的经济格局。因此,民族院校应该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及其发展趋势为主要参照,进行学科建设,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就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工科和经济类专业,现有的专业要进一步向应用型、复合型转化。对于生源缺乏、发展前景不大、难以继续办学的基础性专业,要下决心实行转向、合并、停办或撤销。对于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的民族类基础专业,尽管面临一定困难,也要采取建立基地和进行专业拓宽改造的办法给予适当的保护,保证传承、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才的持续培养。增设经济建设急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办学条件、生源和就业前景好的本科专业以及条件具备、社会需要的硕士点、博士点,重点放在巩固新专业、改造现有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性上面。研究生培养也要增大应用型比重;专业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要打破专业和课程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基础宽厚、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一、加强学科建设,必须制定出一个高水准、高质量的规划

在制订学科计算规划时,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把握本学科发展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要有开阔的思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敢于创新;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能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逐步实施。制订学科建设规划,要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考虑:

学科方向是根本。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要进一步调整、确定本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确定学科方向,要考虑本学科发展的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必须有研究方向;要根据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特点,确定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形成重点。要深入了解,抓住一两个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特色。对于基础学科而言,主要要产生新的理论,提出新思想。学科方向是学科力量配置的依据。方向是否恰当,决定了配置的力量,包括人才、设备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产生高水平的成果。学科建设首先必须凝练学科方向,找准目标定位。方向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科内在的发展趋势,又要着眼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既要考虑现有的校情和研究基础,又要立足于学科前沿,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学科队伍是关键。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特别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队伍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学科方向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带头人对方向的审时度势、远见卓识和综合素质。通过培养、培植和引进,一定要在选择学科带头人上下工夫。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学术一流,还要人品一流、学风正、会团结人、善于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

学科基地是保证。学科发展离不开学科基地,学科基地水平不仅包括中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人文基地的建设水平,还包括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图书资料建设的整体水平。学科基地建设,一是要求每个教学单位要按教学要求,建设好实验室。二是要求各教学单位建设一批跨学院、跨学科的开放实验室或基地。三是按照学科建设要求,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或基地。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和图书资料的建设。

学科制度是核心。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和学科基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方面对另外两个方面都会产生制约作用,任何一个方面不足都会构成学科发展的障碍,因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整体推进、系统建设,这就需要用良好的学科制度来保证。近些年来,各民族院校通过实施各种计划,尽管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很少产生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和杰出人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科制度没有跟上去。学科制度是整个学科建设体系工程的最后保证,学科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中最重要的安排是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大学不仅是一个教学单位,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创新组织。民族院校要抓住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确定明确的科研激励导向,对那些在学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进行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做出高层次的成果,通过广大教师对学科建设的参与,提高学校的学科品牌。非正式制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与传统。文化与传统等非正式制度在大学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企业组织,调节的领域比正式规则更广。对大学而言,最重要的文化是学术文化,最重要的传统是学科传统。

二、认清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然而,学科建设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盲目求热。在学科建设中,不仅各学科要有自己的规划,学校也应有总的规划;在制订规划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律、国内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科总的发展方向,在给学科“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之,学科建设规划应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民族院校在学科建设中求新、求热的现象普遍,纷纷增设新的、热门的学科专业,忽视了各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脱离了本校的优势学科,建立起缺乏相关优势学科支撑的“势单力薄”的学科。

这种做法显然对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及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不仅需要同一门类的学科之间打破障碍,进行交流与结合,而且需要不同类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求在其结合点上派生出新的学科分支,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学科建设不能停留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学科“单打一”的水平上,而应按照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建设好各个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联合,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民族院校的综合实力。学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队伍的建设。

三、明确原则,制定对策,抓好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术队伍的建设,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引发了国内各高校在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方面的激烈竞争,为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民族院校应制定一些相应的实施对策。

1.完善领导机构

校领导直接主抓学科建设的工作。各教学单位也以院长为首抓学科建设,形成学校与学院上下沟通互相配合的局面。学科建设机构要统一制定、组织实施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对全校学科建设情况定期进行调查和分析,组织学科评估工作;召集有关单位就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商讨;定期检查计划和各项任务的执行情况;结合学科建设的进程,提出学科点的建设规划,并组织落实规划的实施。同时发挥科技处、组织人事部、教务处、学生处、基建产业处、计财处、研究生部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各职能处相互协调,彼此配合、共同推进学科建设的工作。

2.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

为了保持特色,发挥优势,在认真调查分析学校学科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以保持已有学科特色,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为基本原则,制定学科发展依据。按照调整与创新并举、改造与新设相结合的思路,重新组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为主动适应我国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新形势,为更好地发挥民族院校已具备的学科建设经验和专业发展优势。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制高点,高校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科的竞争。各民族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搞好学科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涛.学科建设与民族院校的发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图道多吉.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民族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3]石迎春.学科建设:新世纪民族院校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4]姜国斌.面向民族地区的民族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探索.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6)

[5]李杰学科建设与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6]孟立军.对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7]冉红芳.西部民族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探析.今日科苑,2008(22)

[8]宝良.民族院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几点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文献综述

刘毅 李冰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龙头和核心工作,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学科建设的日益深入,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同时,不少民族高校也提出了在学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加强民族高校学科建设的建议。本文试图针对我国民族高校学科建设这一问题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学科建设,民族院校,民族教育

随着我国学科建设的日益深入,国内高教理论界对学科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学科建设已成为国内高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民族高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部分,也在学科建设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然而,至今未见一篇综述我国民族高校学科建设的文章。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刘毅,男,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教师,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经济学和教育管理研究。]

一、我国民族高校学科建设研究现状扫描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取关键词为“学科建设”对其相关的全部文献进行搜索。发现在1999~2009年8月期间发表文献共计5097篇;而取“民族高校”、“民族院校”、“民族”关键词分别在结果中搜索,发现在1999~2009年期间发表相关文献共计6篇、19篇和74篇。74篇中几乎涵盖了前列6篇和19篇的内容,剔除与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的研究文献,共计32篇。本文即以这32篇文献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