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对研究生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从目前大多数院校来看,两课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重在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生开设的政治课是作为公共学位课来上,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沿袭的仍然是本科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以思想理论课为平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高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引导研究生树立主导的社会价值观[10]。
四、结论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总之,要做好目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继续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理论教育、强化学术文化氛围。坚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狠下工夫,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惠敏,王博超,丁常富.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6(4):88~91
[2]宋建,许慈晖.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1(3):54~56
[3]熊蜀蓉.应重视新时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9月号下旬刊,159~161
[4]杨丽雪,李素英,宁茂.关于新形势下农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09(7):263~264
[5]陈琼花,冯社洪.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2):72~74
[6]方仪.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122~125
[7]苗吉,徐雷,刘春燕,张瑞甫,胡玉定.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6月号上旬刊,35~37
[8]段湘莲.试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5):187~188
[9]姚利权.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新西部,2009(2):4~5
[10]方仪.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江苏高教,2005(3):133~134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蔡春浩 陈颜余 勤高
摘要:人文关怀对体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要求确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人文关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这充分反映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到内涵上的一个新变化,也为新形势下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对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涵[蔡春浩,政治学院讲师,硕士。]
在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引入中国的一个概念。它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作为欧洲中世纪神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2]。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是指体现人生价值、信念、理想和德行的精神。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以“人”作为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它不仅承担着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追问与价值决断的责任,还帮助人们解读人生的终极意义。正是这一内在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就是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自由和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和合作的精神,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养,使学生成长为有健康人格、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加强人文关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汉族学生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人文关怀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主要在民族地区举办和实施,深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与汉族之间的交流较少,普遍汉语水平较低。考上大学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少数民族集中区域,到以汉族为主的中心城市中的高等院校学习。对他们来说,进入大学不仅意味着脱离了自己成长的社会环境,转移了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还将面临独特的心理历练——因为意识到自己与汉族大学生的诸多不同从而会表现出独特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语言交际、生活习俗上,还表现在内在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体验上,其特殊性表现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适应过程。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重性、复杂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人文关怀。
2.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交往的空间和范围迅速扩大,社会也表现出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各种矛盾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各种现实问题和文化观念差异的冲击等使得他们感到了更多的困惑。他们只有不停地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角色,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种行为方式和角色的转换,常常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变得无所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比较看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其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关怀价值则不够重视。正因如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决定了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人文关怀,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加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表明,重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根本。因此,高校要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民族遗留问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有狭隘的民族思想,认为本民族比别的民族优秀,这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种体现,但也是一种民族优越论的潜台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遇到的困难一般会寻求同族老乡的帮忙,使得同族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密切,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明显增强,并由此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又往往会以一种浓厚的非正式群体意识表现出来。事实上,因共同语言、习俗、同一民族、信仰等原因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个体的影响有时要比正式群体的影响大得多,其生命力也强得多。有时因一点小事将矛盾扩大化,说成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和谐校园的建立。因此,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正当诉求,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
人文关怀实质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这就要求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生存、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注与关怀是应有之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最一般的意义在于对人的改变,体现着人对理想和价值主体性的追求。要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要从下面的几方面做出努力。
1.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风俗习惯。人的主体性是人重要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得以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人在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确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对于我们不断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那种思想政治教育者居高临下,少数民族学生望而生畏的状况,有助于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让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认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会把思想问题和心里话说出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到找准问题,收到实效。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尊重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
2.重视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人的需要和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5]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了解现实中的人的各种需要,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的具体利益。尊重并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合理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切入点。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会遭遇学习压力,更大的家庭经济负担以及人际关系不适应,他们还常常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去向。这些压力和具体困难都是他们急盼解决的问题,是别的大学生所无法深切体会到的。实践证明,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找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树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人文关怀教育观念。
3.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情感始终伴随其中,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感化,是思想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尽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其共性,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等的不一致,也呈现出个体差异。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正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最终价值取向的双重要求下,教育者要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在早期教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家庭环境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注意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起点不同,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特有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促进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准确诊断和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