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旅游市场全面发展,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000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到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以扩大内需、西部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为契机,围绕“神州世纪游”主题年,完成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改革、出国(境)市场整顿、旅游信息化工程启动、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等“五大战役”,强化行业管理,提高产业素质,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海内外市场促销,真正形成了中国旅游业的“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了入境、国内、出境旅游的全面发展。2005年,我国入境市场全年接待旅游者1.20亿人次,其中外国入境旅游者达到2025.51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19.6%;旅游外汇收入共计292.9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8%;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比2004年增长10.0%,国内旅游收入共计5286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2.2%;其中80%的旅游者选择在城市周边100千米的范围内进行休闲活动。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出境人数达3102.63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7.5%。其中因私出境人数2514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了9.4%,占出境总人次的81%,中国成为亚洲增长较快的新兴客源国。
2007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增长5.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2万人次,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增长24.7%。2007年我国进一步推动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的发展。
第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至2004年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饭店28.38万家,全国统计的星级旅游饭店10888家;全国共有旅行社149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460家,国内旅行社13467家,各类旅行社共实现收入1017.82亿元,比2004年增长55.92%。
第三,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增多。
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2007年全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
第四,旅游产品结构逐渐完善。
旅游产品是经过规划师、旅游经营者包装后向市场出售的旅游线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观赏、浏览的层面上,更多向体验和认知的层面发展。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这样,同时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对两个市场快速发生的变化、面对同类和不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只有不断拓展其旅游产品带谱来适应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才能让自己在充满竞争、瞬息变化的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体现在产品的包容性和组成产品要素的多样性上。包容性是指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非排他性,即在遵循乡村生态旅游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几乎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以作为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如乡村生态旅游也包括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等类型。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组成资源的多样性方面,乡村田野的一朵小花、一棵独树、一声鸟鸣、一曲虫吟、一道麦浪都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的自然旅游资源;而农村的一圈围篱、一袅炊烟、一段劳作、一座谷堆又都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人文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回归乡村的生态理念为城市人做好了进行乡村生态旅游的思想准备,城市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产生的推力和乡村优良环境形成的拉力,以及健康的旅游产业环境为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