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48554700000017

第17章 明白乙肝的轻重程度(3)

7.检测乙肝别忘了前S抗原和前S抗体?

以往检测乙肝主要靠“两对半”,得出“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但是传统“两对半”检查,有不少局限性,新近开展的前S抗原和前S抗体检测可以弥补“两对半”检查的一些缺陷,更好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变化。乙肝病毒DNA有不同的基因区域,其中S区担负着编码病毒衣壳蛋白的任务,也就是常说的表面抗原。乙肝病毒S基因由S基因、前S1基因、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前S1蛋白(前S1抗原)、前S2蛋白(前S2蛋白)。前S1及前S2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前S1抗体和前S2抗体。

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出现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期,并与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显着相关,前S抗原可作为进行乙肝早期感染的标志,也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新指标。

前S1片段(21~47肽)能和肝细胞结合,检测前S1抗原可以了解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的情况。检测前S1数值变化情况可以从侧面了解和评估干扰素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疗效。前S2蛋白具有多聚人血白蛋白受体(PHSA),该物质在乙肝病毒附着和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

前S抗体是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前S1抗体具有清除病毒和组织病毒侵入肝细胞的作用,可作为预示病毒被清除、疾病得以恢复的指标;前S2抗体出现与乙肝病毒e抗体出现相当一致,表示乙肝病毒“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预示病毒被清除和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变。

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加上新近开展的乙肝病毒DNA检测和前S抗原、前S抗体检测,完善了乙肝病毒检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和综合判断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预后情况。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多开展这些指标的检测。

8.乙肝病毒指标定量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现已能够对十余种乙肝病毒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充分了解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定性分析只能了解到病毒成分的有无,而定量分析可以反映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好坏。目前能够开展的乙肝病毒定量检查项目和意义包括:

(1)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查:乙肝病毒DNA是存在于乙肝病毒核心部分的遗传物质,是病毒的基因,通过酶标法和荧光法可以定量检查出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的高低可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严重程度,传染性大小,也可以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进行判断。

(2)乙肝病毒e抗原定量检查:e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核心蛋白,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主要标志,即乙肝“大三阳”。①急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定量逐渐降低并转阴表示预后好;反之,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②e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是判断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③e抗原向抗e抗体的转换(“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e抗原定量水平逐渐降低并转阴而e抗体出现表示疗效良好。有不少患者体内病毒较少,定性“两对半”检查常为阴性,定量检测更加灵敏,可检出某些阳性结果,对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很有帮助。

(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定量检测:表面抗原是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聚合酶活力,所以没有传染性,定量水平高低只能说明装配病毒时,剩余外壳部分的多少,数量高并不等于病毒复制程度强。

(4)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定量检测:该项指标同样是乙肝病毒核心成分的反映,数值越高,说明复制水平越高,传染性越大。

(5)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表面抗体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性抗体,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复后或在注射乙肝疫苗后获得,是否能够达到预防保护作用要看抗体数量多少。只有表面抗体滴度达到10×106国际单位/毫升才有保护作用,如果低于这个数量,则需要加强乙肝疫苗注射。

(6)前S抗原与前S抗体定量检测:前S抗原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显着相关,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新指标,数量越高,说明传染性越强。前S抗体与表面抗体呈正相关,是预示病毒清除和疾病恢复的标志,数量越大,结果越好。

乙肝病毒定量检测有许多重要意义,但是定量检测对于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如果条件不具备,难免造成“假数值”,给诊治工作带来麻烦。所以,病毒定量检测大都在正规大医院方可进行。

9.乙肝患者检查肝功有哪些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十分重要,复查肝功是了解乙肝病情轻重,指导治疗的最重要依据。那么,检查肝功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1)掌握正确的检查时间,定期规律复查。乙肝患者进行肝功检查是所有检查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指标长期阳性,但肝功一直正常,自我感觉良好),可半年检查一次肝功;发病状态或处于治疗阶段的活动性肝炎(肝功反复异常,转氨酶或胆红素反复升高者),应及时复查,一般2周一次,直到肝功恢复正常,并保持半年后,可减少复查次数,改为3~5个月一次。每次检查肝功前,应在头一天晚餐(最好不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晨空腹去医院抽血。

否则,所得到的检查结果一定不准确。

(2)务必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查肝功系列。检查肝功格外强调使用全自动生化仪,目的是为保障检查结果准确无误,现一些基层单位仍使用半自动或手工技术检查肝功,不仅项目少,而且欠准确。有些地方的乙肝患者,症状、体征(疲乏、食欲不振、眼黄、尿黄等)十分突出,可肝功检查还是正常,到了大医院一查,肝功损伤十分严重。检查肝功项目一定要全面,包括多种酶学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这些项目的综合分析方能判断乙肝到了什么程度,是轻度,还是重度,治疗还需要怎样调整等等,都要靠肝功系列来决定。

(3)一旦得出肝功化验结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肝功能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所有的肝脏疾病,甚至是肝外疾病均可出现不正常的结果。乙肝患者一旦出现肝功异常,还要排除是否由于最近酗酒或使用肝脏损害药物(如抗痨药物、降糖药物、减肥药物、皮肤病药物等等)引起肝功异常。②肝脏本身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肝细胞损害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在肝功能检查中反映出来。假如肝细胞损害较轻,则肝功能检查始终不出现异常。为此,即使各项肝功能检查结果皆属正常,也不能否定乙肝尚处于轻微活动期的可能性,如果有必要时(虽然肝功能始终正常,但是症状、体征十分明显),可以进行肝穿检查,进一步明确。

③肝功能检查种类很多,它们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各指标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如果选择不当,往往不能反映病情。在解释肝功能时,务必要注意这一点,鉴别黄疸性质,可选用血清胆红素和一分钟胆红素;判断肝病严重程度时,可选用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胆碱酯酶、胆固醇等。④各化验室的条件不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不可能完全一致,正常参考值也有所不同,出自于不同医院的化验单,没有可比性。⑤一次肝功检查结果,较难说明或肯定肝功能的全部真实情况,应定期多次检查方可定论,不能单凭一次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到达标准,就确定患者为重型肝炎,仍需要短时间内多次复查方可定论。

(4)乙肝患者定期复查肝功的同时,最好能够配合进行其他一些辅助检查,这样可以更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如化验检查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板层素、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等),可以了解肝脏纤维化程度;检查甲胎蛋白可以了解是否有肝癌的可能;B超检查肝脏、脾脏及门静脉可以了解是否有肝硬化情况等;检测乙肝病毒指标(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等,可以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大小等。检查肝功并非万能,只有和其他相关检查同时进行,方可全面反映病情。因此,肝功能检查作为乙肝患者的必查项目,应该做到全面、准确,对于所有肝功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分析,方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10.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有哪些?有什么诊断意义?

乙肝病毒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即“两对半”,或称乙肝病毒5项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常在乙肝恢复后期出现阳性。此时乙肝表面抗原已转阴数月。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以上)。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可在2周内滴度明显升高。但也有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而又发生乙肝者,这种情况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接受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肝表面抗体可转阳。极少数情况下表面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常见于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常不能处理表面抗原;或是感染了S基因发生了变异的乙肝病毒。

(3)乙肝病毒e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或其后数日可测得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在血内高峰期亦是乙肝病毒e抗原的高峰期。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0周内逐渐下降,在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前可先转阴。如果乙肝病毒e抗原持续阳性,则可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e抗原指标转阴而乙肝e抗体转阳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恶化。极个别情况下可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而乙肝病毒e抗原为阳性。

(4)乙肝病毒e抗体在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后数月出现乙肝e抗体阳性。一般来说,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着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近年发现许多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亦为阳性的异型乙肝患者,临床上也不少见,其病情迁延不愈,这是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

(5)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在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后3~5周,肝炎症状出现前即可在血清中检出。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常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表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

11.为什么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是乙肝诊断的权威性指标?

应用PCR(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或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简作HBVDNA)是近几年研究出的、并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的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是乙肝病毒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物质,它决定了病毒感染力、传染性的大小,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称为整合型脱氧核糖核酸),当病毒进行复制时,部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可出现在肝细胞及血清中(称为游离型脱氧核糖核酸),现在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聚合酶联反应技术(PCR)可以检测到血清中游离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从而使乙肝病毒的检测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它和乙肝病毒三系统检测(俗称“两对半”)成为乙肝病毒检测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共同完善乙肝诊断的“黄金搭档”。

以下简述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临床意义:

(1)发现和鉴定非典型的乙肝病例。原先诊断乙肝主要靠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和“两对半”,如果表面抗原为阳性,才可确诊,现在看来这种确诊方法有一定缺陷,它可能使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漏诊,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乙肝“大三阳”是经典的、典型的乙肝模式,但是仍有多种非典型的、古里古怪的乙肝病毒表现形式存在,它们的特点是表面抗原为阴性,有时“两对半”检查,只有核心抗体为阳性,甚至于“两对半”检查全为阴性,但是却有乙肝症状,肝功异常,进一步检查HBVDNA很可能为阳性。导致这些古怪乙肝病例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乙肝病毒高度变异的结果,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犹如一把“魔镜”,依然可以识别出这些古怪的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