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48556600000011

第11章 印后加工(1)

印后加工是印刷品印刷完成后,为了获得最终的设计形态和使用性能而进行再次加工的技术总称。如书籍的装订、上光覆膜、精装书的书壳安装制作、折页、包装印刷品的模切、烫金等工序。印后加工可以分为印刷品的表面加工、装订加工和容器的加工。

5.1 印刷品表面加工

在印刷品表面运用上光、模切、烫金、覆膜等加工工艺已经成为许多设计师用来创意表现设计意图的手段。此外,这类表面加工既可以保护印刷品表面、增强印件的耐磨程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展示产品、刺激消费者购买欲、促进销售,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常用的印刷品表面加工包括上光、打蜡、覆膜、烫金、压凹、模切、压痕等。

5.1.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上(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干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起到增强载体表面平滑度、光泽度,保护印刷图文的精饰加工的作用。上光已成为印后精加工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的技术创新中,印后加工只有运用高新技术达到精美自动化,才能完成印刷技术的整体革命。

上光工艺按上光油的干燥方式,可分为溶剂挥发型上光、UV上光(紫外线上光)和热固化上光等。

上光是为了美化印刷品、保护印刷品、加强印刷品的宣传效果和提高印刷品的实用价值。上光后的印刷品表面显得更加光滑,使入射光产生均匀反射,油墨层更加光亮。上光是采用上光油对印刷品进行表面涂布加工。在印刷以后对印件进行最后加工之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纸张或纸板印件的表面进行保护性处理,印刷品经过上光后在表面罩上一层亮膜,其应用范围如下。

(1)书籍装帧,如护封、封面、插页及年历、月历、广告、宣传样本等,经过上光能够使印刷品增加光泽、色彩鲜艳。

(2)包装纸品,如纸袋、封套、商标等,上光后起到美化和保护商品的作用。

(3)文化用品,如扑克牌、明信片及印金图案,上光后能起到抗机械摩擦和防化学腐蚀的作用。

(4)日用品、食品等。如卷烟、食品、洗涤剂等产品包装上光后可以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

(5)硬封面上压铜箔,可使外观美观。它的亮度很高,很像金色,经过上光后可以获得良好的附着性能。

UV,在印刷中是指一些可以在紫外光照射下凝固的特种油墨,这种油墨有特殊的光泽和纹理。印刷品上点缀这些油墨可以突出关键的文字和图案,既可活跃版面,也可丰富表面质感,这称为局部UV。在现代书籍的印刷上经常使用这种专色印刷,此外在包装、广告、挂历、塑料制品上也广泛使用。局部UV是一种专色印刷,因此设计师在印刷前需要出一份专色的印版胶片。

5.1.2 覆膜

覆膜是将涂布黏合剂后的塑料薄膜与纸质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它是目前常见的纸质印刷品印后加工工艺之一。经过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表面更加平滑光亮,不但提高了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固度,延长了印刷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塑料薄膜又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保护作用。如果采用透明亮光薄膜覆膜,覆膜产品的印刷图文颜色更鲜艳,富有立体感,特别适合绿色食品等商品的包装,能够引起人们的食欲和消费欲望。如果采用亚光薄膜覆膜,覆膜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因此,覆膜后的包装印刷品能显着提高商品包装的档次和附加值。目前,常见的覆膜包装产品有纸箱、纸盒、手提袋、不干胶标签等。

5.1.3 烫金

烫金是电化铝烫印箔采用加热和加压的办法,将图案或文字转移到被烫印材料表面。完成这项工艺,需要一台烫印机、刻有专门文字或图案的烫金模版(如锌版、铜版、硅胶版等),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转移需要一定的压力并保持相应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烫印不同材质时,应选用合适型号的电化铝,并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力、烫印时间,以达到理想的烫印效果。

图案清晰、美观,色彩鲜艳夺目。在印制的烟标上,烫金工艺的应用占85%以上。而在平面设计上烫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设计主题的作用,特别是用于商标、注册名上,效果更为显着。

5.1.4 凹凸压印

凹凸压印也称为压凹、击凸,是一种将平面印刷品压成为凹状或凸状的工艺方法。凹凸压印可以使印刷品产生层次感,在精装书封面、贺卡请帖等方面使用较多。

5.1.5 模切和压痕

模切是印刷品后期加工的一种裁切工艺,模切工艺可以把印刷品或者其他纸制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形制作成模切刀版进行裁切,从而使印刷品的形状不再局限于直边直角;或利用模切技术为印刷品开孔,使其可以透过开孔看到下一页的局部内容。压痕是指在印刷物需要折叠的部位压一细线痕,以方便折叠。

模切和压痕的模具被固定在同一块板上,同时对印刷品进行施压。模切使用钢刀,压痕使用钢线。模切和压痕的图样需要设计师提供,即要设计一个“刀版”,实线代表模切,虚线代表压痕。设计中应用模切口技术较多的有儿童读物、包装纸、企业画册、高档售楼书等。

5.1.6 裁切

在印刷品上沿着横向或纵向的直线将它完全切断,叫做“裁切”。每一份印刷品都需要裁切这套工序,即使是一张纸也要裁切掉毛边。

裁切要求纸上有裁切标记,裁切机才可以准确找到下刀位置。裁切标记一般会在出片时自动生成角线,有时也需要设计师在排版文件中、输出的胶片上,通过晒版和印刷工艺转到纸上。规范做法和折叠标记一样,3mm出血3mm线,即长3mm,其靠近页面的一段距页面边缘3mm;裁切线非常细;位于裁切范围以外的图文会受到影响,在排版时需注意。

5.2 印刷品装订加工

5.2.1 折页

1)平行折页

平行折页——如请帖一样,折线相互平行。平行折页细分为:对对折、包心折、扇形折(经折)三类。

2)垂直折页

把纸在一个方向上折一次,旋转90度再折一次,以后每一次折叠的方向都和前一次垂直。书刊内文大都使用这种方法。垂直折页不能使用太厚的纸张,一般来说薄于59克/平方米的纸最多折4折,60~80克/平方米的纸最多折三折,超过81克/平方米的纸只能折两折。

3)混合折页

对同一张纸既有平行折页又有垂直折页,这叫混合折页法,书刊内文和插页有时采用这种特殊的折法。设计师常常需要在电脑上标出折叠的位置——画出一些短线段,指向将来的折线,而且这些短线段互相不能影响。这些短线会被输出到胶片中,被晒到印版上,最后出现在印刷品上,印刷厂工人就根据这些折线折页。

5.2.2 配帖

将折叠好的整个书的书帖按顺序组成册的工序过程称为配帖,也称“配页”、“配书芯”。

这一工序一般采用配帖机或配帖装订机完成。

配帖的方法分为套贴和配帖两种。套贴是将一个书帖按页码书序套在书芯的最外面装订成书,常用骑马订的装订方法装订成册,多用于杂志期刊的装订。配帖是把整本书的书帖按顺序一帖一帖地叠加起来配集成一本书芯,平装书和精装书等常用这种方法。

5.2.3 平装书的装订

1)骑马订

这是最简单的装订,用于页面少的杂志和册子,是把一叠纸同时对折,封面和封底之间只有一条折痕,订书钉穿过这条折痕把铁丝订扎进书的里面。骑马订是一种经济快捷的装订方式,如纸张过薄时铁丝订容易破损页面;若时间长了,铁丝易生锈,不利于长期保存。

2)平订

平订就是把内文一帖一帖叠起来,然后用线、胶或铁丝固定的装订方法,可以分为锁线订、无线胶订、铁丝订等几类。

(1)锁线订:将书帖折缝串线连接,相互锁定成册,再经黏合固定,包上封面裁切整齐即可。这是一种质量较高的装订形式,能装订任何厚度的书籍,也便于摊开阅读。

(2)无线胶订:使用胶粘剂将书的每一页或每一贴沿订口依次黏接牢固。

胶订也能使书摊开阅读,且使用机器装订快捷便利。

(3)铁丝订:采用铁丝将各贴的订口串联起来,也可在订口旁打眼,将铁丝穿入,然后在背面弯脚固定,装上封面即可。这种方式成本低廉,装订快捷,但不适合过厚的书籍。

3)环装

环装或称为圈装。在页面边缘打孔,用螺旋形的金属或塑料丝装穿连成册。台历、摄影集、月历、样本常用这种简易装订。

4)活页装

在页面边缘打孔,内页用一定的夹子固定,可以把一部分或全部内页完整地拆下来,且随时可以更换内页。公司的CI手册、产品目录样册等常用这种装订形式。

5.2.4 其他特殊装订形式

其他特殊装订形式。

5.2.5 精装书的装订

包括书芯的制作、书壳的制作和上书壳三个过程。精装书的书芯的制作和锁线订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还要经过压平、扒圆、起脊、粘书脊布、粘书签带和堵头布。

1)书壳制作

可用封面材料将封面、书脊和封底分为三部分粘合并卷边处理,精装书的书壳分为整料书壳和配料书壳,整料书壳用一整块面制成,配料书壳装订可选择不同的面料进行组合。书壳一般以纸板为基础,书封一般以布、麻、漆布、纸、皮革等为面料。

2)上书壳

通过涂胶、烫背、压脊线工序将书芯和书壳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书籍和封面、封底之间压出书槽,便于翻阅开合。

5.2.6 仿古装订

1)简策装

简策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装订形式。古人将竹子和木头削成薄的细条,并用毛笔在上面书写文字,这被称之为“简”;将“简”编联串接起来成连续的文章,即成为“策”(汉语中的“册”字,形象地表现了“策”的形状)。策与策之间的连接形成一条中缝,对每行文字形成自然的界限,方便阅读,这种装订形式盛行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后来的线装版书籍都将文字分行划以界线,就是最早简策装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