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办事经典(全集)
48558000000016

第16章 如何为下属办事(4)

同样,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有分寸地表现自信和能力,展示外在的形象魅力与内在的人格魅力,就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声誉,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赏识。首先,讲分寸是赢得尊敬的基石。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一个单位群体中,你若能够有分寸地与人共事、交往,别人就会很尊敬你,反之,你若做事鲁莽,没有分寸,别人就会疏远你和防范你。《庄子》中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又何必为区区小事而耿耿于怀呢?即使是所谓的“大事”,别人有愧对你之处,糊涂些,反而会感动人,从而改变人。

讲分寸也是衡量领导能力的标杆。如果一个领导在说话、办事、交往、处世中都能很有分寸地进行,就不会轻易被别人误解和损害;相反,你即使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特长与才华,只因为分寸把握得不好,遭到别人的反感与厌恶,人家也不会买你的账,不会为你这种能力提供展示的机会。再者,讲分寸还是获得重视的卡尺。一个领导能否在下属面前有威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说话办事时有没有分寸意识,你的能力、才华的表现,你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等等,可能都会因为你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而得到升华。

领导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从人生的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失败。而有了分寸,讲求分寸,对于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无疑起着理智的推进作用。

正因为讲究分寸,满足了人的友爱、合作、尊重、名誉等需要,长期以来,在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中都十分注意分寸。有了分寸,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交往就如同滴入了润滑剂,不会因为产生摩擦而出现紧张和僵持的局面。

忍耐是获得人缘的关键

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只要想获取事业成功、人缘良好,不但需要忍让,而且还要做到忍让有方。

其实,不能忍让是最害事的,看看那些因一时愤怒而损害了自己和下属的,哪个不是因为不善忍让造成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权势的人去欺凌别人,无权势的人又不肯屈于人下,结果是两败俱伤,或者两者争强斗胜,自寻屈辱,为一时不忍而终身抱恨。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要知道,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发誓去跟一两个小人争所谓的高低短长呢?忍他一下,容他一回,耐上一时,不但会把事情平息下来,而且还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反思的机会,使对方在心灵上感到不安和自责,岂不也算是一种斗争方式吗?时间长了,彼此还能相容相处,互不妨害,也可谓“少了一个敌人,少一堵墙”,在一定意义上,也会为自己开辟其他人际交往圈子铺平了道路。

忍让不是懦弱,当然更不是害怕,心里容得几个人,放得下几件不合心意的事情,也是对自己心胸大小的一次考验。

唐代的娄师德是个性格稳重,很有度量的人。

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的刺史,在赶往代州上任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现官拜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嫉妒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嫉妒呢?”

弟弟跪在他面前,对娄师德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唾沫,决不会叫你为我担忧。”

娄师德说:“这正是我为你担忧的。人家向你的脸上身上吐唾沫,是对你愤怒,如果你将那唾沫擦去,那不就是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吗?肯定加重了别人的愤怒。

不擦去,它自己干了,应当笑着去接受它。”

娄师德曾经举荐名相狄仁杰,但狄仁杰入相后,并不知道这件事,还因为看不惯娄师德而经常排斥他,以至于到后来娄师德只好出京城而到边地去任使了。武则天知道后,就拿出往日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表章给狄仁杰看,说你怎么这样对待有恩德于你的人呢?狄仁杰看了,大为惭愧说,啊呀,他从来也不与我辩是非,也不对我说这件事,我受娄公如此包涵还不知,我的心胸比他真是差得太远了!

娄师德为朝廷重臣几十年,谦恭勤谨从不懈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矛盾重重的中枢机构中从未有过帮派之争,也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始终受到大家的推崇,这是他稳重忍让的处世风格换来的啊!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我们的生活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容忍的情况,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学会容天下难容之事。

在洛克菲勒的轶事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了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怒的客人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么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神情注视着这一位攻击者,那人愈暴躁,他便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地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作斗争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来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响,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洛克菲勒确定用不着与无理之徒计较的。很多领导者都在无意中用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再次重蹈误区。当对方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时,只能说对方有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去动怒或较劲。面对我们身边的小人或冲动者,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斗智斗勇”。其实,有时是很无聊的。忍让,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凡是杰出的领导,常于接近群众之时,故意自我解嘲或批评自己,以使群众感到轻松愉快。至少在当时,群众都感到比他优越,因而激起群众同情、爱护和支持的心理。

体现领导风范的三个标准

1.穿出一副王者之相

有人曾认真研究衣着对人成功的影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非常惊人。他根据这项结果所写成的一本书《迈向成功的衣着》成为全美国的畅销书。作者约翰·莫洛依的研究显示,你的穿着是否适合你的职业身份,跟成功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过,你应该明白,你是哪类的领导者,以及你所领导的是哪类人,为了发挥最大的成功效果,你就应该有不同的衣着。假若你在牧场上穿着整齐的西装,在别人眼中你不会有任何领袖气质。

同时,衣着的方式应注意到要能建立起一个特别的领导者形象。

军队对这一点早就注意到了。将领们通常设计自己的制服,以凸显他们想建立的形象。

蒙哥马利元帅以他的“贝雷帽”着称。他在这种扁软羊毛质料的小帽上,缀上他指挥的主要单位的队徽,还随时穿着一件套头衬衫。他树立了一个随便、舒适的形象,哪怕是在战争最激烈之际。官兵只要见到一位头上戴着的软帽缀满队徽,穿着一件套头衬衫的人,立刻知道是他们的司令官来了。

巴顿也非常相信仪表的重要。他特殊的穿着包括一顶闪亮的头盔,臀部两边各挂一把手枪,甚至在战场上还系着领带,他的官兵也是老远就认得出他来。

艾森豪威尔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短夹克,最后整个美国陆军都采用这种夹克,而且名字就叫“艾克夹克”。

麦克阿瑟也建立了一个特殊形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还只是一位年轻的上校,他的制服就与众不同。他不戴钢盔,也不佩带手枪,他的理由是:“钢盔会伤害我的头,降低领导效率。我所以不佩带枪,乃是因为我的任务不是打枪,而是指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不打领带的制服,金边帽子,大烟斗和太阳眼镜,也都成为他着名的神秘象征。

很多其他的军中将领也讲究所穿军服与众不同。有的虽然穿着制式军装,但是经过特别剪裁,质料也比制式的要好。有些指挥官喜欢执一根装饰用的棒子,可以视为美国式的元帅指挥棒。

西点军校军事建筑系主任特纳尔上校,即使在教室上课时也穿着一套迷彩服。特纳尔以前担任过美国空军空降兵学校校长。他是位猛虎型的领导者,团体无论做任何事,他都会亲自参与。学生们都将他看成能在水面上行走的奇人。

美军陆战队司令、四星上将盖瑞也喜欢穿迷彩服——甚至到国防部就职后还穿。他是唯一穿迷彩服的司令。你一眼就会看出他来,他的迷彩服似乎在告诉你:“我是一名战士,我的任务就是作战。”

你不必要穿迷彩服,但假若你想表现出领袖气质,你就得花费点时间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根据你想成为哪种领导者而决定你的穿着。

在200年前,约瑟夫·朱伯特说:“一位服装整齐的士兵,乃是自重的表现。他显示出更能控制自己,而使敌人更为恐惧。因为良好的外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2.言行举止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领导跟员工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

在办公室里与员工相处,别人应该一眼就能瞧出,谁是员工,谁是领导。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领导者就是失败的。

你虽然不必过于矜持,但要让你的员工起码意识到,你是领导。这样,即便是活泼、轻佻的员工也不至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点肆意开玩笑。他在你面前会小心谨慎,当你们一起离开办公室时,他会恭恭敬敬地把门打开,让你先行。

领导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造成员工对你的尊敬之意,会为你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员工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自行其事。

领导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办公室里跟员工讲话,一般说要亲切自然,不能让员工过于紧张,以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面对许多员工演讲,作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领导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

跟员工交谈,即便员工一方处于主动,领导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可以明确给予否定,如果意识到员工意见确是对公司、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员工就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领导也可以利用时间从容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领导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行为是无声的语言。很多员工与领导直接交谈、交往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你往往是远远地看到你的一举一动,或通过其他一些材料,员工们会根据每一个较小的事情来判断你。

当你显示自己的身份时,你是将办公室的门敞开还是紧闭,当你走出办公室如何与员工打招呼,你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回复来信等,每一个细节都会映入员工的脑中。

每一个细节,都是向员工们传达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领导的权威身份,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聪明的领导者尤其如此。

3.距离也会产生权威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

这句话意思是说,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领导与下属保持距离,具有许多独到的驾驭功能:

首先,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领导者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其次,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

第三,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者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会失之公正,干扰用人原则。

第四,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因为“近则庸,疏则威”。

作为一名领导,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退一步说,即使你的每一个下属都与你八拜结交,亲如同生兄弟。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既然是本部门、单位的领导,那么,你与下属之间除去有兄弟般的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当部门、单位的利益与你的亲如兄弟的下属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所以说,与下属关系过密,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你做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下属的手中,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

你如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