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次,小李被经理严厉批评,但他没有任何的情绪异常,也没有把这种惰绪带到工作中去。相反,小李每受到委屈,必当机立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处世是否有错误,并且有错必改,或是重新评价自己,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这样一年下来,经理对小李褒奖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恶声恶气了。
忍,能让你从容面对千变万化的职场人生,如果不依靠一个“忍”字支持,你就很难顺利地开展工作,成功也不会来到你的跟前。
对同事要大方一点
为人太吝啬不好,有时候适当地大方一点,你的恩惠就会让人铭记于心。
小莉大学毕业后已经换了四次工作,虽然每个地方待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她却能和每位同事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小莉的秘诀就在于:除了工作中的接触外,她还有个特别的“小手段”,比如午间休息时到超市买来一包瓜子,回到办公室后把它分发给每位同事,有的人即使不喜欢吃瓜子,至少也会以一个微笑作为回报。如此过了不到一个月,小莉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了,同事们都喜欢这位乖巧的女孩。
当然,对同事大方一点,并非是让你为了讨好他人,为了赢得同事的好感,而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大把花钱去买“人缘”,也是不可取的。
不要戴着面具装好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那些戴着面具、以虚伪之态对人的人,因为假的就是假的,假的真不了,虚伪面具总有一天会被人揭穿。
阿真是某公司的销售人员,他的同事阿秀是公司里公认的好人,工作态度端正,平常乐于助人。特别是和同事相处,向来都是笑脸待人。因此,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比较高。
阿真却不这样认为。每次看到阿秀,包括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阿真都觉得恶心,心里特别难受。其实,最初他对阿秀也是比较有好感的,觉得她为人处世各方面都挺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彻底改变了对阿秀的看法。
一天中午,阿真去找销售部经理,想请假办点事。走到经理室门口时,忽然听到阿秀在里面对经理说着什么,好像提到他的名字。他仔细一听,才听清了阿秀是在经理面前说他和另一位同事的坏话,并借机抬高自己等等。
从此以后,阿真便从心里对阿秀产生了厌恶,因而便有了一种排斥感。无论阿秀在他面前表现得多么友好,说什么样中听的话,他内心都始终想着阿秀在经理面前的所作所为。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一分戒备心理。
过了一段时间后,公司的人都识穿了阿秀的真面貌,再也没有人与她“近距离”接触了。
不妨吃一点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身在职场中的年轻人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因为这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做事能力、扩张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金女士既没有背景,又没有高学历,但是她却在商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她能很好地与同事进行交往,她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期望值。
如果有人说要上她那里玩,她就会热情地欢迎,并让人多玩几天;背地里,无论经济多么拮据,内心多么苦恼,她都不会在别人面前表露出来。她时刻都好像在迎接你的来临,热情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送些小礼物给你。
平时在办公室,她帮同事整理文件、联系客户、收接电话,从来不忽略任何可以帮上的小忙。朋友问她何以如此,她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必须要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和益处。”
金女士与人相处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吃一些亏,而这种吃亏却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因此,适当地吃一点亏,更能调和你的人际关系。
对付各种打小报告的同事
“小报告”是指一种不正当的举报行为,或是内容不正当,或是动机不正当,或是手段不正当,或是几者兼而有之。
“小报告”古已有之,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名称,人们一般习惯称之为“进谗”。所谓“谗”就是说别人的坏话。之所以称“进”,大抵因为要说别人坏话,当然有一定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谗言就要讲给足以影响被谗者命运的人听,这种人一般不是官高便是位重。把谗言讲给这些地位高的人听,所以称之为“进”。
在单位中,“小报告”都是打给领导听的,如果领导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这种“小报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如果领导是一个黑白不辨、易听信他人的人,“小报告”就会对被诬谄者构成威胁。
在一个单位中工作,难免会有得罪他人之处,如果被你得罪的人是“小人”之辈,你不得不防他在领导面前进你的“谗言”。
1.先发制人
一般而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告“黑状”的人,为了使自己编造的“小报告”发挥陷害人的功效,总是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他们这些人在陷害人的实践中,也逐渐“摸索”到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总体来说,人们往往对第一印象来得深刻,一经形成,常常会积淀为一种思维上的定式。比如说,某人对张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既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如果在这时,有人对他说张三其人是如何品行不轨、道德败坏等等,那么,他即使是对于该人的话并不言听计从,可是,在内心深处却着实对张三的人品如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心理上也对其呈现出恶感的苗头;以至张三自己或者另外的人再为之辩白,说那些攻击张三品行的话语纯系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这时,已经大大落后了。因为,这些观点同前面形成的第一印象发生了冲突,所以,很难入脑;除非这个后来的印象特别强烈,或是不断地进行多次重复,才有可能改变或是冲淡先前的第一印象。这就好比是一张白纸,第一笔画上去总是清清楚楚,若要在画过的纸上染画一幅,那么所耗的力气则不知要大多少倍,而且原先纸上已形成的影像也很难完全彻底地消除。
那些善于制造“小报告”的人正是抓住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上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地做到捷足先登,先发制人。而被“暗箭”伤害的人往往由于疏于防范,棋输后手,所以大多处于辩诬的不利地位,有些人甚至连辩诬的机会都不可得,白白地被人坑了一下。
我们知道,先发制人的厉害,在于告黑状的人抢了先手。但是,如果是有可能被诬陷的人事先采取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或者是一闻风吹草动,就积极行动起来,自己抢夺了先手,局势岂不完全改观了吗?所以,对于防范和反击“小报告”的每个人来说,要做到克敌制胜,就不能总是“棋行后手”,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那些打“小报告”的恶人告“黑状”之前,抢夺先机,从而击败流言蜚语对自己的造谣和诬蔑。
2.针锋相对
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防范和反击“小报告”最为关键之处是选准目标,并且针对滋事生非的小人的逆行,采取公开论战的方法,对其所散播的流言蜚语进行大胆揭露和坚决批驳,贬斥其所做的这种卑劣行为。这就要求:
首先主动出击,把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委详细客观地公布给大家,使人们对此都有一定知晓;其次,与打“小报告”的人进行公然论战把客观事实与那些偷偷摸摸上报的“黑材料”以及背后的各种不实之辞等都摆到桌面上来;再次,帮助和引导人们把正确的客观事实与“黑材料”相互对比、推敲,进行参照。这样一来,那些所谓某些人所提供的“材料”、“报告”、“证明”和“肺腑之言”等等的真假虚实也就昭然若揭了。
3.让第三者说话
利用第三者来对付小报告,可以给人们一种真实可靠的印象。
汉武帝是个能干的皇帝,但到晚年,也变得糊涂起来。他任用一个名叫江充的无赖,江充为了自己私利,制造了一起起冤假错案,最后冤案造到了太子头上,说太子诅咒武帝,并在太子府中挖出了事先安置的木偶。太子说不清楚,恼恨江充,便把江充杀了,但自己也只好逃亡在外。
汉武帝的晚年,疑心病极重,以为周围的人都要害他。江充利用了这一点,诬陷太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当事人自己去辩诬,已无可能。这时,有一个叫令狐茂的山西上党人,上书汉武帝指出太子无辜,江充奸诈,并举出历史上种种事例,希望武帝勿要听信谗言。这样,才使汉武帝有所觉悟。不过,那时太子已被追捕的人杀害了。
如果没有比较超脱的旁观者勇敢地介入,江充的谗言是很难被拆穿的。
4.不给小人以把柄
奸佞之人打“小报告”、“告黑状”“诬陷他人”,总是想方设法抓住被侵害者身上的一点把柄,然后无限夸大,使劲攻击。
然而,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为人办事都做到实事求是,口说老实话,身行老实事,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一个值得信赖、值得重用的人,那么,奸邪之人就不敢有非分之心,谗佞之徒也难以抓住打“小报告”诬陷害人的把柄,因而,也就远离了一切罪恶之源,避免了祸患的发生。
对付同事争功的对策
同事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工作效率一般,魄力也不突出,总之,一点也不出色。但他最擅长的是在上司和老板跟前,把你的努力一笔抹掉,把所有功劳都抢到自己头上。
一开始,你还不大在意,渐渐连其他同事也看不过眼,谣言开始满天飞,令你难以忍受这一切。
这时候如果你公开地表示不满,只会把事弄坏,给某些不怀好意的人以更多挑拨离间的机会,得不偿失。
你向上司或老板投诉以表明态度也不是妙法,这样容易变成“打小报告”,人家只会以为你“争宠”、“妒才”,甚至是“恶人先告状”,无端留下坏印象,错上加错。
可行的方法是:你主动向上司提出,你跟搭档各自单独负责某些任务。这样,所有功劳、责任都一清二楚了。
不过提出时要有技巧:“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我们的工作又越来越多,我觉得我与搭档都可以独立工作,最好能够让我们分担不同的任务,或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说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同事,而且会让领导认为你有积极性和责任心,可谓一箭三雕。
彻底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仍然可以来往。首先,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
其次,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你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是任务。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
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这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要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你应该采取主动态度,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一开始,他们会心存戒意,而且会认为这是个圈套而不予理会。耐心些,没有问题的,将过去的积怨平息的确是件费工夫的事儿。你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过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上的问题就如同阳光下的水一蒸发便消失了一样。
如果是深层次的问题,你可以主动找他们沟通,并确认是否你不经意地做了一些事儿得罪了他们。当然这要在你做了大量的内部工作,且真诚希望与对方和好后才能这样行动。
他们可能会说,你并没有得罪他们,而且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样问。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解释一下你的想法,比如你很看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许双方存在误会等等。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他们生气的事儿,而他们又坚持说你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时,责任就完全在他们那一方了。
或许他们会告诉你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你心目中想的那一个问题,然而,不论他们讲什么,一定要听他们讲完。
同时,为了能表示你听了而且理解了他们讲述的话,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来重述一遍那些关键内容,例如,“也就是说我放弃了那个建议,那你感觉我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以这件事使你生气”。现在你了解了症结所在,而且可以此为重新建立良好关系的切入点,但是,良好的关系的建立应该从道歉开始,你是否善于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