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办事经典(全集)
48558000000003

第3章 练就高效办事的技巧(2)

成功为他人办事的要诀

1.要学会礼貌

礼貌是涵养中的最佳部分,是一种会赢得所有人的善意的个人魅力,如同粗鲁只会招致众人的蔑视和恼怒。粗鲁之举出自骄傲,堪称可恶;出自不良的教养,则为可鄙。礼多人不怪,胜过礼数不周,以同样的礼貌对待一切人,也会导致不公平。对待敌人,以礼待之,你会看到,这是多么有益。诚实待人者必被人待之诚实。温文尔雅并且诚实有信的好处是:我们把它们赠之予人,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失去。

2.不要讨人嫌

反感无需招惹,不请自来。有许多人就爱恨人,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不知道何以如此。这些人之所以招人讨厌,是因为他们充满恶意和复仇心理,要知道,恶意比好心走得快。复仇的欲望将比有形之物更快更真实地伤害你。有的人就想被所有的人讨厌,或是因为他们想叫人产生烦恼,或是因为他们对烦恼有所感受。一旦怨恨攫住了他们就像坏名声一样难以驱除。这些人害怕行事公正的人,藐视恶言恶语的人,瞧不起高傲自大的人,憎恶小丑,但他们放过极其优秀的人。你想受人尊敬,就要显示你的尊严,如果你想获得成功的报答,就要关心他人。

3.要坦诚相待

真诚不是直来直去,你还必须注意场合。而周到的礼节则可以补偿一切。懂得“怎样行事”是非常重要的。而使人愉快的礼节能捕捉他人的感情。优雅的仪表在生活中是极其宝贵的。言语和举止均得体,你将脱离任何困难的境地。

美国着名报人兼作家吉莉·古柏在谈到其成功之道时说:“唯一的原则就是尽量表现得绝望无助,得到别人的帮助。”训练自己偶尔或在需要的时候说:“我不知道”、“我不明白”、“我不懂你的意思”、“请帮助我”、“我需要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话十分坦诚,会令人觉得你确实需要帮助甚至可能由此转变处境,使你变强,帮你战胜强者。

谈判桌上,日本航空界的三位绅士也用吉莉·古柏的办法,击败了美国一家企业的一帮精明能干的人。

谈判从早上八点开始,美国公司的谈判人员开始介绍本公司的产品,图文并茂,持之有据,介绍过程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这两个半小时过程中,三位日本商人一直安静地坐在谈判桌旁,一言不发。

介绍结束了,日本人礼貌地笑笑,回答道:“我们不明白。”美国主管倚墙而立,松开了昂贵的领带,气馁地呻吟道:“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

三个日本人一齐回答:“你们可以重放一次吗?”无知不是福气,但在谈判中,无知有时是个可供选择的手段。谁有勇气说“我不懂,我不知道”,谁就会占据有利的地位。

投其所好的办事奥秘

人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差不多同外在的客观世界一样奇妙而复杂,有时一句话反向说,可以促成对方正向的举措,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倏然变化。那么,怎样变呢?这里面也有一些规律:人们生活在社会上,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体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由自己的是非判断和情感好恶决定的。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好恶和是非标准,只要你知道了对方处有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哪一个点上,你就可以根据社会平衡关系,或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倾向,然后促使他按照这种倾向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种办事的方法就是世人常用的激将上钩法。激将上钩法重在人的心理战,让人在某种情绪冲动和鼓动之下做出的举措。

1.设法戳到他的痛处

戳到对方痛处能激发对方办事的巨大力量。“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

以义激之的方法在我国更为有效。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人的品德修养,讲求道义、气节。对于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旗竖在属于做人道德的领地。激之以道义,恰恰都是去触及对方的内心深处,让他认为对方“求助”的实质是遵义的行为。所以说,义是一种促进力、凝聚力,它能让每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的人主动担负起某些责任与义务。

三国时期的刘备,凭着“礼”求来了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智慧,后来又另用“义”求得了关羽、张飞的忠肝义胆、生死相随,为他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

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孔明,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后来他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完成联吴拒曹的使命,以致造成三国鼎立之势。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孙权这个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港东举兵,刘备在港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皇叔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吴国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给孙权分析形势,打消了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骑兵一昼夜竟跑了300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纸也无法穿过。再者,曹军北兵不惯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能力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之短处,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断下决心,联军抗曹,以致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最大的决战——“赤壁之战”。

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既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自己又没损失什么,实在妙不可言。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以义相“求”,其“求”的内容都是深远、重大。在平常的生活琐事之中,仍然可凭借道义去激对方,取得好的效果。

2.利用对方的声誉作“激将”的话头

人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等等,都可以作为“激将法”中的武器。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出入无数家银行,但最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餐桌上时,保险公司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贷款的承诺。”保险公司主管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他微笑着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一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了芝加哥。

以激将法说服别人,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儿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约翰逊在谈话中暗示,他怀疑那位主管果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主管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权力的威严受到了挑战。那好,我就证明给你看!

情急跪请的办事方略

有些办事者在紧要关头万不得已时,会突然采用一种致命的手段:在百般求告,仍不见效,走投无路之际,口中大叫:“看在老天爷份上,您就高抬贵手,开开恩吧!”

紧接着身子挺直,双膝向下,“扑通”一声,跪倒在有决策权的关键人物面前。

这可是一种要命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面并不鲜见。

下跪请求,是一种托人办事儿的极端手段,其威力之大,远非其他手段可比,简直会使决策者无余地退身。

也许有人对这一举动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此举低三下四,尊严扫尽,猪狗不如。须知,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时刻,必要时,舍出老脸,“舍生取义”,也无可厚非。

德国宗教领袖雪地长跪求教皇的壮举,就堪称办事一绝。

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在中世纪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国王是月亮,教皇才是太阳,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君权神授,神权高于王权。

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土地、监狱和刑法,向居民征收“什一税”,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起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在这次历史上着名的“卡诺莎之行”中,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利用苦肉计取得和解,赢得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和教皇较量。结果,他把这件事办成了。

知恩图报的办事策略

一般而言,不管办什么事其实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又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就是说在利益问题上不能总一头热,一头沉,不能让对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后总得还要有所得,这种获得当然不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所以,正是基于世界上这样一种利益平衡关系,人们才有了欲取先予的办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