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
48562100000011

第11章 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划分教学策略类型的意义在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在于为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提供可资选择或参照的模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曾提及教学策略的类型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可以增进不同种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1.加涅的九种基本教学策略

1968年加涅首先开始综合各种微观教学策略的共同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对有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九种教学活动策略:

1981年加涅、瓦格尔和罗杰斯对九种基本教学策略仍然予以充分肯定,只是补充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习目标和预定的学习性质,来选择采用哪种活动,如何表述它们以及如何序列化。

1.利用改变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2.告诉学习者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认清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3.刺激回忆前提性知识,使学习者能把它们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

4.以适当的方式向学习者呈现刺激材料;

5.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习者具有的智慧水平,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表示所期望的学习的行为;

7.作出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对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抑制;

8.评价行为以便评价学习;

9.通过提供检索和检索策略来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1985年加涅在《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教学策略应包括保证学生接触教学教材的管理策略和简易教材学习的指导策略两部分。在基本管理策略中,强调开学伊始,教师就应该组织有力,井然有序,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讲解规章制度,让班级有章可循。对待家庭作业,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迅速弄清没做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诊断每题的对错情况。在指导策略中,他又进一步补充认为,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白,反馈机会要多,而且要做到更清楚、更具体,帮助学生复习必要的前提性知识。

2.盖奇的七种教学策略

盖奇于1978年针对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大量的有关教师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首先按被试年龄进行了分类,从中发现了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七种教学策略,称为“教师七要”。

1.教师要制订一整套规则,使学生不需征求教师意见就知道做什么,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2.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检查课堂作业,并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注意他们的课堂表现;

3.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要有趣、有意义,难易程度掌握在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的标准上;

4.教师要尽量减少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诲这样一类的做法,把每日课程表写在黑板上,使学生知道应该干什么等;

5.提问学生时,教师要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同;

6.教师应该不断启发学习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

7.在阅读小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大量的简短的反馈,并使教学活动的节奏像“操练”一样快。

3.库宁的教学管理策略

国外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并且也是富有成效的,他们往往以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证明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但总体上忽视对教学策略的理论探讨。1970年库宁提出成功的教学管理策略应包括以下几项:

1.制订留有一定余地的学习计划;

2.安排进度,确定难度和使学习活动具有多样性;

3.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其毫不松懈地发展下去;

4.在课堂同时应付几件事情;

5.观察并对各种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

6.把教学活动向适当的目标引导;

7.始终注意学生集体活动。

4.申继亮等对教学策略的分类

申继亮、辛涛认为,教学策略是有关问题解决的知识,而且与问题情境依存关系的倾向性十分突出。因此他们通过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过程模式的联系来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可以将教学策略的结构分成监控策略和应对策略两个层次。

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的主要成分是操作原则的知识,其功能是指示策略运用者“应该做什么”。

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由操作程序的知识构成,其功能是指示策略运用者“应该怎么做”。它由判断策略、计划策略、执行策略、评价策略构成,分别与教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匹配。

1.支配,告诉人们该项策略的作用如何,能解决何种教学问题;

2.控制,告诉你必须按照何种规则去运用才是正确的;

3.监控,指示人们怎样做才不偏离教学目标;

4.调节,指示策略运用者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

5.顾泠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

顾泠沅分析目前国内外的教学策略研究现状,发现教学策略的制定一般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主要构成因素为中心,建立框架,将其他相关要素有机地依附于这个中心,形成一类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据此,他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区分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主要类型。

内容型策略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现代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就个体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言,总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或如通常所说是接受一个一个有限的知识点。目前还没有可将前人所有的知识信息涓滴不漏地传给现代人的媒体,而学校使用的课本更免不了有很大程度的残缺。但人有一种本领,通过他的大脑神经中枢的活动,有可能利用一定丰富度的知识点,采取如同数学演算的“内插”或“外推”方式,构建和产生学习的认识和行为。

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下列三种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则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鉴于班级授课制的大多数国家仍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现代研究在弥补集体教学不足这一点上十分活跃。

人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共性),这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授课制下,一名教师能教几十名学生,一定的规模产生了较高的效率(如能把握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开展教学,则效率将更高)。但与此同时,各个不同的学生(性别、学习成绩基础以及能力倾向类型差别,甚至地域产生的个别差异等),要在大体相同的时空中按划一的目标发展,师生活动总量的浪费也分外明显,这是提高教学效率面临的重要问题。

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教学方法又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底蕴深厚、流派林立。面对如此纷繁的领域,长期停留在“教无定法,各有各法”的认识水准上是不够的,应当逐步作出科学的分类,也就是通过试验性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所有方法的共同要素和每一种方法各自具有的特点,建立起方法型策略的体系。

确立和研究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在这方面人们正在努力探索。

综合型策略

综合性策略与前面所述的三种策略不同,它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研究人员重新分析了教学策略或模式,将重点放在直接观察教学活动、采用变量把教学过程与学习结果联系起来。这类研究以经验为基础,但仍保留着策略的理性特点。其中盖奇曾从“过程一结果”的研究中总结出七种教学策略,或者说是“教师七要”,具体概括了课堂的教学行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坦尼森依据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策略直接围绕教学任务,又可细分为讲解性策略、练习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综合能动性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今年来,综合性策略的改进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教师主导取向,或称指导教学,其基本要点是:从以往应验引导新学习,系统地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其二是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其要点是: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研究表明,两个取向各有优点,而且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各有其不同的适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