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语言的魅力
48564500000010

第10章 党课篇(5)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崇高思想境界的体现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是炎黄子孙繁衍不息,华夏文明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固有精神力量和伦理道德支柱。

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和准则,团结互助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即“爱人”的道德学说和“和为贵”“天下为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友爱互助、精诚团结的伦理思想基础。多少年来,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把仁爱、互助、团结作为维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公德准绳和行为规范。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团结互助作为一种优良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表现在社会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和各个领域。它要求人们应该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讲究朋友、同事、同乡、同学、上下级、邻里团结和睦、友好相处,注重和衷共济、平等互助,提倡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融洽而友好、团结而祥和,应懂得关心、帮助、尊重和爱护他人,以集体利益为重,以他人利益为先,消除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观念和行为。团结互助才能有向心力、战斗力,团结互助才能形成凝聚力,团结互助才会有创造力,团结互助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着名戏剧家夏衍病危时,他的秘书见他十分痛苦,便说:“我去叫大夫。”夏衍用微弱的声音说:“不是叫,而是去请。”这也是夏衍这位95岁的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一个“请”字,表现了老人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前舍不得万贯家财,当神甫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然后升天时,葛朗台的双眼奇迹般地亮了,透出贪婪的神情,还做出抢十字架的姿势。

夏衍、葛朗台,一个绝美,一个绝丑,反差之鲜明。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

我看到了这样三则消息,令人深思,更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消息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了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1999年5月11日联合发表了《信誉宣言》。《宣言》指出:“信用是对商业契约的有效履行,信誉是评判诚实品德的重要标准,信义是承担社会道义的集中体现。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准则,也是始终伴随我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功立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

消息二:北京“同仁堂”创建300余年,历经世事沧桑巨变,但它济世养生,以人为本,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理念,因而常盛不衰,成为市场上的“不倒翁”。

消息三:南京的“冠生园”,曾经在全国颇有名气,但因为“陈馅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终因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

当今社会,是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谁讲诚信谁就占领市场,谁不诚信谁就无立锥之地,甚至倾家荡产。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是长盛不衰的生命线。这就是两个老字号企业留给我们的思考。搞经济工作要讲信誉,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诚而守信,信必自成。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显特征。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一个人首先要具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以事实为基础,胸怀坦白,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诚信要求人们与他人、与集体交往时认真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诚信要求人们鄙视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重利轻德、趋炎附势的不良道德和社会风气。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把诚信摆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先王贵诚信,诚信也,天下之结也”,“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仁,不仁则不利”,“诚善于心谓之信”,这些古训,今天看来仍给人以启迪,被人们所推崇。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诚信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失信是卑鄙,是无耻,是自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尤为重要。个人需要诚信,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

愿我们大家都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做诚实守信、崇尚文明之人,鞭挞说大话、说胡话、说假话的人,摒弃“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恶习和作风。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社会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思想保障,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倡导人们树立守法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培育法律精神,养成学习法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遵守国家法律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现实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纪律同法律一样,是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执行政策、法令,搞好各项工作、社会事业,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保证。

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分水岭,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成功与否的标志牌,是光荣与耻辱的试金石。每一个公民,尤其是人民教师,都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自觉地遵守纪律,用实际行动营造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沉重的思考。十六年寒窗苦读,就为了那张象征荣誉和知识的大学毕业证。在距大学毕业还有120多天的时候,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为了生活琐事,凶残地杀害了四名同窗。他在《忏悔书》中写道:“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走了这条路……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

一念之差,他毁了自己,残害了四条鲜活的生命。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髓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代表了人类在追求和创造文明中的坚韧不拔、敢于斗争的意志和品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崇高道德风尚,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法宝。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而着称于世。古人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华民族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民族,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从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到伟大的“四大发明”,都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人是艰苦奋斗的典范,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客观地讲,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渐显缺位,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甚至生活奢靡、颓废之风日渐增长,一些青少年追求时尚、讲究吃穿、生活攀比、奢侈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忧心忡忡,不能不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一个世人皆知的超级富豪。他一生艰苦创业,为后人留下了巨额财产。但他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提出:“富而不污,富而有义,富而有志。”他的创业史和教子方法,令人肃然起敬。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一顿饭,一头牛,屁股下压着一幢楼”,“屁股在讲台,声音在电台,接见在舞台,赴宴喝茅台”。他们的挥霍浪费和洛克菲勒的简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该感到惊讶和羞耻。

这里有一则短信:“战争年代是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儿女一大帮;当今社会是白米饭,王八汤,儿女一个,情人一大帮。”这是对部分领导干部生活腐败堕落的绝妙讽刺。

试想,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怎么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呢?即使一时富有,又怎能成就辉煌的业绩呢?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最终会走向衰落,何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可见,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力戒挥霍浪费、骄奢淫逸之风,秉承勤俭节约、不畏艰苦的本色,传续扎实苦干、奋进不辍之志。

四、共产党员要做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表率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关键是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因此,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断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葆青春活力,为党旗添光彩。

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无论从事教学工作,还是总务后勤工作,虽然岗位不同,职责不一样,分工有差异,但工作目标相同,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履行的是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才会有正确的使命观;只有有了强烈的荣辱观,才会有强烈的事业感;只有自觉地去践行荣辱观,才会有干好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在工作中,我们要爱党爱国,忠于职守,绝不能丧失国格,随心所欲;要敬业爱岗,兢兢业业,绝不能敷衍塞责,急功近利;要勤奋工作,勇于争先,绝不能坐享其成,好逸恶劳;要以诚相待,团结协作,绝不能追名逐利,相互拆台;要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绝不能阳奉阴违,弄虚作假;要严守纪律,明辨是非,绝不能顶风违纪,随波逐流;要勤政廉洁,谦虚谨慎,绝不能贪图享乐,铺张浪费。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每个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都能得到一次洗礼,心灵深处都能得到一次净化,自身素质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无疑也是一次促进。愿我们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我做起,从点滴处做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校各项工作再上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裴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书》,人民出版社,圆006年版。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中国教育报》。

3.《半月谈》,2009年第13期。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次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怎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回答的新的时代课题。《决定》对这些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因此,它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今天,就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决定》,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