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48565100000016

第16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

功效:清热凉血,敛阴止崩。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8逐瘀止崩汤

配方:当归、川芎、三七、五灵脂、茜草、牡丹皮、艾叶、海螵蛸各10g,没药6g,煅龙骨、煅牡蛎、阿胶各12g。加减:血止后用金鉴胃爱汤(党参、白茯苓、焦白术、陈皮、紫苏梗、炒谷芽、炒麦芽、莲子各10g,山药12g)合二仙汤(淫羊藿、仙茅各10g)健脾、补肾、调理脏腑功能,以巩固疗效。

用法:水煎内服,出血期每日1剂。

功效:补血活血,化瘀止痛。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9柏叶止血汤

配方:当归25g,川芎25g,炒白芍25g,茯苓25g,柏叶炭25g,地榆炭25g,炒蒲黄15g,炒栀子15g,焦山楂25g,生地黄炭25g,炒荆芥15g,生姜5片炒黑为引。加减:如体内有实热加炒大黄15g;如有瘀血加五灵脂15g,丹参25g;如肾虚加炒杜仲2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第1次晚饭后服用,第2次早饭前服用,连续服用15d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10益气活血汤

配方:桑寄生30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30g,党参30g,当归20g,五灵脂10g,蒲黄15g,益母草30g,续断15g,甘草3g。加减:血块多者,加重蒲黄用量;血色鲜红者,去黄芪、白术,加墨旱莲、地榆、贯众炭;出血量多者,加阿胶、仙鹤草、三七;肾阴虚肝阳偏旺者,去黄芪、白术,加女贞子、墨旱莲、何首乌;肾阳不足者,加菟丝子、仙茅、淫羊藿。

用法:一般患者每日服1剂,出血量多,病势较重者,每日1剂半(口服3次),血止后于经来第3天开始服。每月服5~10剂,连续服1~3个月经周期;血势不减者宜配合输血急救。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健脾。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11黄乌蹄汤

配方:黄芪30g,海螵蛸15g,马蹄炭(先将削下的马蹄屑收集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瓦上焙干,或烧炭存性备用)15g,阿胶(烊)15g,红花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

功效:补气养血,固经止血。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12芩连四物汤

配方:黄芩15g,黄连15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生地黄20g,益母草10g,香附10g。加减:月经先期属实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黄柏;属虚热者加玄参、麦冬、地骨皮、阿胶;经期延长者加龟甲、熟地黄、地骨皮;月经过多者加黄柏、山药、续断;胎漏者去川芎加熟地黄、续断、山药、苎麻根、阿胶;产后恶露不净者加阿胶、墨旱莲、续断;兼有痛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莪术、延胡索、牡丹皮等。

用法:每2d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止血。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13圣愈汤

配方:生黄芪18g,党参10g,当归8g,白芍10g,熟地黄10g,川芎8g,阿胶10g,白及10g,海螵蛸10g,地榆炭10g。加减:素体阳盛或肝火内炽者,熟地黄改为生地黄,加用地骨皮、沙参;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者,黄芪加至30g;肾气不足者,加入山茱萸、杜仲、续断。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忌辛辣食物。

功效:养血益气。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14固崩汤

配方:当归12g,熟地黄20g,白芍15g,海螵蛸12g,煅牡蛎(先煎)30g,椿根白皮10g,茜草根炭10g,黄芪20g,山药30g,炙甘草6g。气阴不足者加党参、生地黄;阴虚火旺者加鳖甲、女贞子、墨旱莲;瘀血较重者加川芎、丹参;肝肾不足者加山茱萸、龟甲;血虚较甚者加阿胶。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冲,补血止血。

适应证:主治崩漏。

方15参芪二至汤

配方:党参10~20g,炙黄芪10~2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黄芩10g,炒白术10g,炒白芍炭15g,陈棕榈炭10g,血余炭10g,陈皮5g,炙甘草3g,大枣5枚。若出血过多,色暗红,有血块,小腹疼痛加蒲黄炭、五灵脂各5g;口干心烦、手足心热加生地黄炭、牡丹皮各10g;腰痛加续断10g;小腹坠痛加升麻5g;大便溏薄加炮姜、茯苓各10g。

用法:上方水煎,经期分早晚服用,净后服用参苓白术丸和乌鸡白凤丸各10g,每日3次,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柔肝。

适应证:主治育龄期崩漏。

第五节效方疗法

方1补阳还五汤

配方:生黄芪60g,当归身12g,川芎3g,红花6g,党参15g,杜仲炭15g,炒白芍12g,鹿角霜30g,炙甘草9g。

加减变化:气虚者加炒白术、炒山药;血虚者加熟地黄、枸杞子;气滞者加香附、青皮;少腹寒痛者加肉桂、干姜;血虚有热者加生地黄、栀子;出血量多者加茜草炭、地榆炭;瘀块多者加失笑散;肾虚腰痛者加菟丝子、续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功效:补气养血,祛瘀生新,固经止血。

临床应用:26例患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全部治愈,其中服药3剂,阴道出血停止者4例,5剂者8例,9剂者6例,12剂者8例,以上患者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患者,女,48岁。主诉:本次经水量多迁延不止,曾用黄体酮治疗不效,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舌淡少苔,脉细数无力,测血压8/5kPa。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气虚血亏,统摄无权。治法益气养血,佐以固摄止血。方药:黄芪60g,当归身12g,川芎6g,红花6g,党参15g,熟地黄15g,鹿角霜30g,杜仲炭15g,炒白芍15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服1剂后,血止大半,3剂药尽,出血全止,诸症大减,守原方加陈皮6g,炒谷芽30g,再服3剂以收功。

经验体会: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以更年期妇女多见,其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抑制经血,非时而下,或延期不止。故《血证论》云:“血崩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气虚者多也。”且崩漏日久必耗气血,气虚瘀血内停胞宫,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致阴血耗伤,本方依据止血三条法则辨证立法。“塞流,澄源,复旧”,重用黄芪益气摄血,当归、熟地黄、红花、川芎养血生新而不留瘀,炒山药、党参健脾益气,以滋气血之本源,配以杜仲炭、鹿角霜固冲止血。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祛瘀生新,固经止血的凯歌。

方2补肾益气固冲汤

配方: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30g,牡丹皮12g,地骨皮24g,生黄芪30~60g,当归10g,川芎6g,地榆15g,茜草10g,白芍18g。

加减变化:病程长、气虚甚者加人参末(冲服)3g;血瘀加三七粉(冲服)2g;情志失调者加香附10g;经血有血块者加花蕊石9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补肾益气,调补冲任。

临床应用:24例中,经治疗,治愈21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病例:患者,女,15岁。2个月前因经期参加体育考试(仰卧起坐及短跑),当时子宫出血如注,急诊入院治疗。住院1个月,共输血1600ml。出院后10d,子宫再次出血不止。患者12岁初潮,月经色、量、周期均正常。

现症:面色苍白无华,头晕,唇色淡而干燥,时有少腹痛,轻度腰痛腿软,月经量多,舌淡苔薄白欠润,脉弦细数。辨证为劳逸失常,损伤冲任而致崩漏。治宜补肾益气,调补冲任。处方:生黄芪60g,当归15g,生地黄、熟地黄各30g,白芍18g,川芎6g,地骨皮24g,地榆15g,牡丹皮10g,茜草10g,山药30g,山茱萸30g,花蕊石9g,三七粉(冲服)2g,人参末(冲服)3g,阿胶9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时症状明显减轻,经量明显减少,脉平和有力,口唇转红润。加升麻、柴胡各6g,金樱子10g,又3剂,子宫出血停止,睡眠佳,诸症也明显减轻。上方去花蕊石,加龙骨、牡蛎各30g,续3剂以收复旧之功,随访4个月经周期均正常。

经验体会: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调补肾之精气以固冲任;白芍养血柔肝、敛肝,既能敛肝之阴血,又能泄肝横逆之气;重用生黄芪意寓补肾养血中不忘补气,气旺则血生,气调则血不乱;凡见气虚欲脱者又加人参末冲服,大补元气,气充则血自守,平时人参末常备,危症常可用3~5g冲服,取独参汤意,效果颇佳;地骨皮清虚热泻肾火;牡丹皮、生地黄、地榆、茜草凉血止血,又可平人参、黄芪、当归、山茱萸等温性;花蕊石为止血良药,专入肝经血分,可疗妇人血晕,但《本草从新》云:花蕊石可疗大损阴血,现代研究证明其能增强血中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壁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可与人参、黄芪、山茱萸、当归为伍,而止血作用远较其他止血药为佳。

方3六味地黄汤加味

配方: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20g,茯苓20g,泽泻8g,牡丹皮6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生地黄20g,枸杞子20g,桑叶12g。

加减变化:出血如崩者重用生地黄加至50g,另加生牡蛎50g,仙鹤草30g;气虚汗多者加生黄芪20g,党参20g,桑叶12g;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5g,石楠叶15g;附件包块者加穿山甲珠(代)15g,莪术6g;少腹灼热刺痛者加红藤20g,鱼腥草20g,生薏苡仁30g;口干大便秘结者加玄参15g,麦冬15g;心烦失眠者加炙甘草10g,小麦30g,酸枣仁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d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最短10d,最长5个月,一般为1~3个疗程。

适应证:补肾滋阴,固气摄血。

临床应用:189例患者,治愈157例;显效25例;无效7例,其中3例为葡萄胎并刮宫5次,4例为子宫肌瘤合并更年期综合征。总有效率96.3%。

病例:患者,女,14岁。13岁月经初潮,周期紊乱,淋漓不尽伴经期长。

近2个月来月经过频过多,近值军训期间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曾服云南白药,药后流血更多,1d1袋卫生巾,不能坐立,经色鲜红,质稠无血块,少腹不痛,唯汗多无力,腰坠酸,烦热口干,小便少黄大便干结,面色苍白,神疲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略弦。辨证属“血崩”(肾阴未固、阴虚内热型),治则宜补肾滋阴,固气摄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6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生地黄50g,生牡蛎30g,桑叶12g,枸杞子20g,予2剂,每日1剂,煎3次,早中晚各服1次。并嘱其随诊,服完2剂,经量大减,精神明显好转,腰坠酸减轻,唯汗多口干,舌转红。效不更方,原方加生黄芪20g,再服3剂,血崩止。以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以滋养肝肾,经量多时重用生地黄、生牡蛎,经过如此反复调治3个月,月经规则,诸症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经验体会:六味地黄汤属平性滋补剂,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生地黄滋阴固涩止血,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配三泻的茯苓、泽泻、牡丹皮是为了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六味地黄汤加味运用在青春期崩漏(无排卵型功血)伴有子宫发育不良之患者效果尤佳,能促使子宫和副性征发育,并且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

方4桃红四物汤加味

配方:当归20g,赤芍10g,川芎15g,熟地黄10g,桃仁、红花各5g。

加减变化:平素脾胃不足者加砂仁(后下)10g;大便艰涩者加大黄5g;血色偏黯或挟有血块者加茜草根炭20g;出血较多者加贯众炭30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30g。出血停止后继服5剂。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养血活血。

临床应用:130例患者中,显效112例(85%),有效13例(10%),无效7例(5%),总有效率达95%。

病例:患者,42岁,已婚。患者自述停经42天后,阴道出血,时多时少,至就诊已49d未净。症见:面色萎黄,语声无力,头晕心悸,腰酸乏力,饮食无味,时有腹痛,痛如针刺,出血量少,色暗、有少量血块,舌质紫暗,脉弦涩。

即予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治疗;处方:黄芪30g,党参20g,桃仁5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0g,熟地黄10g,茜草根炭10g,砂仁10g。水煎服,每日分2次口服。患者自下午2:00服一半,未出现晕厥,血亦渐止,继服3日出血停止,又服10剂以资巩固,病告痊愈。1年后随访,病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