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区域科技创新的特征
(1)区域科技创新的整体性
区域科技创新是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要素与系统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知识、资金与人才的交流,存在着有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系统具有单个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创新是一个互动学习过程,成功的创新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能力和技能的多角度交流和反馈,同时也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的结果。政府则在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互动过程中营造出更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环境。
(2)区域科技创新的特色性
区域科技创新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发展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运行的完整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上,从研究开发、原材料生产、产品制造、产品流通、服务中介、知识服务等等诸多方面,充分展示科技创新的个性魅力,体现出各区域的特色和差异。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区域经济,都是带有个性的特色经济,都有个性化的科技创新链条的支撑。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己经出现了两大可喜的变化,一是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代表,并带动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集群;二是以市场方式集聚的,以专业化的新兴市场带动按产业链组合的企业集群。它们体现了区域分工带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如珠江三角洲就是在走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现了制造中心与外包中心,它不仅推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
(3)区域科技创新的兼容性
区域科技创新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和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另一方面要随时准确掌握区外、特别是国外的科技创新动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平。因此,它是必须开放的,能容纳百川,广泛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与人才,在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上,正确处理好独占性与开放性、高新技术的引进与传统技术的转移、竞争与合作等诸多关系,从而全面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4)区域科技创新的动态性
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区域科技创新也不断发展与完善。区域科技创新的演化要经历雏形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不同阶段中企业、政府、市场及中介机构等具有不同的特征。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和参与者及其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演变的渐进式特点,决定了区域科技创新必须采取渐进式、阶段性和有限目标的方式。
(5)区域科技创新的开放性
区域科技创新是由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而连接,相互协调而构成,但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连接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域内,特别是区内的企业不会满足与企业内或区域内的网络,而且会向区域外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外部的创新连接。通过区际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从而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的资源、资产,并不断向外部开辟新的市场。区域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区域既可以通过从区外甚至国外引进创新资源,提高本区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向区外扩散创新。
(6)区域科技创新的地域性
区域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本地的行为主体,他们始终与区域内的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实现互动。区域经济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特点等因素的区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差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经济。在这方而,区位优势往往是其特点、也是其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经济还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以大城市为经济中心而形成的区域性经济、出于其集聚程度较高,经济竞争力较强,更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内容。
4、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己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加剧,技术瓶颈约束日益突显,国际竞争压力日益严峻;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能源供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经济的竞争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反映地区综合实力、开展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
科技是现代财富核心创造者,现代财富是依靠高科技创造的。高科技来源于知识、来源于科学。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和基础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环境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演越烈,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在区域竞争中占有优势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区域科技创新正是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区域各部门实现体制创新,使部门的运行效率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区域有限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使整个区域整体效用更加明显,从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2)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在造成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出现问题的几种诱因中,科技进步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衔接错位显得非常突出,这也是成为在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由于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水准不一、结构不一,由此对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也不一致,区域产业结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其产业结构。西部地区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支持来提高产业素质,进而增强区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部地区要以创新技术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东部地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不同地区要根据区域内部的各种要素的特点,以自主创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各个省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的原因,形成了地区间的差异。这些既对区域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也是进行区域科技创新的机遇,为发挥比较优势配置各类资源提供了机会。由于当前区域经济中往往存在着生产要素低下,各要素的相互替代性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流动。通过区域科技创新,能改变生产要素素质低下状况,提高生产要素组合的规定性,从而为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打开通道。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使有限的区域资源在科技创新的指导下能够优化配置,整合区域资源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使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己经认识到,科技创新己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日本等20多个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成为举世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0/a以下。而我国目前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专利持有者支付专利费。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努力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区域科技创新与合作范例
1、欧盟区域科技合作从“问题解决方案”向“欧洲研究区”转变
欧盟科技合作主要是通过“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以下简称框架计划来实施。到目前为止,欧盟共制订了7个框架计划。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框架计划基本上都足以巩固和改善共同体基础为目的展开的,第四个框架划包括与第三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合作者包括成员国的大学、私营部门、实验室、公司和国家研究中心,直辖市成员国,欧盟的联合研究中心及其欧洲国家的机构,欧洲委员会的“特别工作组”。第五个框架计划(1999-2002年)突出了对各种“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力量集中到少数重点目标上,并且更强调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年)主要目的是以建设“欧洲研究区”(ERA)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突出对欧洲研究力量的融合,加快科技体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第七个框架计划(2007-20013年)是重振里斯本战略,以科技进步为实现里斯本战略目标服务是第七框架计划最主要的战略指导思想。里斯本战略的核心是至2010年,欧盟将创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并将研发总投入提高到占GDP的3%(其中2/3由私人投资)。这是欧洲政治家们为欧洲强盛与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它的组成部分为研究、技术和教育与创新,构成了“知识三角”。
2、北美区域科技合作互补性与产业技术转移紧密结合
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当今世界上的第一科技大国和经济强国美国,有发达工业国家加拿大,有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科技发展水平迥然相异的国家在一个区域集团内,科技合作中互补性很强,这充分表现在产业技术转移方而。从墨西哥来看,墨西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人量的廉价劳动力,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与技术含量,需要大量进口技术,此为美国和加拿大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合作使黑西哥可以获得来自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和技术流入就美国和加拿大而言,他们都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其发达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墨西哥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科技合作在获得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消费品的同时,将墨西哥纳入了自己的市场范围。根据国际生产分工战略,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夕阳产业”,南迁到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墨西哥,将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留在美国和加拿大内,更有利于促进美加产业结构升级,把低技术变为高技术,保持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也有利于促进墨西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
3、亚太区域科技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向实现资源和利益的共享转变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有发达经济、新兴工业体和发展中经济三个层次,目前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经济技术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也是其三大支柱之一。经济技术合作,一是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即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认为除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之外,在经济差异显着的地区应当在大力资源开发、产业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发合作。目前寻求一种共同贡献、共同受益、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即实现资源和利益的共享,已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个显着特征。为此,在合作中强调鼓励和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引导私营部门的技术流向,将私营部门融入经济技术合作。APEC重视经济技术合作,是因为合作能够带来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技术积累,知识积累效应,技术和知识的转移也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来实现。
4、东盟区城科技合作平等有偿、互利互惠
东盟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相上下,目前科技合作开展得较有成效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按照“平等有偿、互利互惠”的原则,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发展合作、文化和信息和媚公河流域开发等内容。涉及加速技术转让、信息和环境合作,鼓励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合作,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推动工农业合作等领域。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为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媚公河开发。中国一东盟“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受到了相关国家的欢迎。大媚公河区域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开发经贸与科技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中国的水稻、甘蔗及其他经济作物高产载培技术,以及涉及机械、电子、能源、建材、食品等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已在次区域各国广泛推广,在毒品替代种植方面中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科技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