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给读者的这本小册子,是我从事农村金融工作30余年的一点心得体会。它凝结着我对“三农”工作的炽热情怀,也彰显着我忠诚于农发行事业的拳拳之心。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后来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金融的支持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确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黏合”作用。本世纪初,农村金融在自身改革与发展中,对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给力。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银行。在支持“三农”上,发挥着支柱和骨干作用。令人鼓舞的是,党和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三农”的关切和重视从未放松,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和深化。从1982年至今出台了13个“中央一号文件”;1985年农村市场放活,统购派购制度取消;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政策;2004年放开粮食购销市场;2005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取消了实行2600多年的农业税。
作为一名农村金融工作者,尤其是农发行员工,倍感荣幸的是,我始终在信贷一线工作,是农发行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具体实践者和操作者,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正是为着“守为民之宗旨,怀惠民之情感”,在我的专业岗位上从未懈怠过。尽管出版这本书有些汗颜,但我起草过的大量公文,包括工作安排、总结、领导讲话、报告、请示、汇报、通知、函、工作要点以及亲手撰写审核过的专业调查报告、分析报告、评估报告等逾百万字,稍使心里有些慰藉。本书收录的文稿,绝大多数散见于各类报刊,从农村金融的视角或个人的管孔之见,反映出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农村经济、金融政策;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不同阶段的支农重点;同时也记述了一个农村金融工作者几十年来对农村金融工作的一些认识、观点、建议等。谬误难免,恳请贤达俊彦斧正,籁为天音,言为心声,正如杨少青先生在序言中所定位的那样:是一个农村金融工作者的自我咏叹。
杨少青先生是原自治区文史馆馆长,为国家一级作家、政府参事。他那充满个人魅力的语言风格,读来朗朗上口,沁人心脾,除为本书增光添彩外,还有对我的浓浓之情、殷殷之盼、谆谆之勉,令人感动!
参加工作数十年来,各级组织、领导对我的教育、培养、关怀时刻令我感念,铭记在心;忘年之交、知遇之恩、汪伦之情,常使我感动。同事们的帮助、配合,尤其是对本书部分文稿参与、帮助、指导、合作的领导和同事:吕瑞红、张生文、王民权、周玉忠、张毅、聂新宁、马清、杨思华、马广俊、翟渊博、高文霞、魏旭东、丁凤莲、吕洁、李宗育、王世贤、杨国义、王宁东、张自勇、王明生、戴军、王建军、张武宏、乔建荣等深表感激,愿分享收获;还要感谢着名书法家刘正谦老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还有责编、封面装帧设计、印刷等诸君,一并致以谢忱,道一声辛苦了!
我深深地爱着宁夏这方热土,祝愿她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幸福中,我当立足本职,认真履行支农职责,扎实工作,勤奋学习,用工作的真实成果回报“三农”。
2011年5月19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