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口才训练教程
48573400000045

第45章 管理口才(2)

(1)形象与生动。形象性的语言听众容易理解接受。毛泽东的语言可以说是形象生动的典范。他经常使用人们熟悉的形象。比如说他号召人民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时就说要推翻“三座大山”;遣责蒋介石不抗日,却要抢占解放区的土地时,就说蒋介石“躲在峨嵋山上,不栽树,不浇水,却要摘桃子”,等等。其形象性的语言确实寓意明晰浅显,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干部群众都能领会党的政策。

(2)质朴与自然。质朴、自然,就是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不用冷僻字。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提倡写文章、作报告要通俗易懂,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他们讲话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说理清晰,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富于美感。富于美感。就是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施以文采,使讲话语言富有感染力。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引经据典,使讲话富有文采而具备很强的感染力。讲话中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能使要说明的思想内容更丰富,逻辑更严密,层次更清晰,气势更恢宏,说理更充分有力;运用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短句,可使语言更富有节奏和韵律,听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整洁优美、易于传颂。

三、机智与幽默相结合

管理者一般阅历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有时作为领导者与人接触时,可能使人产生一种敬畏感。所以管理者讲话,适当增加点幽默感,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语言的艺术魁力,而且还可为领导的风度增添风采。而讲话时的幽默,又往往是与机智相伴的。因为管理者在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和临时变化,需要及时答复处理,也就是随机应变。在这类情况下,将随机性与幽默性结合起来,其主要作用表现为:一是延缓时间,伺机应变;二是淡化紧张气氛,避免难堪局面;三可回避敏感问题,巧妙周旋。还可以显示领导的豁然大度,赢得群众好感。当然,管理者的讲话,幽默与机智,是风趣敏捷的表现。常常充满幽默感,而不应成为随随便便,油嘴滑舌,光讲俏皮话。管理者讲话需要的是:幽默而不俗气,诙谐而不油滑,轻松而不轻浮,含蓄而富有哲理,使人在愉快中受到启迪,在轻松中受到教益。

四、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管理者的相对面是员工,许多话是说给他们听的,是要在他们身上起作用的,因此,领导者的语言一方面应该民族化,另一方面又应该有较强的时代感。汉民族语言向来生动活泼,最具有表现力。管理者讲话中,适当运用一些传统的、民众喜闻乐见的谚语、格言、成语、反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不仅能使讲话更加生动深刻,而且易于为听众所接受。

时代性,就是领导者要少讲老话、套话,语言要有时代气息。管理者作为带头人,应当能把握全局,对自己领导范围的情况了如指掌。应当比员工见多识广,能根据不同对象,选用不同的语言。还要善于搜集新信息,掌握新概念,紧跟社会时尚。讲话时,能适当使用新名词、新术语、谚语及外来词语,将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易于跟上形势,吸引下属。如邓小平在新时期党代会上的讲话:“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一些常识性或习惯性的意思大家都清楚,就没必要在讲话中经常重复。如果讲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和漫无边际、人家已讲了若干遍的陈词套话,除了令人生厌外,还会窒息人们的思想,与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对推进工作也极为不利。

案例2:1947年的一天,毛泽东和警卫战士一起去驻地附近的白云山庙,县长也赶来陪同他们。上山后,毛泽东问县长:“你是父母官,你说说这座庙为什么叫白云山庙?”县长回答;“既然山叫白云山,庙就叫白云庙了。”毛泽东说:“我听说,这山顶常有白云缭绕,依山建了五十多座殿宇。亭阁楼台,重叠连云,远望似漂浮于白云之中,所以叫白云山庙。”县长说:“还是毛主席调查仔细。”毛泽东又问:“这庙是什么时候建的啊?”“好像有年头了,说不准。”县长答。毛泽东告诉他:“这庙创建于明,增修于清。”并批评县长道:“你这个父母官,治下只有两处名胜,这里一个,香炉峰一个,你还搞不清。”县长不以为然:“都是一些迷信东西。”“哈哈,我猜你也这么想。片面了,同志。这首先是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你是守着元宝当石头啊!”进庙后,毛泽东观看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特别注意到墙上的一千五百多幅壁画。便向带领他们参观的老和尚询问壁画所描绘的佛教经传故事,并感慨地对老和尚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存,不要毁坏。”

案例3: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心中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回答,然而他却把千言万语凝结为两个字:“等待”。1977年,邓小平要求恢复和改善高等学校,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他严厉驳斥了“四人帮”的谬论,他说:“‘四人帮’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鼓吹‘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把既无知识又反动的交白卷的小丑捧为‘红专’典型,把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贡献的好同志诬蔑为‘白专’典型。这种是非关系、敌我关系的颠倒,一度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很大的混乱。”

案例4:1927年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对那些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讲话:“我们工农武装的力量还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力量还很大,就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相信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案例5:周恩来同志讲话,一向以机智幽默着称。一次国务院宴请清室皇族成员,末代皇帝博仪入席时,神态有些拘谨,他见总理在场,不肯上首座。周恩来当即笑着说:“您是‘陛下’嘛,是应当坐首位的。您不入座,大家就不好坐了。”这样一讲,宴会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第三节管理口才艺术

值得管理人员注意的是,所谓的领导,并非被任命或坐在某个位置上就可以随心所欲,让下属心悦诚服。至于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有效的增进沟通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知识丰富、自信、诚意、心态开放;逻辑性强、幽默、机智;发音清晰、语调和悦、仪态风度好等都是有效沟通的特质,并形成领导特有的影响力、魅力。管理者不仅要把工作设计成为生产产出过程,更应设计成为人和人交流、协作、沟通,实现人类深层的交往需要及人类个性、心理满足的过程。即管理者必须了解人,了解人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努力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其价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必是面对面语言沟通的引进和实施。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全面、整体、有效及平衡的管理过程。这里论及管理者或者说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其实就是“领”——作出决策,“导”——取得下属认同。任何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就要负一定责任,发挥一定的组织指挥效能。正如上文所引毛泽东总结的领导经验:“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个好的主意,既要用脑子想出来,也要用口语表达出来。对干部的评价和使用,也要通过语言介绍,还要进行商讨。没有口才,不善表达,是很难做好的。这就需要认真练就与领导工作要求相一致的各种实用口才。

一、谈心的语言技巧

关于谈心,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撬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通常人们将管理者称为“上司”或“领导”。领导才能不是表现在告诉别人如何完成工作,而是使得别人发挥能力完成它。这主要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本单位、部门中每个人有形的和无形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领导”这方面能力的加强,部门成员会更忠诚、更有凝聚力、更有活力。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过于重视管理者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跟员工的语言沟通。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坦诚的内心的感受、想法,包括痛苦和期望,但不能是一味的抱怨、责备、乃至批评。管理者应有计划的与员工谈心。谈心,以前称为“做思想工作”。

1.贴近下属

大家都知道,员工面对上司,有各式各样的心理状态:试探、戒备、恐惧、对立、轻视、佩服、懊丧、激动、喜悦,等等。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从不敢“妄言”,在同级别干部的面前也不多说话。可是在自己的下级或班组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相反,也有些人在下属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上级就显得十分驯服和虔诚。这类干部往往在员工心目中印象不好。因此,作为上级讲话,应该避免自鸣得意或采取命令、训斥、使役的口吻说话,而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态势寻求沟通。这样,下级才会敞开心扉。领导者的沟通艺术常常被理解成充满激情的演讲。实际上,领导者沟通艺术的核心在于真正地倾听和细心地提问。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只有感情上的贯通,才谈得上信息的交流。有效的沟通由沟通、倾听和反馈三部分组成。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作为一个听者所拥有的非凡技能”和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分析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彼知己”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就需要领导深入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中去调研,了解、掌握群众的心理动态,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熟悉体验他们的工作生活习俗。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问题,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领导的讲话群众乐意听,也敬重。平等的态度,除说话本身的内容外,还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体现出来。所以,不要以为是小节,纯属个人的习惯,不会影响上下级的谈话。实际上,这往往关系到下级是否敢与领导者接近。尽量避免摆架子,多用商量的口吻。譬如领导者想说:“我要你这样做。”但口头不这么讲,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要自己的秘书写一封信,把大意讲了以后,要再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看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又说:“如果这样写,你看怎样?”

3.笼络感情法

明知提出对下属不利的条件,下属听了会不高兴,还得去试着把他“俘虏”过来,这是领导工作中常遇到的难题。处理这种难题的方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笼络感情。这种情况下,开始谈话之际,要特别重视开场白的作用。不妨与下级先扯几句家常,感情上接近了,自然容易消除拘束感。然后再设法一步将对方引导向“客气”的处境上去。比如,这样说:“当然,我明知会挨骂,还是要说……”,“冒着你会不愉快的危险……”等等。类似的话,让对方不仅不好意思责怪,反而会觉得上司也挺为难的,这样就容易把对方“俘虏”过来了。即使面对孤高自傲的下属,先强调其能力满足其自尊,也会比较易于“俘虏”他。因为无论什么人,总希望获得别人的信赖和尊敬。

4、暗示

暗示,是人际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所以,管理工作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的,有时候以暗示代直言,更能产生“心照不宣”的效果。

二、褒扬得当

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社会,人们总以为要员工尽心竭力为公司服务,金钱奖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用表扬来激励同事,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扬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太轻易地对别人吹去寒风似的批评意见,而不情愿给同伴一点阳光般温暖的赞扬。”表扬是管理者用得最多的而又最容易得到对方认同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