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音抑扬
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从导游讲解的性质看,应该是一种艺术语言,讲究音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即讲究语言的音乐性。为了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要求导游员努力将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根据讲解对象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时空条件运用得恰到好处,以求达到传情、传神的目的。
1.适中、优美的语音、语调。德国人哈拉尔德·巴特尔指出:“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作为口头语言的导游语言在运用时必须掌握“适中”这个原则。“适中”就是要求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声音强调要适度,以旅游着听清为准(必要时可借助扩音器)。既要避免声音过高、音量过大造成噪音,也要避免声音过低,让人听起感到费劲,还会给人造成讲解无把握、缺乏信心的印象。导游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要求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语调优美、自然、正确又富于变化,悦耳动听,令听者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产生感染力,打动旅游者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游兴。这里所说的“正确”,是指导游员在用外语讲解时语音要标准,语调要符合外国人讲话的习惯。
2.适宜的语言节奏。节奏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要求之一,一般是指导游讲解的语速和声调。
(1)语速。视听者的具体情况和时空条件而定,要徐疾有致、快慢相宜。
(2)声调。导游讲解时,导游员的声音要富有感情色彩,要抑扬顿挫,但不矫揉造作;声调要适时变化,要有音乐般的节奏感。音调和节奏体现着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效果,导游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六)体态丰富
上述的语言技巧是指有声语言,还有一种我们未提及的无声语言,那就是体态语言,也称为态势语言。经过研究证实,人类用有声语言来传递的信息大约占35%左右,而用无声语言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却高达60%以上。因此,这就要求导游员们在现场讲解时,不得以背对着客人,必须面向客人。又如,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一般在0.7米左右。经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区域为0.15米~0.46米,个人区域为0.46米~1.2米,社交区域为1.2米~3.6米,公共区域则在3.6米以上。中国人常说“听其言,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也可以知其言。导游员要注意观察客人的无声语言,以修正我们的导游讲解,引起客人的兴趣。一个人在社交中是受人欢迎还是惹人讨厌,除了讲话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如何处理这个空间距离及如何尊重别人的个人空间。导游员在车上讲解时不应当始终把眼睛盯着一个地方或看着车顶。在现场导游时,一定要始终注意观察全团的客人,一定要站在团队的居中的位置。当然更不可以亲此疏彼。职业要求我们要切记一视同仁。体态语言包括眼睛、面部、手势和身体语言等,它可以传递有声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例如,西方人常爱耸肩,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体态语言,其意义由对方去领悟,结论由对方自己下。如果你对西方游客的某些要求,拿不定主意,一时又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妨也可以耸耸肩,让客人自己去品味其中的含义。在导游语言中,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较多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手势。手势语是通过手及手指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它包括握手、招手和手指动作等。它的作用是增强口语表情达意的情感色彩。原苏联着名演员凡·帕帕江说:“手势语言本身就像文字一样得富有表现力,特别是在言词少于思想,三两句话中就蕴藏着通篇哲理的时候,尤其是这样。”握手语的一般语义是:见面致意或离别欢送。在一定场合也表示“祝贺”、“感谢”、“相互鼓励”等语义。握手时一般是女性、年长者或主人先伸手,其方式一般站立着用右手掌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时间约为1-3秒。中国人为了表示更加亲切时,一般用双手握,但男性对女性则不用。有些民族用其他形式代替握手语。如日本人一般以鞠躬来作迎宾送客或打招呼的礼节。美国人在非正式场合并不握手,而习惯用“哈罗”(Hello)打招呼。手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伴随语言。如中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八”这个数字;英国人习惯伸出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以象征英文“胜利”(Victory)一词的开头字母。但手指动作的语义,深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如中国人伸出食指往下弯曲表示“九”这个数字,日本人却用这个手指语表示“偷窃”。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尖形成的一个圆圈,表示“OK”的意思,而巴西人、希腊人、阿拉伯人则用这个手指动作表示诅咒。招手一般表示“招呼”和“再见”,大多数用于远距离迎接和送别的场合。
2.表情。在导游服务中使用最突出的表情动作是微笑。微笑语是通过不出声的笑所传递的信息,它是由面部肌肉运动实现的。前面说过,微笑不仅能表达口头语言所不便或难以启齿的语义,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和陌生感,化解不愉快的气氛。微笑语不仅可成为口头语言沟通的润滑剂,而且还是无声的“实际世界语”,它不需要翻译,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大多都能领会其语义,因为它在人类各种文化中的语义是基本相同的。导游员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音语调若能与讲解的内容、当时的气氛有机配合,和谐一致,就会产生极佳的效果。
3.目光。目光是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国古代的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藏匿)哉?”(《孟子·离娄》)可见,目光的微妙变化是可以准确、迅速地反映人深层心理情感变化的。“逼视”、“睥视”、“窥视”、“睨视”“凝视”等,都存在着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目光主要由瞳孔变化、目光接触、长度及向度三个方面组成。瞳孔变化,是指目光接触瞳孔的放大或缩小,一般是“高兴、喜欢、肯定”时瞳孔就自然放大,目光有神,相反,则自然缩小。目光接触的长度,是指目光接触时间的长短。导游员一般连续注视导游对象的时间应在1~2秒钟以内,以免引起对方的厌恶和误解。视线接触的向度是指说话时视线接触的方向。说话人的视线向下接触(即“俯视”),一般表示“爱护、宽容”或“傲气”、“轻视”的语义;视线平行接触(即“正视”),一般表示“理性、平等”的语义;视线朝上接触(即“仰视”),一般为“尊敬、期待”的语义。在导游过程中,导游员常用的目光应是“正视”,让人感到导游员是自信的、坦诚的、认真的,并善于根据不同语境灵活使用目光语。同时,目光语所表达的整体信息是:亲切、友好。
4.姿态。姿态语是身体在某一场合中以静态姿势所传递的信息。在导游活动中,主要是坐式和立式两种,任何一种坐式和立式都可以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及修养。如男性一般以张开双腿而坐,显得自信、豁达,女性一般以膝盖并拢而坐,显得庄重、矜持。那种坐无坐相、歪七扭八或二郎腿的坐式是不礼貌不文明的。立式在导游活动中最常用。导游员要做到“站有站相”,直立挺拔,端正大方,不能含胸驼背,身形不正。
第二节导游口才的语言技巧
导游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那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呢?首先要热爱导游这个行业。旅游业是把愉快和美带给他人的一个行业。现代旅游业的开拓者托马斯·库克告诉他的儿子:“旅游是尽最大的人类社会责任的一个行业。”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这个行业,就有机会表明自己是这个美好世界上一个有用的人。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热爱它,就会悉心地去钻研它。技巧、技能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来自于亲历亲为。到导游实践中去,以便熟悉导游、体验导游、了解导游、思考导游。没有导游工作的实践,别人讲的百条千条经验都是不管用的。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愿意再一次指出,导游员必须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名训。对我们导游员来说,只要干过三五年导游,行万里路是极容易办到的。但对多数导游员来说,读书不多导致文化底蕴不深,从而造成视野不宽、开掘不深,这种状况是较为普遍的。自然还只有通过读书学习、实践、思考,才是提高自己语言技巧的惟一途径。
一、导游讲解技巧
(一)重在开头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开头难,说话、演讲开头更难,做好导游工作也是开头最难。所谓“重开头法”,也就是指导游员在刚接到旅游团队那一刻的艺术处理方法。从导游员本身来说,开头是迎接游客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导游工作的开始。从导游员与游客的关系来看,开头是建立导游员和游客之间感情的桥梁,是整个旅游成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导游员都十分重视开头工作,千方百计地精心设计开场白,根据不同的游客对象,巧妙运用各种导游技巧,创造良好的旅游团队氛围。常言道:“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导游与演员一样,当游客第一次接触导游员,听到他的讲解,便知道他功夫的深浅。导游员的仪容仪表,对导游工作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游客参观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美的享受,美丽的风景与形象不佳的导游是格格不入的,游客也是不会满意的。导游员不但要讲究仪容仪表,而且要重视接团后的举止风度、精神状态。除了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还要警惕和告诫自己须目光专注、不能分心,使游客从你那神态自若、胸有成竹的状态中得到感染。相反,导游员接到游客后表现慌张、目光不敢正视游客、手足动作不协调,这些都会给游客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并可能引起游客消极因素的产生,这同样有可能成为游客失败的原因。为了能使自己较为自然地出现在游客的面前,首先自己要充满信心,开头不妨慢点,等待游客集中精力。这样可以争取时间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则也可以用目光和游客来个无声的交流,做到像演员那样,既是“目中有人”,又是“目中无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大胆地向游客讲述。其次,导游员的开场白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因地制宜地灵活展开,并且掌握好“简单、平易、明确”三部曲,使游客愉快地接受。至于怎样做好开场白,如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好比一篇文章允许有许多的开头方法,以下提供一些常用的开头方式供导游员参考。
(1)带有介绍性质的开头方式
这是一种常用的开头方式,特点是较为全面地介绍各方面的情况,使游客较快地了解情况。通常是这么开头的:
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前来xx游览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各位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大家称我×导就可以了,接下来我把这儿的情况大概地介绍一下……
还有的导游员这么介绍的:“女士们,先生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我还有一个外国姓名(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均可,这主要看导游带的是哪一国的游客)叫做×××。为了方便起见,大家还是叫我那个外国名字吧。”据说,当导游员介绍完开场白时,竟得到了所有游客的热烈掌声,大家都亲切地喊着导游员的外国名字。这种介绍性质的开头方式,总体上较为普遍,什么团队都能运用,同时也适合与于散客组成的旅游团队。
(2)针对性较强的开头方式
目前,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旅游团来华考察越来越多,同样,国内许多旅游团也有同工种、同爱好、同门类的,对待这样的旅游团,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头。例如,一批义务献血者组成的旅游团,导游员是这样开头的:尊敬的爱心奉献者,危重病人的护卫士。当我得知眼前是光荣的义务献血者,请允许我想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你们深深地鞠躬……
话音刚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显然游客的心被打动了,导游员和游客产生了心理共鸣,开场白获得了成功。
(3)采用朗颂的开头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导游员简短的朗诵作为开头,创造出一种迎合游客慕名前来旅游,又特别想尽快欣赏到美的迫切心情。例如,导游员是这么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朋友,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当您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时。就仿佛进入诗情画意中。啊!古今往来,文人墨客赞美它,风流人物向往它,英雄豪杰追求它。今天,这片美丽的土地张开它的双臂紧紧地拥抱着你们,热烈地欢迎着你们到此游览观光……
采用朗诵的开头方式,句子要求精美,朗诵时要有表情,时间不宜过长,朗诵结束后要立刻转入“自我介绍”等一系列规范工作,因此,朗诵词只能作为引入主题的序曲。